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賽道開啟,誰是下一個時代的“弄潮兒”?

早春三月,“新基建”迎來“高光時刻”。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話音未落,一時間A股大漲、機構激辯、行業熱議......官方和民間資本靈敏的觸角對“新基建”所做出的巨大反應表明,無論此番定調對他們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新基建”都將被載入我國經濟轉型的史冊當中,成為標誌性的一頁。

何謂“新基建”

實際上,“新基建”曾被中央會議多次提及,其囊括範圍也從一開始的籠統走向具體。早在2018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曾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自此,“新基建”強勢入場這個轟轟烈烈的新經濟變革時代。

目前,行業內對“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的定義主要分為兩種。廣義上認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是指面向現代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支撐數據的感知、連接、匯聚、融合分析、決策、執行、安全等各環節運行,並提供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體系。而另一種觀點則更為具體:與傳統基建,也就是所謂的“鐵公基”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和公共設施不同,“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這也是目前最廣為人所接受的定義。

“新基建”赛道开启,谁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為什麼“新基建”會在此時被中央多次提及?不是傳統基建不再重要,而是大面積仰仗傳統基建來刺激經濟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我國應對錯綜複雜的全球環境以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需要。

“四萬億投資計劃”曾經在2008年、2009年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成功擴大我國內需的十餘年間,全球範圍內以科技力量為引領的數字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尤其在這場蔓延全球的肺炎疫情中,不論是國家層面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還是社會層面廣泛運用5G助力遠程會診、運用大數據技術支持復工復產等等,都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科技力量正在逐漸成為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強兵利刃”,進一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迫在眉睫。

而正如傳統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物質工程基礎設施予以支撐一樣,作為傳統經濟的升級,數字經濟建設同樣也需要與之配套的信息基礎設施予以支撐,同時,在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逼近百萬億元大關的前提下,此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體量將勢必更為龐大。

基建“新”,則中國數字經濟“興”

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以數字化基礎設施為核心的內涵就註定了“新基建”與數字經濟將是“一榮俱榮”的雙贏關係,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內涵及意義之更新,將勢必成為我國數字經濟興盛發展的又一契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認為,“新基建”能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人才和知識等高級要素的投入,帶動行業發展,促進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確,“新基建”七大領域所包括的諸多產業鏈,比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涵蓋範圍要廣泛得多。

作為“新基建”的領銜,5G被官方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以及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方面,其作用力不容小覷。《中國5G經濟報告2020》顯示,我國5G產業每投入1個單位,將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產出,溢出效應顯著。此外,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龐大的產業規模及投資量背後,必定是夯實5G基建的結果。

“新基建”赛道开启,谁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圖表:5G產業鏈關鍵公司圖譜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同時,作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設施,5G也承擔著全球科技競賽的使命,從錯過1G和2G時代的戰場,到參與3G和4G時代,再到逐漸成為5G網絡的領跑者,中國拼的不僅是科技創新能力,更是超前部署的戰略意識。大力發展5G基建,加速5G的商用進程,將為各行各業的創新轉型贏得時間,助力我國全力爭搶5G制高點,併為中國數字經濟帶來巨大機遇。

“新基建”赛道开启,谁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數據中心是首次被列入加快建設的條目,獲得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如果說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加大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那麼數據中心就可以說是這些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

作為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和存儲數據信息的必備介質,在大力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過程中,隨著5G商業化進程加速、流量持續增長,雲計算和邊緣計算需求繼續增加,行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將顯著提高。

而建設數據中心又需要高速互聯網接入帶寬、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恆溫恆溼的機房環境、實時有效的集中監控等,客觀上又體現了對5G基建、特高壓基建、人工智能基建、工業互聯網基建等的需求。事實上,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這七大領域之間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新基建”赛道开启,谁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圖表:IDC產業鏈資料來源:華為雲社區,中金公司研究部

逢山修路,遇水架橋,天塹變通途......儘管此次變革方興未艾,是否撐起穩增長大旗還有待驗證,但也改變不了當前中國亟需加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事實,利用“基建狂魔”優勢加快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是應對當前我國傳統基建趨於飽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勢在必行之舉,將大大優化我國產業佈局、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民間投資的春天?

此次“新基建”被官方點名,一石激起千層浪背後的重要因素,也許不僅在於“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本身,還包括它後面這句話——“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2月2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曾表示,“疫情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資增長潛力所在,就是發展空間所在。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越來越多信號表明,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緊迫壓力之下,國家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將可能為創新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參與建設創造很大的空間。

也因此,未來或將有相當一部分項目是由市場驅動,而不是僅以政府為主導,民間投資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基建”將促進交通、金融、建築,娛樂、教育、通信和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深刻變化,並滲透進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在行業市場高熱,官方支撐力度不斷加大的形勢下,從地方政府到行業企業,已經有不少都加速了“新基建”的入局步伐。

3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第九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其中,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類示範基地超過四成。同時,據澎湃新聞報道,截至3月5日,全國31省份推出的40萬億投資藍圖中,除了能源、交通等傳統基建領域項目,5G通信網絡建設、物流體系升級改造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等“新基建”項目成為今年的發展重點。如貴州就提出要推動5G規模商用,加快智慧停車場建設,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140億元以上,城市停車場投資60億元以上等。

此外,在行業層面,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於3月6日表示,阿里雲未來將全力支持政府和企業建設雲計算、數據智能、智聯網和移動協同技術組成的新基礎設施。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移動啟動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涉及28個省份,總需求超23萬站。業內人士同時透露,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今年的5G採購也招標在即,5G新基建已經開啟。

時代變化之快超乎你我想象,今日的必然是昨日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2019年,5G商用元年開啟。同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宣佈5G商用服務啟動,發佈相應的5G套餐,席捲全球的5G浪潮正式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如今由5G領銜“新基建”賽道已然開啟,儘管市場和企業還面對很多未知,但唯有擁抱變革者才能贏得這場勝利。狂熱過後,我們希望有更多實踐者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留下屬於自己的時代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