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人物」四朝元老张方平

张方平,生于1007年,卒于1091年,北宋南京(今睢阳)人,天资聪慧。年少时,由于家境贫困无钱买书,勤奋好学的张方平就向人借书来读。《宋史·张方平传》记载他向人借到三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十天后即将书归还主人,并能一览不忘。博通经史百家的翰林学士宋绶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张方平科举出身(举茂材并入仕),一生做过中央和地方的许多官职,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中叶重要的政治人物。

「商丘历史人物」四朝元老张方平


宋庆历元年(1041年),张方平任著作郎,西夏元昊发动叛乱。朝廷主战派和主和派就这一问题发生多次激烈争论。这时,张方平上奏《平戎十策》,主张长驱直入,攻西夏后方,并对朝廷官僚机构的暮气沉沉、因循苟且、敷衍塞责、惟翘首顾盼升迁的弊病痛加揭露:“自将相而下,至于卿大夫,惴惴险恐,一举一动,就说恐招人议。苟且因循,求免谤咎,哪里还有功夫用心思为国呢!”,宰相吕夷简觉得张方平的意见很正确,也认同这一主张。

西夏刚刚被降服,因与契丹不和,便派使者前来请求大宋同契丹断交。当时张方平任翰林学士,来使打听到张方平受到皇帝重视,就携带贵重珠宝私下贿赂张方平,想让张方平在皇帝面前说点好话。张方平听后非常愤怒,道:“你们这是拿国家大事在开玩笑,如何决策朝廷自有定论。”朝会上,皇帝争取大家意见,张方平对皇帝建议说:“为了刚降服西夏,丢了和平相处已久的强邻,可能又会引起战争,对我们大宋不利!”。皇帝听后,认为张方平说的很有道理,不同意与契丹断交。

盐税在朝廷收入中,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当时王拱辰提议专门对河北的盐业征收盐税,有人听到消息,拜访张方平,道:“政府将专门征收河北的盐税,能否把小儿派遣过去,事成后定有重谢!”张方平道:“朝廷怎能重复税收!你速速离去,不用再提此事!”。随后进宫面见皇帝,说:“对于河北的盐业,为什么还要专门收取盐税呢?”皇上说“:刚开始想立法。”张方平又说:“我们现在施行的法律,是延续过去北周世宗皇帝定下的规矩,已将盐税均入其他税收之中,现在的两税法中盐钱项就是。这岂不是重复征税吗?”。皇帝瞬间惊醒过来,张方平又请皇帝亲下诏书,不再讨论此事,不欲征收盐税。因此,河北的百姓都非常感谢他,并举行了七天佛老会,以报谢皇恩,这件事在《食货志》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神宗时,张方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召见张方平,请他估算英宗的安葬费用。神宗说“:孝敬父母可以节约吗?”张方平回答说“:英宗既然有安排,满足他节俭的最后愿望,也是一种孝顺。”又请求按比例减少各种赏赐,费用立马节约了十分之七八。上行下效,君行臣基。从此,全国的丧葬费用都大为缩减,形成简办丧事的风俗,减少了百姓在丧事上无谓的攀比,特别减轻了穷苦人家的负担,受到百姓真心称赞。

王安石等推行新法,其中有一条卖渡口、码头、宗庙为市场的规定,甚至宋地先贤阏伯台庙、微子庙都将成为市场。张方平听说后立马上书皇帝说:“宋地是宋朝王业的发祥地,商朝时阏伯受封于商丘,主祀火星;微子是宋地的第一个国君。这两座庙如此重要,这样做会影响它们在百姓心中崇高的地位。”皇帝大怒,在奏章上特别批示说:“侮慢神明,污辱国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这两处祠庙才得以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延续下来。

宋嘉祐元年(1056年),任户部侍郎的张方平守卫蜀地,非常赏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特意向欧阳修写推荐书,让苏氏父子赴京应试,苏氏父子一举成名。后来张方平又曾举荐苏轼为谏官,并对苏氏父子在成名路上多次帮助。


「商丘历史人物」四朝元老张方平

民国双色影四库全书抄本《乐全集》正文21册


张方平晚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休),哲宗时又加太子太保。去世时,享年八十五岁,身为四朝元老,他为国谋良策、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细心大胆、关心百姓民生、崇尚节俭,赠司空,谥文定。著有《乐全集》40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