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三十六計》是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不分卷,至今無準確的年代和作者可考。“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道濟)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意謂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此語宋、元人都相沿用,但無專門著述。到了明末清初,我國古代兵法產生的第二個高峰期,言兵立說頗甚,引用此語的人氏更多。

於是有專心著述者,廣錄群書、博採眾長,取四字成語或熟語等,定為名目:以六六之數成套編撰,湊足“瞞天過海”等三十六條計策。一度這部出自無名氏之手的《三十六計》流傳世間。時至清代,文字獄大興,《三十六計》作不留名,亦有謀叛之嫌,當被列為禁傳之書,囚於閣內,權作秘本。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至公元1943年,有人在成都祠堂街的舊書攤上無意中買到一部土紙印本。印本是公元1941年由成都興華印刷廠翻印的,篇首簡短的說明稱,這是一個抄本,於公元1941年在陝西個書攤上發現,抄本前部“都系養生之談,而末尾知其果為兵法也”。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三十六計》分六套,每套6計,共36。

第一套,勝戰計,言謀勝戰之策。有: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共6計。

第二套,敵戰計,言與敵戰之策。有: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共6計。

第三套,攻戰計,言用攻戰之策。有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共6計。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第四套,混戰計,言巧混戰之策,有: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共6計。

第五套,並戰計,言利並戰之策,有: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共6計。

第六套,敗戰計,言不敗戰之策,有: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和走為上共6計。

各套計策均有解語和按語(關注本號可查閱三十六計整部原文與解語)。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解語多半是用《易經》詞句構成,將《易經》陰陽之理,推演為兵法剛柔、奇正、進退和攻守的變化等等。

按語則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子、吳子、尉繚子等兵家的警闢語句。

喻理引證渾然一體,奇謀方略引人入勝。正如原跋所云:“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強國、練兵、選將、擇敵、戰前、戰後,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有陣例可循。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之策。三十六計者,對戰之策,誠大將之要略也”。

你真的瞭解《三十六計》嗎?一部專講軍事謀略的兵書,作者是誰?

《三十六計》從典籍而論,有的計出自歷史典故,如“圍魏救趙”、“暗渡陳倉”、“假道伐虢”等;有的計來源於古代兵書術語,如“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等;有的計取之於古代詩人的詩句,如“李代桃僵”、“擒賊擒王”等;有的計是用約定俗成的成語,如“金蟬脫殼”、“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反客為主”等;有的乾脆直呼計名,如“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