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前以为这是小说里才存在的英雄,如今才发现,这样的大侠,竟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人物。好比钟南山,2019年年末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肺炎,让这个“消失”已久的名字再次走红网络。17年前,“非典”病毒蔓延全国,他说“把最严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袭击武汉,他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让大家不要去,结果转身84岁的钟南山却义无反顾坐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关于钟南山,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评价:小时候我以为那是一座山,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一个人,现在发现,他确实是一座山!毫无疑问,这个网民口中如山一般的老人成为了2020年最可靠的人!因为他,武汉肺炎疫情开始公开透明;因为他,惶恐不安的群众不再焦灼;因为他,我们相信,这一仗迟早会赢!所以如今的钟南山,在老百姓的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封神”之前的钟南山,又有过怎样的漫漫学医路呢?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比大多数医者幸运的是,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曾经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他的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也正是因为父母潜移默化下的影响,让儿时的钟南山就对医生的工作充满了敬畏感。据钟南山先生回忆,因为父亲是儿科医院的缘故,过去时常会有亲戚和邻居的小孩来家中找父亲看病,看着一个个病患恢复健康,父亲总会露出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尽管当时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为了科学研究,父亲硬是自费买了几百只小白鼠养在家中做实验,以至于后来只要有陌生人来家中拜访,邻居引路时总会说一句“闻到老鼠味最大的那家就是。”父亲在事业中获得的满足感与尊重感,也让当时的钟南山开始萌生了当医生的想法。但父亲对钟南山的影响绝不止步于此,过去这么多年,钟南山始终铭记诚实做人,也来源于是儿时钟南山与父亲的一次谈话。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大约10岁那年,钟南山和大部分的小男孩一样,有点调皮也有点小聪明。每个月他从父母手中拿到的伙食费本应交到老师的手中,但他却偷偷把钱留着买零食吃。直到老师联系了母亲到学校了解情况,钟南山才敢告诉母亲事情的真相。回到家后,吃完饭父亲把钟南山叫到书房,心平气和地说道“你在学校骗老师,回到家骗父母,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没有想象中的暴打和怒骂,父亲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10岁的钟南山在那一夜彻夜未眠。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很多年后钟南山说起这件小事情,坚定地认为这就是他日后从医坚持诚信的原因。如果当时父母打他一顿或是骂他一句,可能他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温柔有时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随着父亲的言传身教,1955年,19岁的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但整个大学期间,比起医学成绩,钟南山更亮眼的表现却是体育方面。1956年,20岁的钟南山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一举夺得了400米跑的桂冠。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也正是因为体育方面异于常人的天赋,毕业之际钟南山收到了从事专业运动员的邀请,如果那时的钟南山选择了成为职业运动员,毫无意外,他可以享受到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物资条件。或许我们会拥有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医生。思考再三之后,钟南山还是拒绝了这个诱人的邀约,因为钟南山说“在世界范围内,我的身体条件不行,而且仔细想一想,学医才是我的最爱!”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当让钟南山没有想到的是,大学毕业之后,将近有八年的时间,他却无缘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1964年到1971年,在农村经历了八年的艰苦生活之后,35岁的钟南山才回到广东成为一家医院的普通医生。此时已经71岁的父亲看着35岁还一事无成的儿子,虽有着急,但也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儿子“你今年多大了?”钟南山回答“35岁。”然后父亲又回了一句“是呀,35了,真可怕!”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之后,父亲长时间的沉默让钟南山顿然醒悟,和35岁已经小有名气的父亲相比,如今的他显然是让父亲失望了。思及至此,钟南山便暗指下定决定:必须得干出点名堂来,不能再这样荒废度日了!可没曾想到,首先等待钟南山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第一次误诊的挫折。在某一日接诊的一位病人中,因为病人不停咳血,于是钟南山按经验判断病人是“肺结核”患者。可几个小时之后,病人再次回到医院,更多的鲜血一口接一口地吐出。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后来经过医院其他医生的紧急治疗,患者才得以转危为安。原来这并不是什么“肺结核”患者,只是一根鱼刺卡在了病人的体内导致咳血。因为这一次的误诊,钟南山成了医院最大的笑话,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误,让35岁的钟南山下定决心了解患者并且精进医术。此后钟南山白天跟着医师学习,晚上回家继续研究,仅仅八个月的时间他便瘦了20斤,但同时钟南山也得到了医师的认可“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再之后便是1979年,此时的钟南山已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这一年43岁的钟南山获得了去英国进修的机会。在英国的两年间,英语不过关的钟南山坚持用英文给父亲写信,然后再通过父亲的回信练习英语,长此以往下来,钟南山便也练就了标准的英语交流能力。而在学术方面,钟南山更是取得了六项医学方面的成就,发表了七篇医学论文,成为了当时应该医学界眼中了不起的中国人!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随着时间的日益流逝,钟南山终于成了和父亲一样医术精湛的医学专家。但在钟南山的心中,父亲永远是他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当75岁的父亲双眼眼疾严重,用一只手捂着一只眼睛,另外一只手写完40万字的学术著作时,钟南山总算真正明白了父亲常说的那句“一个人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才算没有白活”的含义!所以当父亲去世后,钟南山一直秉承父亲的精神,尽心尽力为每一位病人服务。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尽管早已成绩斐然,钟南山仍是谦虚地表示“父亲的愿望,我只是初步完成了,但是我还不会满足,我还有两项工作没有完成,等到它们都完成了,我就算是真正达到父亲的要求了!”如果说父亲是钟南山医院道路上的引领者,那么儿子钟惟德就是他学术成就上的继承者。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科教授,钟惟德始终谨记父亲的两句名言“一,永远要有执着的追求;二,办事要严谨实在”。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也许真的是虎父无犬子,三代钟家人先后都成为了医学领域内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如果以世俗的名气来评判,因为非典,我们真正认识了的,也只有钟南山而已!当然,假如没有2003年的“非典”,或许钟南山和大部分默默无闻的医者一样,只是平凡岗位上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但因为17年前这场肆疫全国的流行疾病,让钟南山的名字第一次响遍全国。如今我们回忆起来,会提及钟南山实事求是的发言和亲赴灾区的勇敢,但有多少人知道,钟南山本人也曾感染过非典呢?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在那段与死神搏斗的日子里,长时间与非典病人近距离接触的钟南山,一度也出现了发烧,咳嗽,肺部发炎的针状。作为医生,钟南山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了肺炎,但是他说“我不能躺在在特殊的病房接受治疗,那样造成的影响就太不好了!”所以为了不影响团队的士气与病人的信心,钟南山选择自己在家隔离治疗,他在家中房门的门框上钉了个钉子,用于挂吊瓶输液治疗。经过五天的隔离之后,钟南山确定自己得的是普通肺炎。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病情好转之后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公众眼中,详细解释有关非典的诸多问题,并且这一次他宣布“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而关于他自己感染非典的经历,却成为了被时光隐藏的秘密。直到十多年后,钟南山接受央视的采访,才不好意思说出了这段“不值一提”的往事。而家中门框上的那枚钉子也成为了钟南山感染非典的唯一见证者,时至今日,这枚钉子依旧在钟南山家里的门框上,似乎依旧在提醒他:疾病再可怕,总会有破解的办法!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而在当年采访的最后,谈及对非典的感想,钟南山只说了一句:我对得起你们,对得起人民群众!或许钟南山院士也没有想到,67岁的他打败完非典之后,如今84岁的他又要面对新型肺炎的难关。在其他人忙着回家过年的时候,他却挤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因为他来了,所以我们踏实了。虽然目前新型肺炎的病情依旧不容乐观,但有钟南山在,我们依然相信,胜利也许就在下一个天亮!虽然他是84岁的老人,但他却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或许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正的中国脊梁!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自问无愧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