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岳阳楼记》——不得不说的事情


重读《岳阳楼记》——不得不说的事情


庆历五年,在岳阳做太守的滕子京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希望范仲淹能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

为什么要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呢?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个京官被贬到地方,还是一个不太富裕的地方做官,心里总是有些不好受的。可是滕子京压制住了心中的这种不好受,他到了巴陵郡之后,既没有沉迷这里的酒水,也没有沉迷这里的女色,而是勤于政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仅仅只是过了一年,滕子京就将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由此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

就在这个时候,滕子京做了一个决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他要重新修缮已经破烂不堪的岳阳楼,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滕子京心中有着远大的梦想。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

他写信给范仲淹,其实是很有用意的。他一个京官被贬至地方,由天上掉到人间自然由百般的不适应。可是,怎么才能回京呢?

必须要有政绩呀。所以他一到地方,就没日没夜地干,连酒也不敢多喝一杯,就是希望早日回京。所以才有了一年时间就令这个荒凉的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那么有了政绩还不行,你得让皇帝知道啊。所以滕子京此时必须得想办法引起皇帝的注意。于是他就想到了岳阳楼和范仲淹。

当朝重文轻武,从皇帝到百姓,无一不推崇文化的。而岳阳楼本就是一个文化的根,自唐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舞文弄墨,挥洒人生。重修岳阳楼本就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楼修好之后,他邀请范仲淹为重修之后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其实只要你写了这座楼,你总避免不了写上谁修的。只要写上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几个字那么滕子京的用意就达到了。

那么,这篇文章他自己可以写,别人也可以写,为什么一定得范仲淹写呢?

范仲淹是谁?当朝的参知政事,皇帝最为倚重的一个人。这是别人所不能具备的能量。


重读《岳阳楼记》——不得不说的事情


范仲淹和皇帝走得近,说不定他写的文章,皇帝就看到了,他就被皇帝知道了。即使皇帝暂时看不到范仲淹的文章,那么以范仲淹那惊为天人的才气,他的文章也定能为天下人所熟知,最终也会通过别人的口传到皇帝耳朵里去的,那么他滕子京也定要跟着沾光的。不管何种结果,都对滕子京有利的。

那么范仲淹会不会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他写了,名字叫《岳阳楼记》。

重读《岳阳楼记》——不得不说的事情


滕子京的那点小心思,范仲淹怎么会不知道?然而作为好朋友,他又不能直接拆穿,更不能拒绝滕子京,他自己又没有到过岳阳楼看过洞庭湖,怎么办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说白了,洞庭湖啊,很壮观,古人都写完了,还有什么好写的?

但是他又不能不写,于是就出现了本文最精彩的部分。

他将迁客骚人们在淫雨霏霏时登上岳阳楼时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情和春和景明时登上岳阳楼时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情形成对比。突出那些所谓的迁客骚人的心情随着天气的变化,个人的得失变化而变化。

进而引出“古仁人”来。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是跟那些所谓的迁客骚人完全不同的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因为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悲喜的感情变化,更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产生心情的变化。

为什么范仲淹要引出“古仁人”呢,因为他觉得“微斯人,吾谁与归”?他觉得没有古仁人,自己找不到归属了。也就是说,他和那些古仁人是一类的人。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

然后他借古仁人告诉滕子京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也在告诉滕子京应该向古仁人学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才是他该想的事情。

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滕子京的选择没有错,我们不知道滕子京最后有没有回到京城当官,但是我们确信,一千多年以后,后代们还记得北宋朝有一个当官还不错的文人,叫滕子京。

其实这篇文章,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范仲淹的那一份浓浓的家国情怀。

能够叫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数却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纵观范仲淹一生,力推变法,只为国富;一代文人,平定西北战事,只为民安。他心忧天下苍生,终生不改,无愧于“范文正公”这个谥号。


重读《岳阳楼记》——不得不说的事情


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