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你聽,他說了什麼

南朝的劉勰寫出《文心雕龍》卻無人重視,他請當時的大文學家沈約審閱,沈約不予理睬。後來裝扮成讀書人,將作品送給沈約,沈約閱後評價極高,於是《文心雕龍》成了中國文學評論的經典名著。在我們讚賞劉勰聰慧的同時,也不得不折服於心裡學中強大的權威效應。

就比如說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們到醫院去就診,如果其他的條件相同,有一個專家的權威人士和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大夫供你選擇,相信你一定會選擇專家。還有,如果一篇醫學論文被推薦到聯合國某組織去報告,還是刊登到普通雜誌上,這種反應醫學成就的信息,其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

社會中大多數處於中下層地位的人,學識有限,心裡脆弱,對超出自身生活經驗問題不甚瞭解,不辨真偽,因而盲目相信所謂的權威人士的意見。他們甚至不在乎“說了什麼”,只在乎說者本身的權威地位。古往今來的郡主梟雄,教主領袖,乃至市井中有號召力之人,他們的號召力往往來源於對大眾的心裡的這種控制。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要擦亮雙眼,理智思考,不要讓權威成為遮蓋事實真相的心理面紗。


“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你聽,他說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