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相对于南方土著,所有汉人都是广意上的“客家人”。但狭意上的“客家人”,其基本定义則是:有中原父系血缘传承,世代以客家话为祖宗言,有客家文化认同和传承的人,才算是标准意义上的“客家人”。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中原,可以说是所有汉人的祖地。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欲得天下,必先取中原”等说法。这些都表明,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排在首位的。但历史上,中原地区自古就天灾人祸不断。加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挠,北方汉族几乎灭门。大量汉人南迁,靠躲至南方崇山峻岭之中,才得以幸存和发展。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汉族,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性格刚毅又温和的伟大民族。崇文尚武,历来是汉族最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质。而这其中,客家人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很重要影响力的汉族民系。已知最早南迁所形成的客家人,始于秦朝南征而来,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如:西晋“八王之乱”、唐代“安史之乱”等等。形成时间跨度虽很漫长,但本质不变。历史以来,无数事实也证明,客家人延续并强化了中原古汉人的这一性格特征。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坞堡,最早源于秦汉时期的中原防御堡垒建筑形式,也是客家土楼围屋和土堡的前身。(客家建筑,防御为主,不具备有侵略性)在南方客家地区,客家人把这中原的古老夯土板筑技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客家人,把古汉族的这个文化传统习俗,集中体现在了这些防御建筑上。故,了解土楼,正是了解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坞壁、坞堡,原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一种小城堡式的住宅形制。它犹如一座缩小了的古城,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两汉士族、魏晋门阀皆聚族而居,门客众多,堡不仅可以自卫,还可以容纳千人,彰显家族势力。)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客家人,很好的继承了自周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传统。只有保家卫国,反抗压迫,才能求取更好的生存权。所以,单从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史来看(太平天国运动、保台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可以说几乎都有客家人的身影,并且客家人都是重要主导力量。以至于有日本学者说:“没有客家人,就没有中国革命”!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客家人陶冶出优秀的军人,他们在山区谋生的艰辛岁月铸就了筚路蓝褛、克勤克俭的品格。东江地区的客家妇女连抬轿这样的重活都干,可见客家人的冒险精神。日本人所赞誉的“广东精神”实际指的是“客家精神”。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客家人,是飘落他乡的河洛郎。至今,传统的客家人,仍以自己是客居他乡的“中原人”而自居(中原,是汉人的祖地,最早的“中国”指的就是中原)。在他们眼里,即便是流落他乡,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也依然要尽力去保留先人那种,皇族脚下臣民的自傲和气节。奉行“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的祖训。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客家笠嫲(斗笠),源于唐朝帷帽发展而来。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篱,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客家人,是汉族里唯一不以地理区域来划分的汉族民系。因为汉族“民系”的概念,本身就与客家人息息相关。传统的客家人,也是保留了最多古汉族文化习俗的汉族民系之一。客家民系,广泛分布于华南各省市,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影响力深远。用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战争--虽让客家人远离了中原故土,但仍顽强保留了更多古汉族气质

迁至岭南山区后,客家人保留了中原的语言和饮食传统。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虽不十分讲究,但始终延续了北方中原饮食习惯。如客家名菜“酿豆腐”(类似如吃饺子),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的美味食品。

客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着鲜明的“崇正”思想,以华夏正统而自居。战争动乱带来的迁徙苦难,并没有改变客家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他们骨子里仍然保留着中原古汉人的那种文化自信。单仅从客家话上来说,它与其他六大主要汉语方言就有很大不同,虽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互通率相较于其他汉语方言,却仍相当高。这是因为客家话延续了周朝雅语,是唐宋时期的官话,这是非常独特的语言现象。客家话主要分为闽西、粤东、赣南三种类型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义,是不同时期中原的客家先民,所带来的中原古汉语。这是他们作为中原汉人的印记,也是他们流离失所后,所拥有的最后一个精神故乡。(文中部分摘抄,仅供参考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