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批“的確良”原料

新中國第一批“的確良”原料

“的確良”是滌綸紡織面料的粵語音譯,由於色彩純正不褪色,耐磨易幹不走樣,挺括滑爽好清洗,於上世紀70年代在國內流行開來。生產“的確良”的原料滌綸是合成纖維。原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簡稱“遼化”)在1979年1月上旬生產出第一批滌綸短纖維。滌綸短纖維經遼陽市紡織廠紡成“上等一級”45支高支紗,並織成滌棉細布,宣告首批國產“的確良”順利誕生。

親歷者說

蔣新坤:75歲,原遼化纖維廠廠長

回想32歲初到遼化參與建設時的場景,蔣新坤微微眯起眼,有些激動:“那隻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到處都在緊張施工。”

1976年,遼寧從全省抽調304名技術幹部支援遼化建設。蔣新坤從大連來到遼陽,在“兩綸(滌綸錦綸)”指揮部做了一名公用工程技術員。

因為缺少大型機械,挖土方全靠人力。蔣新坤回憶:“挖一條6米深的排水管,人在地下,一鍬掀不上去,要分三層。最下面的人掀給第二層,第二層的人掀給第三層,第三層的人再掀到地面上……就這樣一鍬一鍬地挖,衣服早不知是幹了溼還是溼了幹,汗鹼結了厚厚一層。”

“儘快開工是每個人的心願,只要國家需要,白天可以拿鐵鍬,晚上繼續畫圖紙。”蔣新坤說。那是一段燃情歲月,“只要骨頭不散架,就要拼命建遼化”“地球轉一圈,我們幹倆班”等口號在工人中間叫響。

兩年半後,“兩綸”指揮部被撤銷,遼化纖維廠作為遼化分廠正式成立。1979年1月上旬,纖維廠生產出第一批滌綸短絲,為首批“的確良”提供了原料。

蔣新坤清楚地記得,1972年結婚時,妻子穿的就是一件灰黑色的進口“的確良”上衣,當時金貴得不得了。1984年,纖維廠用自己生產的滌綸短絲,委託遼陽紡織廠給每位職工做了一套中山裝。“那時候特別自豪,現在這種面料早就平常了。”蔣新坤說著,指指身上的短袖上衣說:“這件是我1999年買的,化纖的,現在還能穿。”

“的確良”原料的國產化,極大地滿足了國民的穿衣需求。正式投產後,遼化每年生產7.4萬噸化纖原料,相當於430萬畝棉田的產量。

1982年,蔣新坤從公用工程車間轉到生產科。每次走訪客戶,他都要看看倉庫的原料,遇到進口原料,總要取些樣本回來研究,比比質量。“各地都有我們遼化生產的滌綸短絲,質量比外國生產的還要好。”蔣新坤自豪地說。

蔣新坤退休前,先後做過纖維廠廠長、研究院院長、遼化公司副總工程師,研究的產品也隨著遼化的轉型逐步走向共聚酯、低密度聚乙烯等高精尖領域。

參觀貼士

遼陽石化企業精神教育基地位於遼陽石化公司機關辦公樓二層。基地展示了遼陽石化的歷史發展進程、最新的產業流程和產品應用。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9日 06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