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古人关于节俭有句老话说:“有钱不烧敞口锅”,就算是家里非常有钱,也不用灶台口非常大的锅。说来也神奇,明明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却能知道在烧柴火的时候用石头把灶台口堵上,让柴火燃烧的热量更多用来烧饭,而不是散发到厨房中。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认为,节俭是可以影响生死存亡的大事情,绝对不可以忽略。就算是我们现在社会物质更加丰富,也不能够抛弃节俭的美德。试问有谁听过关于古代圣贤们铺张浪费的故事吗?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人铺张浪费,那么他势必品行恶劣,根本不会被人们划分到圣贤的行列中。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一句话,就是越有钱的人越抠,其实不然。是先“抠”,才能富。“抠”并不是去获取不属于自己的钱财,而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钱财,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这才是“抠”。

这句俗语的下半句是“有女不嫁无公婆”,下半句与上半句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人们只是为了押韵才将两句话合在一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女儿嫁人的时候要看看女婿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未来公婆没有好的德行,那么就不必嫁过去了。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女儿嫁人的时候不单单要看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对方的父母也要划入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女儿嫁过去不只是和丈夫过生活,还要和他的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几十年,如果和丈夫的父母性格不合,也是不适合结婚的。

如果公婆品行高尚,知书达礼,那么女儿嫁过去是可以享福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夫妻吵架,公婆可以帮忙调解。

要知道来自两个家庭的两个人就算再相爱,也会因为生活出现小摩擦。有些不讲道理的公婆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错,错的都是媳妇,对着媳妇一通奚落。这样不仅不能调节夫妻俩之间的矛盾,还会加重离婚隐患。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第二:对后代影响好

孩子从小受父母和长辈的影响非常大,有品德高尚的长辈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公婆可以帮忙照看孩子的话,夫妻两个也能够专心忙事业,让家庭过上富裕的生活。

第三:婆婆贤明可以让家庭更团结和睦

一般家中的家务活都是女性干,婆婆善良的话就可以和媳妇一起管理家里的家务活,两个人既能轻松许多,也能让家庭的凝聚力变得更强。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第四点:有的老人们不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就会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涉。如果公婆思想开明,就算不理解,不支持,也不会去干扰他们自己的生活。

其实公婆友好的话好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大家都会有感受。民间还有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过去女性社会地位非常低,基本上找个夫婿嫁了,一辈子也就定下来了。所以选对一个丈夫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今时不同往日,男女地位平等,但是对于婚姻大事大家还是要慎重一些。毕竟能够找到对的人携手度过一生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俗语说:“有钱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农村人不妨一看

虽说许多俗语产生于 封建落后的旧社会,但是不得不说其中蕴含的道理还是非常深刻的,就算是在思想和物质都有了很大提升的现代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如果大家愿意了解的话可以多和家中的老人们聊一聊,从他们的口中一定能够了解到许多有用的俗语。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张喜燕主编《俗语小辞典》、温端政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