知识和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榆次捡柴人


一、知识和文化的区别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人类的认识以获得知识为基础。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习俗等。知识是认识的结晶,文化是知识灵动的魂魄,知识体现在文化之中。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学习通过知识促使人的成长与进步。但知识不等同于文化,知识是文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知识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而不是文化的全部。人类只有在文化背景下才能真正认识知识和理解知识,文化以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以知识为载体来理解和掌握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知识不断增长、文化不断繁荣的过程。

二、知识和文化的关系

知识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知识关注是现成的公式、答案、推理以及结论,而文化关注的是人生、智慧、生命和未来。知识和文化无法割裂,彼此共存。知识是基础,是对人类己有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其侧重于事实世界和物理世界;而文化是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其侧重于人的价值以及生命的超越。因此,人类发展知识与文化缺一不可,单一的学习不是完整的学习,也注定无法使人获得完美的人生。

文化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人成为具有创造性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智慧人” ,文化包含着知识的积累。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知识的超越。知识和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一个人完整的学习是知识学习与文化学习的有机统一。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思维技术


我认为知识和文化不是一回事。 有的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在学业上一路顺风顺水,但是,他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和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同事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是研究生毕业。但是 ,每当遇到烦恼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和年迈的爸爸妈妈大吵一通,让爸爸妈妈气得掉眼泪,不敢吭声。有时,就把自己的手咬冒血。或迁怒于别人。 这叫有文化吗?



梁晓声说过: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不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这个女孩很有知识,可以说饱读诗书,但是他不会处理事情。这叫没有文化。



我还认识一个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20年的同事,单位的同事家生小孩 ,结婚,或者是有生病的等等,这些事情他从来不参与。从来不和别人来往。 增广贤文中说: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那这个同事他是大学毕业,难道说他没有知识吗?他算有文化吗?



邻居家妹妹,虽然初中没有毕业,可是,她孝敬父母,娘家爸爸妈妈,婆家爸爸妈妈生病了,都是她一个人,床前床后伺候,从没有怨言。而且都是她自己花钱。都说床头百天无孝子。从没听这个妹妹说过一声埋怨的话。她生育了四个儿女,丈夫常年在外挣钱,四个孩子个个学习优秀。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还有地里的农活,然后天天辅导孩子做作业。把一家人经营的蓬勃向上。孩子们感恩孝道,夫妻恩爱。那这样的人能不算有文化吗?



所以,知识和文化是两码事,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就像我刚才列举的那些人,没有胸襟,小肚鸡肠,脾气暴躁,不会敦亲睦邻。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非得学多少知识。他们心胸开阔,明了事理,大家风范,爱心满满。


明月入怀618


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

文化是一个人的素养,而知识是某一个方面智慧的总结。

比如一个搞计算机很牛的人,他在这方面可以说很有知识。

但是这个人很可能满嘴粗话,对一些基本常识茫然无知。

所以我们也叫这种人没文化。

有文化一定有知识

一个人有文化,

首先要有符合人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需要这个人从下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德行教育。

其次,要对一般的常识有所了解。比如为人处世方面,比如基本育儿方面等等这些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知识点要有基本的了解。

有文化的话肯定有知识,但是他的知识不一定专业。

他有基本的知识,但可能不是太专业。


老许说两句


路过看到此问题有趣:

就谈一下我对此问题的观点,所谓的文化就是把有史以来拿文字记载下来的各类事件和文明道德,法律,各类经曲论述。包括记述的农,工商,军事医药,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的著作的统称文化。而化字的解释是,你要把以上这些文字读懂,读透,完全消化掉,装在自己的大脑里。这就是化的含义,这也是我对文化的现解和观点。

——而所谓的知识,就是各个专业领域里独有的见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要有独特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而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就转换成生产力,而这些行业知识有硬性的,有软性的。而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样,而这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独有的知识。而行业的软性知识就是书本知识,硬性的就是实用和操作性的。如航天员除了学习太空知识外,在就是年复一年,日复-日的坚苦训练。飞行员,驾驶员等都一样。再比如戏曲艺术家,在背诵下唱词的同时,还要练坐,念,武打等,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是他戏曲家独有的知识。铁匠有句行话就很有哲理性的,打铁还须自身硬,这就是说你想当铁匠,你就得自身硬郎,有力气。如你设力气怎能轮起大锤来着,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一理。这就说明了你如果要入行得先学会书本上软性的知识,然后训练到实践再到操作,然后才转换成生产力的。

——文化和知识两者有何区别和不同,那就是文化和知识就是恋生姐妹,但走的不是一条道。而文化和知识的区别是文化就好比阳光和空气,而知识就好比水和食物。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绝对不能没有知识,作为一个人你要对你个人和家庭负责,要对社会有贡献。那么你就得学一门专业知识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全民七年义务教育,而在这七年里你就基本上把文化学完了,进入大学你就学的是专业知识,我们通常叫它本科和专科,这都是一理。而没有进入大学大门的人,你就得拜师学艺了,还就是我上面所的,三百六十行,看你入那一行了。通常我们说念书,上学,学习文化知识,但这些词是有区别,概念也不同的。以上所说的就是文化和知识的区别,文化水平有限,答的只尽人意,还望师友们见谅。师友们有何见解继续讨论,谢谢阅读。











张秉荣


知识是坎水(道生一,输出知识发现),包括主观的经验技艺,客观的科学定律,以及待证实的理论猜想。

将它们融汇贯通,学以致用,就是文化现象——离火(一生二,成就框架载体)。知识是体,是形而上,具有独创性;文化是用,是形而下,反映影响力。

比如宋人创造宋体,是经验知识;方正追随革面,是文化丰富。

何谓知识?何谓文化?-悟空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01782200330748174/

字体授予著作权本身不合理。

著作权代表独创性的难以复制的知识输出,而字体属于完善性的百花争艳的文化框架——只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通用字体)及发明专利(独创字体),赞同的顶起来。


洛书图解周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當下最需要辨析的問題。

現在流行這樣一個說法,似乎很多眾人之心。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作家梁晓声

從一般意義上說,這個文化是有點道理的。但對於華夏文化的創設與發展來說,這個還不夠。

文化:文明的教化,學記里有,“发虑宪①,求善良,足以謏②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③曰:“念终始典④于学”。其此之谓乎!化民成俗,必由教也。”文化是什麼,是以文明智慧而化民成俗。

什麼是知識?認識自然與社會的能力。

在儒家文化的體系里,僅僅是《大學》八目的前兩樣,即“格物致知”,距離誠意正心還差兩個層次呢!

按照現在語境,無非是科技的範疇,至於到達哪部分還要另外計算。





道咸斋


咋看题目,还以为是个学术问题,看题注,才知道又是说到了相声界的话题人物——郭德纲。这题该不会又是蹭郭德纲的WIFI的吧?

文化这词比较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历,比如说:某某的文化水平是大学。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批评人说的“你真没文化”。知识一般指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掌握程度。

郭德纲初中都没毕业就去学艺说相声了,“文化程度”自然不高,但素养方面的“文化”我觉得没毛病,除了嫉恶如仇的骂了些人,也广交朋友,如果说他素质差,也愿意与其为伍。

知识方面,可能数理化方面差,但曲艺造诣,相声、评书、京剧等样样精通,未必能写出一本有关某门曲艺的学术研究书籍,但能精湛表演。

所以看从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初中没毕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要论出个“有文化还是有知识”的结论来,很难掰扯得清楚。


岑詮


答,知识和文化,是一个互相并存的共同体,只是内容不同而已。下面分别讨论。

1,何为知识?

就是一个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比如:一个罗丝钉,首先我们认识了它叫罗丝钉,再到弄懂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什么才质,适合用到何处,适合多大的扭矩等等,从而产了知识。知识包含内容广泛,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知识。下面我们再讨论文化。

2,何为文化?

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将上述这些知识,形成文字,记录到我们的大脑,记录到书本,用文字传播这些知识,这些文字化,就简称了文化。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3,知识与文化并存。

知识是经验,它来自于实践,也来自于书本。书本就是文化,文化包含了知识。所以,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知识,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比如:我们大家常说的,《隔行如隔山》也就是说,不读哪家书,不识哪行字。中华文化的渊博就在这里。

综上,知识融入文化,文化包含了知识。我们学了文化,自然就学到了知识。所以,两者是一个共同体,互相并存。并没有什么区别之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如有错误,望大家讨论指教。



du184567027


“文化”这顶帽子随处见:举办个文艺节目晚会,也说是xx文化;一座古迹,也说是文化的传承;一个报告或讲话,也要说上几句传统“文化”。“文化”仿佛成了地位的象征;受过良好教育的证明书;是华夏史传承者,拥有者,代表者。但是,文和化是两个完全不同含义的层次。文包括字符,语音,环境。它们是人类间交流,思考和行动的指南。现有的56个民族中,有的民族有文字,有的只是语音。然而,却不会妨碍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理解,更不会阻碍各自的思考,更不能制止各种创造。试想一下,留至今日的各种遗迹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造出来的?《诗经》也是经过文字整理的;《二胡映月》的瞎子阿炳是哪个高等学府毕业的?文不是什么高等代表,人皆有之。“文化”一说,实际上就是“化文”之说!化是行动,是对“文”的回应,是改变,是谋生。简单点说,就是“文”的产物,是把“文”变成实物的手段!古文著思和古迹等等,就是“化”的具体体现。古今,许多从没有读过书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能说出深邃的话理,就是因为他能与身外之人物进行交流,观察,思考。他的“话理”就是“化”。常言继承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继承古人“化”的方式和行道。“文”,你继不继承,它们都在。至此,“文明”就更好理解了。就是那些符合人性和公众利益的“化”的方式和行道。(个人看法。)


战神150624565


概念需理清,理解有出入

一.知识是什么?知识这个词含义很明确,用不着多做解释,一个人只要有心学习,他总能够获得一些知识,不管是自然知识、科学知识,还是烹饪知识、卫生知识······大到一套治国之策,小到一门谋生手艺,都叫作知识。

二.文化是什么?文化这个概念就要复杂一些。它至少有两重含义:


1:狭隘理解——类似于“知识”,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说法“这人没文化”、“没文化真可怕”······,老一辈人也会经常教导小辈”长大了好好学文化“;如果你以为这些都是一些坊间用语那就错了,殷秀梅有一首歌《党呀亲爱的妈妈》,中间有一句歌词”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同样是这种狭隘的理解;如果你说这些都是过去的老用法不算数,那你也错了,这种含义还有沿袭至今的叫法,比如,艺考生在高考时都会常常遇到”文化课“”专业课“的说法,这同样是对”文化“一词的狭隘理解


2:广义理解——(1)历史解释:在中国历史上,“文”和“化”两字形成一个词最早要追溯到西汉年间了,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一文,其意与“野蛮”和“无知”对标,大约是“以文教化”的意思,可以引申理解为“性情有节制、举止有修为、生活有讲究······”;(2)百度百科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3)中学课本里的解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两者都差不多。但我认为这些解释都有点牵强附会。


3:我的理解——我的理解建立在上述”广义理解“的基础之上,但文化显然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不太适于用上述那种像“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之类的具体诠释。文化这个概念关乎到人类的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对物质的认知、对世界的观察、对动态变化的体会等等,但这些体会之中只有那种共性较高的部分会形成一脉文化。因此,我所理解的文化是:人类在动态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有共性的生活经验和意识形态。


求知博识,以文而化

认知学识是可以不断累积的,而文化的重点在于“化”。我是这么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文化的概念大于知识的概念。

  2. 知识是文化的一个小部分。

  3. 知识和意识的累积过程中会不断汇总那些共性的部分,那些共性的部分成文成书,进而成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