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小男孩一行为,爸爸打完,连溺爱孩子的奶奶都忍不住又打了他

5岁的小男孩被爸爸打完,又被奶奶打了一顿,直接扔到门外,是什么事情让家长如此对待一个孩子呢?

事情是这样的,5岁的小男孩张硕,特别顽皮,爷爷奶奶也比较溺爱他,在家里几乎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遇到家长说不行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哭闹,在不顺心的话,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直接摔,试过好多方法,都没有奏效。

这天,因为没有给他吃糖,哭闹起来,对于已经吃过好几颗糖的张硕,爸爸坚持不能给他再吃,孩子拿起一个小凳子狠狠地摔在地板上,板凳差点弹到电视上,生气的爸爸直接拉过孩子来打了一顿。

安静了没一会儿,张硕再次要求吃糖,情景再现,这次,把桌上的水果盘直接掀翻,看不下去的奶奶动手了,上去直接哐哐一顿乱捶,把孩子扔到门外,关上了门,孩子在门外哭着,用脚踹着门。好一会儿,孩子没不哭了,服软后,才被放进屋里来。

孩子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打人,让很多家长难以招架,不知如何是好,想纠正孩子,说好多次都不管用,像张硕家这样直接打一顿的,只是当时见效,下次再犯的时候,情况会更加严重。


5岁小男孩一行为,爸爸打完,连溺爱孩子的奶奶都忍不住又打了他


面对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这个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

理解孩子的情绪不受控

说道情绪,不得不说控制情绪的“情绪脑”。不只是孩子,20岁前,情绪脑没有发育完全的青年,同样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说年轻人血气方刚,其实就是情绪脑不完全在作祟。

孩子更容易被情绪所控制,这也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能逆着孩子的情绪行事,那样根本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加重孩子情绪风暴。

不动怒,和孩子的情绪共情

看到孩子无理取闹,大哭、大闹,家长说什么也不管用,这时候孩子摔东西会刺激到家长紧绷的神经,被孩子的行为激怒,跟着孩子一起爆发,根本顾不上孩子,直接把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本来还是生气,看到家长发脾气,可能会闹得更厉害,也有可能是被家长吓住,恐惧战胜生气,吓得不敢发脾气,但是胆怯会油然而生。

看到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哪怕不去理顺孩子的情绪,看着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动怒,去打骂孩子,跟孩子一般见识。

最理智的就是安静下来去听孩子的倾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帮助孩子理解生气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


5岁小男孩一行为,爸爸打完,连溺爱孩子的奶奶都忍不住又打了他


引导情绪,纠正行为

让孩子理解了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就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生气可以通过很多行为表达出来,大声喊、跺跺脚、或者摔打可以拿来出气的东西。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教会孩子正确地发脾气,用一些正确的方法代替摔东西。

1、把“气”扔出去

和孩子做一个游戏,告诉孩子,如果特别生气,想要摔东西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可乐瓶子,打开盖子,冲着里面大声喊,喊得舒服后,盖上盖子,像手榴弹一样,把瓶子扔出去。就像成人的漂流瓶一样,把不开心的事情丢出去,在游戏中,宣泄不良的情绪。

2、给孩子一个宣泄角

孩子发脾气扔东西,主要是控制不住情绪,还有就是对东西的价值没有概念,不知道哪些贵重,哪些不能摔。如果家长给孩子布置一个“宣泄角”,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区域,里面布置上软一些的抱枕、毛绒玩具等,让孩子生气的时候去这个区域,随意摔打这些被允许摔打出气的东西,对孩子快速安静下来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5岁小男孩一行为,爸爸打完,连溺爱孩子的奶奶都忍不住又打了他


摔东西,就是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行为,情绪管理,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但是从小教会孩子正确的发泄情绪,比控制孩子压抑情绪要有效的多,对孩子长大后,自己管理情绪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