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好,萬好,不如顧客的參與感好


千好,萬好,不如顧客的參與感好

每天一篇文章第2年61天

好的廣告應該設計成不像廣告才行,讓人們樂在其中,參與其中,這樣你才有機會。

記得有個小品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重在參與”,你在臺上表演的再精彩,觀眾不參與其中,也不會熱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寫文案也是這個道理,你要讓讀者參與進來,參與的人越多,你的勝算也就越高,現在不是提倡體驗式營銷嗎?設計個環節,讓讀者參與進來,現在的直播之所以火,就是製造了參與感,你們同意這個說法嗎?

讓讀者參與進來很簡單,拋出個有爭議性的話題就OK了,什麼是有爭議性的話題呢?你提出個讓人感覺意外的觀點,不在情理之中的觀點,比如你說倒立可以減肥,然後列出1、2、3個觀點出來。

然後讀者就會出來與你辯論,你在舉例說明,這樣讀者就參與進來了,你再引用某某權威的論點,說明倒立確實可以減肥,不就OK了嗎!

我們其實都有發表觀點的慾望,不管對與錯,好與壞,還是善與惡,不吐不快。

在文案中設置懸念,讓讀者想一探究竟,人人都有好奇心,都想知道事情真相,引發好奇,讓人們願意讀你寫的文案,在字裡行間隱藏著答案,一點點拋出,讓人慾罷不能……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向那些懸疑大師取經,汲取精華,讓我們的文案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又能讓人回味無窮,那是多麼美妙的體驗啊……

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套路出牌,就是核心,享受懸念迭起的刺激,體驗驚聲尖叫的戰慄,把人們的緊張、焦慮、窺探、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絲絲入扣,精彩絕倫。

每個人生來就具有懸念癖,你不在文案或文章中彰顯出來,怎麼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呢?你怎麼稱得上是一個好的文案人或好作者呢?文似看山不喜平,有起伏,有落差才能形成獨特的魅力……

看看精彩的瞬間吧:

“沒問題,”警察對我點了點頭,“如果還有需要,我們會再與你聯繫。”

經過短暫的道別,我重新回到卡車裡。我慢慢地轉過路障,駛入茫茫的夜色之中。我急促地呼吸,一直到駛出五六里路之後,才慢慢地平緩下來。

這簡直難以置信,我居然這麼輕鬆地就逃脫了!

至於那價值兩萬的鑽石,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腰間,它們還在那。

軟廣告也好,硬廣告也罷,不如設置懸疑,不如讓人有參與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