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的幾個縣,為何在1954年被劃入了吉林省境內?

衢州土郎中


1954年,隸屬於黑龍江省西南部的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等7個縣,被劃入了吉林省管理。在這7個縣的基礎上,吉林省後來建立了白城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白城市。白城市目前下轄了8個縣,其中的7個都來自於1954年的區域劃分。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黑龍江省下轄的7個縣,為何會被劃入吉林省管理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東北地區的歷史發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的固定控制範圍,一般只達到了遼寧省地區。至於黑龍江、吉林等地,則是遊牧政權的控制範圍。在中原王朝鼎盛時期,也會發動大規模的北伐,進攻北方的遊牧政權。例如漢武帝、唐太宗、明朝永樂皇帝等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北伐,並且重創了遊牧政權。但是一旦中原王朝的國力衰敗,北方的遊牧政權又會再次控制整個北方地區,甚至直接進攻中原王朝。這個問題從漢朝到明朝,始終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清朝入關之前,自己的前身後金政權,原本就是以東北地區起家的。崛起的過程中,清朝又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
因此,在清朝入關以後,解決了中原王朝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但是在行政管理上,清朝卻存在很多的問題。在內陸地區,清朝繼續使用明朝遺留下來的行省制度,但是在東北地區,則沒有行政區劃和行政官員,清朝在東北地區設立了3位鎮守將軍。分別是: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三位鎮守將軍負責各地的所有軍政事務。這樣的管理模式在清朝中前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進入清朝統治後期以後,一系列的問題開始出現了。尤其是兩次鴉片戰爭以後,各國列強開始染指東北地區。由於嚴格的管理政策,清朝曾經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進入東北地區,造成了東北地區人口稀少的局面。直到清朝末期,才放開了限制,出現了闖關東的情況。
  為了鞏固東北地區,1907年,清朝在東北建立了吉林、黑龍江和奉天三個省份。雖然行政區劃名稱和現在一樣,都是東三省,但管轄區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吉林省的管轄區包括現在的吉林東部和黑龍江東部。到了1928年,為了鞏固北方地區的安全,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等北方四省先後建立。其中,熱河省的部分管轄區,隸屬於東北地區,因此,熱河省也被成為東北省份,出現了東北四省的說法。在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隨後的半年時間裡,日本軍隊佔領了東北三省。緊接著,又開始染指熱河省。與此同時,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日本軍隊積極扶持偽政權。在偽政權統治的10多年時間裡,東北地區起初被劃分成了14個省,後來又劃分成了19個省。
當時,每個省份的管轄區都不大,而且人口數量也很有限。這種管理模式有利於日本的統治,但並不是東北百姓的意願。一轉眼到了抗戰勝利以後,在40年代的後期,東北地區的區劃進行了重新調整,東北地區被劃分成了9個省份。這樣的模式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到了建國以後,東北地區再次出現區域調整。截止50年代的初期,東北地區總計有6個省份,分別是松江省、熱河省、遼東省、遼西省、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這僅僅是暫時性的區劃,例如遼東和遼西的分家。到了50年代前期,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發展經濟、恢復生產力的階段,各地的區劃開始合併和調整。
1954年,我國的行政區劃變化很大。很多省份都出現了區劃調整,僅僅是東北地區就非常明顯。遼東省和遼西省合併,重新建立了遼寧省。與此同時,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併,建立了新的黑龍江省,省會從齊齊哈爾遷移到了哈爾濱。隨著遼寧和黑龍江的區劃調整,出現了兩個省份的管轄區過大、吉林省管轄區偏小的問題。為了增強吉林省的經濟實力,擴大吉林省的管轄區面積,1954年,黑龍江省西南部的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等7個縣,都劃入了吉林省,並且形成了白城地區。吉林省的省會,從吉林市遷移到了長春市。經過這一輪大規模的區域調整以後,東北三省的行政區劃基本上穩定下來。當年,東北三省的經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軍微視角


在1954年,原屬於黑龍江省的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等7個縣被劃入了吉林省,因為在古代時黑龍江屬於荒涼地帶,一直都未有開發,清朝所說的寧古塔就是在黑龍江,直到1906年的時候才開始劃出東北的三個省,但黑龍江也一直沒有真正明確的地域劃分。在日本人佔領東北的時候也把東北地區又把省份分成了14個省,非常的遭亂,直到建國時期,東北地區在1950年出現了6個省的事件,最終在1954年分成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份,但因吉林當時面積小,經濟實力不強的情況下,所以把遼寧的一些城市和黑龍江的7個縣一起劃到吉林的下面。


凡塵清心aa


一共是7個縣,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組成了現在的白城市。


要說起我國東北地區,那可真是一個大寶庫。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常說我國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務農最要緊的就是土地,土好作物才能存活生長。

而東北地區特有的黑土地那可是出名的肥沃,是最適合農用的土地。其次,東北地區物產豐盛,最出名的有四寶。

其中的人參是公認的滋補瑰寶,能補血養氣,固津生液,還能益智安神,開心明目。是難得的藥材和補品。


並且它和鹿茸貂皮共稱東北的三大寶。這次之所以在正文前說一說東北地區的風土文化,正是因為這次的問題與東北有關。

我們大家都知道東北地區有三大省,這次我們的問題就與其中的黑龍江與吉林有關。

在1954年的時候,黑龍江境內有幾個縣被劃分到了吉林省,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1954年,黑龍江省的七個縣城被劃入的吉林省,後面這7個縣城都成為了如今的白城市。

可是當初為什麼從黑龍江分地方建立這個地級市呢?


想說清楚這個,咱們還得從歷史上找根源。儘管東北這個大寶庫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固有領土,但是在古時候各個朝代政權對東北卻都沒有能進行有力的管控。

在清朝之前,其他朝代只能夠控制東北南面的一小片地區,在往北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民風剽悍尚武好戰,所以唐明幾朝來一直沒有能完全征服這個地區。直到清朝建立。

大家都知道清軍入關這個說法,那麼他們從哪裡入的關呢?換句話說他們本來的地盤在哪?


他們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勢力遍內蒙古和東北地區,自然是從這兩個地方來。因此他們的政權建立後管理自己的地盤自然是易如反掌。

但清朝建立後,對中原地區實行了進一步規劃,完善了前朝的行省制,但對自己的地盤東北卻並沒有實行什麼有力的管控措施。

這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因為深知自己是外族入關在統治漢人,在這種局面下穩住根基是最重要的。

而他們入關後東北地區人口數量少,為了穩固統治他們又不敢讓漢人移居東北。因此東北就處於地廣人稀的狀態,所以行政區劃也就沒有跟上。


直到清朝末期,東北地區的區劃開始有了轉機

清末國力衰落,外國列強一直垂涎我國國土,尤其是沙俄。他們與東北臨近,對這片肥沃的土地早有打算。後來又有日本看上東北的豐富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為加強統治,1906年清政府開始在東北設立了三個省份,分別是黑龍江,吉林和奉天。也正是從此後開始,東北地區的行政規劃幾十年間經歷了多次變化。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後不久,北方新建四個省,這四省中因為熱河省有部分管轄區在東北的土地上,因此後來也就把熱河和東北的其它三省並稱,稱東四省。


1931年,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隨後六個月時間內攻佔了東三省。此後為方便他們進行控制,還扶持了偽滿洲國政權,在行政上為了便於管理。

他們將東北劃分為14個小省。後來抗戰勝利建國以後,又經過幾次變動,最終確定了還是東三省的格局。

只不過這三省成為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但是當時和其它兩省相比,吉林面積小,資源少。

為統籌格局,政府當時就把遼寧的三市十三縣,黑龍江的七個縣撥給了吉林。就這樣,白城建立了,東北地區的區劃問題也基本解決了。


策神歷史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1954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我們對很多省份的很多縣進行了調整。有的直接劃出了省份,有的進行了合併。


就比如說黑龍江的7個縣,在1954年被劃入了吉林省。比如說從民國時期就開始調整的甘肅省,後來被一分為四,在1954年的時候曾經試圖合併過,後來又不了了之。

在1954年的時候,黑龍江總共有7個縣,被劃入了吉林省,也就是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從清朝以來,就在東北地區有多次調整。

清朝——從三個將軍到三省總督

清朝的歷代王朝,對於東北地區的管轄都比較弱,因此東北地區常常被遊牧民族佔據。即使是唐朝強盛時期佔領,但是到了後來勢力衰弱的時候,又被遊牧民族捲土重來。

而清朝則是從東北地區發展開來,因此在他們入關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了這個問題,畢竟自己就是那一個遊牧民族。但是不代表其不擔心此地,他們也把此地當作是龍興之地。

於是清朝入關之後下達禁令,禁止漢人前往東北地區。尤其是長白山附近,甚至設置了重兵把守。因此造成東北地區的人口長期居低不上,也基本上沒有什麼非常有效的管轄方式。

剛開始只是在此地設立了黑龍江、盛京和吉林三個將軍,清朝時期犯人犯罪,最常見的流放地區就是寧古塔,而寧古塔地區則是位於黑龍江。

這種只有將軍的管轄方式,在清朝比較強盛的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在康乾盛世結束之後,清朝對於此地的管理越來越力不從心。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東北地區又被日本、俄國盯上。

為了方便對於此地管理,清政府在東北三省加了黑龍江、奉天和吉林省,也就是所謂清朝的東北三省,並且還有了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擔任第一任東三省總督。1929年的時候,張學良把奉天改成了遼寧。

東北地區從十五到九到四到三

在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又在東北地區設立了熱河省,如此一來東北就成了四省。後來九一八事變爆發,東三省被日本佔領,兩年之後東四省被佔領。整個東北地區,都被日本人所佔領。

在日本佔領期間,他們為了方便管轄,又把東北的四省劃成了14個省份。因為省份越小越容易管理,如此以來可以很好的遏制遊擊運動的發生。後來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又把14個省份合併成9個省份。

在建國之後,由於東北地區省份太多,我們又進行了一次合併。出現了東北六省,也就是黑龍江省、吉林省、遼東省、遼西省和松江省。東北地區雖然也不小,但是也不大。如此一來被一分為六,不方便發展。

所以進入上世紀50年代後,又在東北地區進行了一次調整。松江省沒有了,被劃歸到了黑龍江省,遼東和遼西被合併成了遼寧省。如此一來苦了吉林省,其他兩個基本上都是擴大兩倍,他反而沒有變化。


因此為了調整東北地區的資源,需要把原來屬於黑龍江省和遼寧省的一部分地區,劃到吉林省。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遼寧省有三個市、十三個縣,被劃歸到了吉林省。黑龍江省有7個縣,被劃歸到了吉林省。

而黑龍江的7個縣,也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白城、鎮賚、安廣、大賚、開通、瞻榆七縣。


史之策


各省之間的行政區域一直是變化的。


清以後東北地區有幾次大的調整:


第一次:

清中前期,因為政治因素,作為龍興之地,東三省實際上都是軍事化管理,最高長官都是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1907年,隨著大量移民的進入,國際國內政治形勢變化,清政府才將東三省改為行政區,設了東三省總督(這是清代最後一個設總督的地區),分設三省行政長官。


第二次:

滿洲國時期。東北三省劃分為15個省。


第三次:

光復之後,也就是日本人投降,滿洲國沒了,國民政府接手,東北調整為大概是9個省。


第四次:

我黨和國民黨爭奪東北地區期間,一直到共和國成立初期,東北地區的幾個省一直在調整,像現在的黑龍江,一度有黑龍江省、合江省、嫩江省、松江省,當時黑龍江省的省會在齊齊哈爾。


第五次:

1954年,東北地區做了最後一次大調整,主要原因是原來的省太多太亂,再有就是朝鮮戰爭實際上的停戰,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角度出發,重新劃分為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基本是現在的區域,黑龍江省會也從齊市搬到了哈爾濱,因為長白山及天池一帶好多地方被劃到了朝鮮,吉林地方特別小,就把黑龍江西南部一些縣區(主要是從管理角度看,黑龍江管轄不便)劃歸了吉林,即使這樣,黑龍江省的面積也佔了東三省的一半。


第六次:

中蘇交惡時期,當時把內蒙古東部地區一分為三,分別劃入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比如現在的呼盟,一度就是黑龍江的。


第七次:

應該是七十年代末,又把原屬內蒙古的幾個盟還了回去。結果就很搞笑了,大興安嶺地區一分為二,黑龍江一部分,內蒙古一部分,然後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所在地加格達奇,就成了一塊飛地,其行政所在地實際上內蒙古的,黑龍江省以租用形式擁有使用權。所以中國實際上有兩個大興安嶺林業局,一個屬於內蒙,一個屬於黑龍江。


從以上區域調整可以看得出來,歷史上的吉林主要在長白山和松花江流域一帶,包括現在黑龍江的東南地區,像牡丹江。而原來的黑龍江省主要是以大小興安嶺和嫩江流域一帶為主。


拾字接頭


怎麼不說原哈爾濱及松花江向東都是屬於吉林省管轄,哈爾濱也就是吉林的一個城市,後來都劃入黑龍江了。


倪家營734


明天找你數學老師問問?


豔陽天274308845


大吉林中央直轄省面積有點小,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