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公元1593年,长期割据越南北部的莫朝,终于被来自南方的后黎朝集团所攻灭。虽然其统治者曾以割地纳贡为条件,换得大明王朝保护,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覆灭厄运。然而,这次事变并未让越南全国重归一统。相反,倒是开启了高烈度的更大规模内战。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握有主要兵权的郑氏 成为后黎朝的实际执掌者


原来早在黎朝集团复兴之处,原本的王室就遭地方大族所架空。其中,控制军政大权的郑氏,随大军一起北上,并顺利控制了首都升龙城。至于继续以地方势力为依托的阮氏,则致力于控制南方各省,为自己换的安身立命之地。尤其当后黎朝重新整合了北部平原地带,就只能继续维持表面臣服。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莫朝的灭亡 不过是开启了第二轮南北对峙


此后,以升龙城为大本营的郑氏,在各类事务上就表现的更为蛮横无理。在已经完全架空君主的基础上,又下令将原来模仿中原朝廷模式的六部解散。所有大权一律收归自家人所掌控的郑府,并专门用来自家乡的清化籍士兵组成宿卫队,直接扮演近卫军角色。至于原有的各地驻军,也完全被其笼络的将官所管制。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郑氏的宿卫队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近卫军


相比之下,账面实力远远不如的阮氏,则在南方积蓄力量。除了收纳因横征暴敛而出逃的北方农民,还不忘强化只忠于自己的第二套军政班底。同时,依靠开放港口等措施,吸纳来自马六甲和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受此影响,阮氏军队拥有了大量优质枪炮,并对其后来的自保起到了关键作用。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南方的阮氏家族 一直不愿意向北方的郑氏屈服


1627年,羽翼渐丰的阮氏也开始拒绝向北方继续交纳税收。而留在北方的郑氏集团也准备撕破脸皮,出动大批官军南下镇压。然而,由于长期的暴虐统治与对地方武装压制,郑氏的军队空有数量优势而没有任何可靠战力。最后因大败而不得不退到清化附近的吉安河北岸。至此,双方的长期最稳定边界基本确立。坐拥大把资源的郑氏,时刻想要挥师渡河,将整个中南半岛海岸兼并。困守南岸的阮氏,则期望以各种手段保住自己的留居地。构筑宏大的永固工事,就是顺理成章的方式。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顺化一带成为阮氏自保的关键防线


在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过后,阮氏选择将大本营设在地理位置非常紧要的顺化,并开启了越南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建设。利用山海之间的狭窄地形,靠着河流掩护,陆续用巨石搭建出12公里的长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采用了更加稳妥的前后两道防线结构,并将大批火炮配置其中。其最高密度可达每4米就安设1处炮位。由于本身就紧挨着大城顺化,又可以及时获取陆海军支援,免除了防御兵力不足困扰。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南北两家撕破脸皮 将引发超过百年的内战


由于在先前的战争中遭重创,位于北面的郑氏武装未能及时出手阻止这项工程。等到顺化的长城出具规模,才意识到前进路线被对手完全封堵。对缺乏攻坚能力的北越军队而言,这无疑是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为了尽快打破这座叹息之墙,升龙城方面再次启动战时体制,倾全国之力拼凑南征大军。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今日的顺化长城遗址


很快,两强之间的第二轮大规模冲突就在顺化长城沿线展开。郑氏方面集中了号称有100000人的步骑兵队伍,并辅以500头战象和沿海岸南下的500艘大小船只。但水战能力较弱的后者,主要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给养。在南方战舰不出动干扰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贸然向防御严密的顺化外港突击。因此,攻击重任始终落到了陆军部队身上。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当时的越南炮兵 大都还在使用小口径型号


只是因顺化长城异常坚固,让普通的攻击很难对其造成重大损害。当时的郑氏军队虽装备有一定比例的火炮,但大都是应付单兵目标的小口径类型,对石质墙体的效果近乎为零。倒是坚守在墙后的阮氏武装,逐步购买了大量葡萄牙火炮,足以在第一层火力上就占得先机。加上被西方水手赞誉有加的火枪手和弓弩部队,使得对手的士兵很难轻易靠近。于是,原本毕其功于一役的猛扑,成为了拖拖拉拉的长期对峙。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顺化长城的质量 足以使其承受大量小型火炮轰击


1633年,重整旗鼓的郑氏部队开始转换策略,企图以水师进行两栖迂回到长城以南。但面对众多装备葡萄牙火炮的阮氏战船,这样的努力还是酿成自身的又一次大败。此后,升龙城的朝廷终于承认自己在军事技术方面已完全滞后。为了继续同拥有葡萄牙人支持的南方对抗,派人联系了正大肆扩张地盘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后者不仅出售大型火炮到越南,甚至直接派技术人员到北部提供指导。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志在四处扩张的荷兰人 也一定加入内战


1642年,郑氏大军启动了第三次大规模南下攻势。由于开始装备荷兰大炮,原本固若金汤的顺化长城不再牢不可破。经过炮兵的不懈努力和其他工程部队的交替作业,长城的第一道墙终于被北军所突破。同时,海上的交战也因3艘荷兰武装商船的抵达而陷入白热化阶段。面对众多只在船头装备1-2门火炮的桨划船,这些原装的欧式战舰发挥出远超其原始设计的威力。过去一直占据顺化沿海控制权的阮朝水师,就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外敌而损失惨重。只是由于陆上攻势的巨大消耗,才让精疲力尽的围攻者在第二道城墙面前停下步伐。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阮氏的传统水师 无疑难以与荷兰战船相抗衡


1648年,休整多年的南军队才发起反击,成功将部署在长城区域的官军重创。虽然北方始终握有理论上的资源优势,但高压集权所造成的效率低下,使其部队战力终究无法提升到正常水准。巨大的战斗损耗也没能助其摸到敌方大营,反倒使家族集团的势力遭到严重打击。因此在长期内战的末尾阶段,双方的僵持局面已很难被任何一边所打破。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顺化长城也就变成南北双方最稳定边界


1653年,长期遭压制的阮氏终于策动起大规模北伐。这也是他们首次对占据正统名义的强敌,发起分量十足的反击。然而,由于南方系部队也长期分属于不同的地方大家族势力,形成了两支部队都互相竞争-拆台的恶劣局面。战斗爆发之处的突飞猛进,也就很快让位于磨磨蹭蹭的缓慢消耗。这对于人力资源有限的阮氏而言,是最为不利的形势。因此到1656年,所有的北上部队又只得退回到顺化长城的南面。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缓过神来的阮氏 也在稍后发动战略反击


此后,整个科摩林角以东半个亚洲都发生了重大地缘政治变化。此前还困守西南各省的南明政权,被执意用兵的清廷消灭。而可以继续吸引满洲注意力的三藩和台湾东宁府,也在之后的30年内灰飞烟灭。这让任何立足于越南的势力,都需要重新面对一个处于上升的北方帝国。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荷兰人的退出 让郑氏的武器技术出现退化


1672年,郑氏军队尝试做最后一搏。然而,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退出,北越武装的技术能力也很快出现下滑。反倒是继续坚守顺化长城的阮氏,逐步将其炮兵武器全都升级为葡萄牙样式。因此,北方大兵的最后突击,也就在近千门火炮的洗礼下宣告惨败。已经对战超过百年的两家,也终于在此战结束后被迫妥协。在清朝的康熙皇帝调停下,大家以继续尊奉黎朝君主为前提,正式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山海之间:越南内战与装备3000大炮的顺化长城

战争后期 阮氏的武器技术已完全占据优势


此后,顺化长城的军事功能已大打折扣。然而,作为南北越之间的分界,依然被长期保留下来。作为越南在近代前期的最大防御工程,这座双层边墙无疑对历史的演进发挥着巨大作用。


也正是因为经年累月的长期混战,迫使南北双方都各自向周边寻求扩张势力。无形中为越南日后的地区影响力,打下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基础。至于西方军事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也将被他们给深深的植入脑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