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最著名的《南乡子》之一,其中写梦的句子再次成为千古名句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晏殊贵为宰相,家中的富贵自然不待言说。但是,当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晏殊去世后,晏家的富贵生活也就渐渐到头了,晏几道春风得意的富贵也戛然而止,没过多久,晏几道便感受到了社会的风霜雨雪。

晏几道最著名的《南乡子》之一,其中写梦的句子再次成为千古名句

晏几道成家后没多久,便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做事,有感于路上的艰辛和对于家人的怀念,晏几道写下过多首相关的词作。下面这首《南乡子》,正是他成家以后外出之时,思念家中爱人所写下的一首词。在词中,晏几道以回环曲折的感情,从月下写到雁南飞,由雁飞而思及家中的爱人,意境隽永,将自己的怅惘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十分真挚感人。

《南乡子》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首二句以写景开始,又兼及感怀,“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暮色四合后,一弯如眉的新月升起,是谁手持长笛,在月下吹奏呢?词人以新月比眉,或许此时心中所想,便是爱人的双眉吧!月本就容易勾起离人的相思,更何况词人以“又”字描述,可见不止一朝一夕了,词人离家,或许已经很久了。而月下吹笛,所营造的意境,也是惨淡和凄清的,一如词人现在的心境。

晏几道最著名的《南乡子》之一,其中写梦的句子再次成为千古名句

接着三句,词人点明怀人的主题,“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词人独倚高楼,借着清朗的月色,他看到了南飞的大雁,心中的感慨自然油然而生,大雁能归人却不能,这是游子的悲哀,这也是词人登高倚楼的关键,他心中所想,或许便是远方的爱人吧!唐人赵嘏在《长安秋望》中说道:“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晏几道在此处描绘的意境,与此类似,但两人虽然都是表现思归之情,晏几道却更侧重于怀人,这从下片中更能体现的出来。

下片首二句写归家无望,所以只能在梦中去找寻,“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可是找来找去,却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此处是以典故入词,战国时期,有张敏和高惠的故事,两人相思而不得见,于是张敏便在梦中去寻找,经常走到半道,就迷失了路径,晏几道此处,便是以前人的故事,表现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晏几道最著名的《南乡子》之一,其中写梦的句子再次成为千古名句

晏几道写梦可谓一绝,比如,在《鹧鸪天》中他写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在《蝶恋花》中写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可谓都是写梦的千古佳句,此处又出佳句,意味着梦中连寻找都不可能了,变得更加深切感人。

最后三句,因为梦中寻不着,所以只能在现实中去等待,“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等着相思之信寄来吧,可是即便寄来,也已经太迟了,因为又到了枕畔凄冷的清秋时节了!书信不足以抚慰内心的凄凉了。如此可想而知,心境是多么无法排遣。古人有鸿雁传信的故事,但是此处却断雁难凭,凄凉心境又增一层。如此,游子的无奈可想而知!

晏几道最著名的《南乡子》之一,其中写梦的句子再次成为千古名句

整体来看,这首词从上片的新月、吹笛到鸿雁纷飞,再到下片的归梦、待书,层层深入,百转千回,可以说将离恨之意,怅惘之情,描绘的入木三分,读来凄凉无限,令人一唱三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