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被清华录取的“奇葩”

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或许有些人可能只是熟知《围城》或者是与杨绛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在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他考上清华的故事,钱钟书高考语文英语分数极高,但是数学只有十五分。

但是在那个年代,清华大学的规定是只要有一门学科成绩超过85岁,因此不算破格录取,于是便被清华录取了。其实清华“破格录取”的名人还有很多,例如来往一名文坛巨匠朱自清,他的数学成绩是0分,但是语文总分一百分的试卷他考了98分。

但是今天我们想说的并不是这两位,而是另外一个被清华“破格录取”的考生,这名考生就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的入学考试,当时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出国访学为归,刘文典暂且代替中文系主任的位置,刘文典自然要为招生考试的事情忧心,不能随便敷衍它关乎着众多学子的前程。

按照清华惯例于是找到德高望重的陈寅恪先生为他们出题,再三考虑之下,刘文典想起来了陈寅恪先生,他是清末知名的国学大师当之无愧,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传奇人物,在清华校园中,老师和同学遇到文史方面的相关问题都向他请教,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是陈寅恪的徒弟。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陈寅恪别有用心

刘文典突然前来拜访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先生要前往北戴河修养,于是匆匆拟了两道题目。其实陈寅恪几乎每年都参加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批卷,对于那些俗不可耐的试题已是满腹牢骚,他认为国文入学考试要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要与华夏民族语言密切结合,趁着这个机会他尝试新的方式考验考生们。一道作文题名字叫《梦游清华园记》,另外一道是对对子题,上联是:“孙行者”。在外人看来陈寅恪在应付完成任务,这似乎是一道很普通的卷子。

陈寅恪出的作文题目《梦游清华园》,陈寅恪经过认真谨慎的考虑,才定下这个题目。如果考生曾经游历过清华园,直接写心中印象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游历清华园,考考生不妨在梦里游历一回,任意想象,这是一道具有极大自由度的题目。对于有一定文化涵养和文学功底的考试而言并非难事,完成这样一道考题是清华大学的门槛之一,如果一道作文题都无法写出来又敢考清华呢?

第二道题对子,仅有三个字的上联:孙行者。短小精悍,陈寅恪觉得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知程度,陈寅恪设定了两份答案,一个是王引之,另一个是祖冲之。

第二道考题看似十分的简单,多数人交了白卷。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陈寅恪先生没有想到自己出的一道题目难道了这么多人,有人对的是

“猪八戒”“唐三藏”视为不合格,“王引之”“祖冲之”勉强算合格,只有一位考生得满分,他回答“胡适之”,他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周祖谟。

批阅了无数份考卷之后,多数同学交白卷这让陈寅恪感觉很失望,考生的回答都不尽人意,正当陈寅恪心灰意冷之时,他看到了周祖谟的试卷,仿佛看到了一束透过黑暗抵达黎明的光,陈寅恪兴奋他认为这个学生的答案一定要给满分,是什么惊艳答案才能让陈寅恪如此欣喜若狂而又得到满分,那个令他欣喜万分的答案—胡适之。

陈寅恪给出解释,其实这个上联是一个无情对,需要求逐字逐词,对仗工整 。究竟这道题目有多难,才能被称为无情对,之所以叫“无情”就是上下联内容上一定不能相关。其实这个对联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却难度非凡,属于对联中的无情对。

那么无情对到底有多难?其实无情对,就是要上下联每个字都要相对,并且内容不能有关联,所以难度自然高,因为内容不相关,像没有感情的两个句子,所以被称为无情对。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巧妙对对子

后来考试成绩公布,众人为考生鸣不平,清华大学遭受非议,在学术界引发一片哗然,久久不能平息。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就发生在此时,推行白话文已经十数年,对于整个教育体系而言,白话文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如今大家已经学白话文,为何还要出一道对对子的题目,认为清华大学明摆着要为难学生。

有人认为陈寅恪在开倒车,新时期要有新气象,不应该用对对子考学生,后来陈寅恪先生在《清华暑假周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解释自己出题的初衷,他认为在真正中国文法没有成立之前,学术界不要过于极端,应该寻找一种过度的方式,而他认为“对对子”是一种暂时的方式,向众人解释其巧妙的用意,风波才得以停息。

我们再转过身来再来分析这个对子,“孙行者,胡适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更加深层次赏析一下这个对子:

在对仗方面,“孙”“胡”二者都是姓氏,若各自再加上“犭”,便成了“猢狲”;“行”是“去”“走”的思,“适”是“到”“往”的意思,两者皆为动词;“之”“者”两字都是虚词,因此“者”对“之”非常合适。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在平仄方面,对对子和春联和律诗非常相似,讲究平仄。孙行者,平平仄;胡适之,平仄平,平仄方面符合规则,也是极为巧妙的。正因为各个方面精妙绝伦所以值得给满分。

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数不胜数的财富,对对子是其中一种,财富在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在民族血脉中流淌着,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却总能在最重要的时刻帮到你,周祖谟便是因为一道对对子题,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