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文|笑春风


01为什么要比较两宋军事作为?

中国历史中,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是唐宋时代的大变革。具体言之,就是唐安史之乱以后到南宋残军崖山战败后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同以往不同的变化,如传统士族的败落与市民社会兴起等。但是,与过去学者们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蜕变所不同的是,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王朝统治者的军事作为,同样是一个可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而时间相邻的两宋时期,更是最佳比较对象。

这种比较并非"关公战秦琼"那样的荒谬,而应提供一定可供证明比较合理的依据。首先,两宋存在历史时期相近,都处在11—14世纪这样一个多政权并立的历史阶段,面临的危机大体相似,而且国祚相近,都超过百年;其次,两个政权都面临着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王朝的军事压力,因此其国策基本相近,都是采取了以防御型国策为主导下的军事路线;最后,制约两个王朝军事发展的因素也极为相似,例如南北宋的皇室对积极贯彻"重文抑武"、"将从中御"等以加强皇权为主要目的的"祖宗之法",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上,二者主要疆域都坐落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平原丘陵上,易攻难守,所以在军事建设上,

当权者又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与调整,以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由此可见,南北宋在军事发展领域相似之处众多,那么他们各自具体表现如何,孰优孰劣呢?笔者拟从战略战术等角度,对二者军事作为的优劣进行进一步比较,以资借鉴。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雍熙北伐模拟图)

02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是共性

从整体上来看,两宋的军事作为有种共同的特点,就是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北宋建立初期针对辽国所发动的两次大规模北伐,都以惨败而告终,至于讨伐西夏的好水川等战役,更是损兵折将无数,一度还影响到了整个王朝的自强运动。至于南宋方面,虽然凭借着岳飞与韩世忠等私人色彩浓厚的武装,在河南等战场重挫金军,而且韩世忠在黄天荡发挥己方水军优势,围攻金国主帅,几乎俘获金兀术,赢得了不少胜利。可是,由于南宋高宗的猜忌以及己方后勤供应不足等问题,最终只能回归沿大散关到淮河相对峙的状态,至于后来孝宗时期的张浚北伐和韩侂胄主导的北伐战争,虽然在开战之初连战连捷,但结果都是孤军深入,被金军各个击破。固然,由于淮河天然防线的阻隔,金军始终未能给南宋造成根本威胁,但陆游"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慨叹,却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所以从大方向或整体上看,南北宋的军事作为,并无根本性的差异。

既然整体上没有太大差异,那我们就要从细节上来做文章了。在这里,要了解二者军事作为的优劣,咱们还得先看看,

他们所面对敌人的强弱,通过他们,来反观二者的得失。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两宋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武装)

03南宋面对的敌人相比北宋更强大

北宋立国之初,所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契丹,契丹人作战恃骑兵冲锋,在高粱河战役中,给宋军步兵阵型造成了不小的威慑,而仁宗以降的西夏扰边中,夏军重装骑兵铁鹞子的冲击,也与前者类似。辽与夏的骑兵固然厉害,但是,在不少宋军将领的观察中,他们有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配合能力极差,往往是注重劫掠金银财宝和粮草,而不注重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这也就解释了宋太宗在初次攻打燕京遭遇失败后,为何能聚拢残兵败将,很快卷土重来,而对峙西夏的宋军也能频频主动进攻,并以洪德城等战役胜利来"回敬"对手了。所以北宋的敌人相较其强大,但伤筋动骨的打击很少有。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契丹骑兵机动性很强,但组织松散)

可是南宋所面对的敌人就不一样了,首先,金与契丹不同,契丹人深受游牧传统影响,而女真人是从渔猎社会过渡到农耕文明的,这样一种社会形态,最重视集体协作的能力,因此阿骨打在反辽之战中总能以弱胜强,靠的就是团结与配合,而对手人数虽多,可松散不堪,最终只会被各个击破。到了金灭北宋和金兀术南侵的一系列战争中,一部分宋军误以为对手一战击溃,所以在和金军刚开战几个回合后,就明显松懈下来,结果金军反复攻击,给宋军不小的损失。金军这样一种顽强作战的能力,就连南宋名将吴玠都挑大拇指赞誉。至于金亡后直接与南宋作战的蒙古军团,其组织与作战能力等,更是甩了辽夏金几条大街,可是即便如此,南宋仍能与蒙古帝国鏖战四十多年,最后还是忽必烈降服宋将,利用其水军和诱降书信,才彻底撼动了整个南宋的江防系统。由此可见,从所面对的敌人来看,南宋比北宋承受的压力更大,而即便如此,他都能取得不落于前朝的战绩,所以仅从对手强弱来看,南宋军事作为,应当是略胜北宋一筹。


04南宋军队敢于主动出击,打硬仗

其次,咱们还得来说说二者兵种之间表现的优劣,先说陆军。在陆战方面,南北宋的军队倒是都清楚,在空旷平原上与敌军骑兵交战,几乎毫无胜算,所以都依赖山川或城池的防御,来逐步抵消对手的优势。同时,宋军还重视发展弓弩与火器等远程武器,来阻击对手。自北宋神宗以后,射程超过三百步的神臂弓的大量列装,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军器监来提升武器生产的质量,都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业,此后南宋颇多沿用了北宋中晚期的武器装备,并适当革新,所以既然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拿陆军装备来比较,是南宋更占上风,可是如此便又忽视了北宋的前人栽树之功,所以武器方面笔者暂不下论断,而应当以其具体战术施展,来看二者高下。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浩浩荡荡的宋军北伐)

北宋立国的多数时间里,主要是与西夏和其他西北少数民族作战,在与这些敌人的博弈当中,北宋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打法,那就是注重利用横山山地的复杂地形,来不断地构筑堡寨,并在其中配备充足的补给物资与强弓硬弩,这样,一旦西夏军队来袭,宋军即可依靠堡寨坚壁清野、闭门防御,同时选拔死士积极出扰,使其不得安宁,等到夏军粮食耗尽,士气低沉,然后以少量骑兵出击骚扰敌人的后军(西夏多以老弱殿后),达到胜利的目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北宋军队其实是乌龟式的打法,这种作战模式固然风险小,但倘若没了堡寨等"坚固的外壳"作保障,官兵便会丧失还手之力。例如定川寨与好水川等战役中,宋军都是远离了工事与对手交战,结果无不丧师。

可是南宋就不同了,在金国连灭辽与北宋两大王朝后,势力正在不断上升的阶段,金兀术也知道士气可用,所以不断出兵,先攻淮北顺昌城,后攻河南郾城。结果,在这几次战役中,金军最为自豪的铁浮屠,竟然接连败给宋军。铁浮屠由铁甲全身披挂,三人一组,以拒马前驱,彪悍异常。按理说,换成北宋军队,早已缩入城中等待对手主动撤离了,可是,顺昌的南宋名将刘锜偏偏不信这个邪,面对铁浮屠兵临城下,他主动出击,以弓弩先扫射,其后又派敢死队以砍刀抓钩就近搏杀,其中有宋军更是英勇异常,上前抱住金军骑兵一起滚到沟里同归于尽,金兀术面对这样顽强的反抗,最终也只得草草撤军,所以就战斗意志而言,敢于开城野战的南宋军队,明显也要强于前者。至于吸纳了大量河北抗金义军的岳飞部,同样在河南战场以野战击溃了数倍于己的金军。所以北宋陆军擅守,南宋不但能守,还能主动出击,日后孝宗等立志北伐,无不受此影响。

因此,南宋陆军要略强于北宋。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岳家军在与金军作战)

在水军方面,由于北宋时期没有在水上和敌人交战的记录,所以无法深究,不过仍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水军和陆军一样,都敢于并擅于打硬仗。例如金海陵王南下,攻打采石,书生虞允文组织水军同对手作战,金军船大数量多,可是架不住南宋方面有组织的远程火力攻击,许多船只被击毁,队形也被打乱,无从靠岸,除此以外,南宋水师还组织突击部队,绕奔胶西沿海,把金国水军堵到家里一顿揍,缴获击毁敌人战船无数,这也使得金海陵王死后,金军不敢轻易南下。所以南宋相比北宋,

不但拓展了战争空间,还能灵活的施展弹性攻守,保住了半壁江山。所以由此可见,南宋军事作为强于北宋,应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同北宋相比,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强在了哪里?

(影视剧中的南宋官兵)

参考文献:

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中华书局

曾瑞龙《托边西北》,浙江大学出版社

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