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前兩天,回憶了我在當新兵時學習坦克駕駛的情景,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有一點點忘不了的"鄉愁"。很多網友對蘇制T-34坦克產生了濃厚興趣。現在就我親身體會和了解的T-34坦克,給您聊聊。因時間久遠,不一定準確,權當疫情中窩在家裡邊解解悶兒。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T-34中型坦克,全重32噸,85mm火炮,發動機約500馬力,乘員5人,分別是車長、炮長(一炮手)、駕駛員、裝填手(二炮手)、機電員。它是蘇聯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累計生產了10萬輛左右。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批量援助我志願軍,我軍裝甲兵最早組建的坦克第一、二、三師和機械化第190師,裝備的就是T-34坦克。另有少量的斯大林2號重型坦克,裝備了第190師。在朝鮮戰場上,坦克二師的215號坦克,在一次戰鬥中擊毀3輛、擊傷2輛美軍謝爾曼坦克,使用的就是T-34坦克。1960年代一部電影《英雄坦克手》,就真實地還原了戰鬥場景。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蘇聯又大批軍援我坦克裝甲裝備,除T-34坦克外,還有76自行火炮、85(100)自行火炮、122自行火炮、152重型自行火炮、斯大林2號重型坦克等。是軍援(贈送)還是軍貿(付錢),當小兵的我也不太關心。只知道1960年代後期,國產的59式中型坦克和62式輕型坦克在全軍還很少裝備。我第一次見到59坦克,還是1969年在北京南口參觀全軍反坦克效應實驗的現場。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當時全軍裝甲兵部隊分為統帥部屬和隊屬。隊屬坦克團即步兵師或陸軍軍屬,裝備的都是T-34,坦克乘員教導團也是。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我對T-34坦克最直接的感受是個力氣活。我在中學和部隊都是籃球隊員,當兵前練了兩年塊兒(肌肉),身體素質算是一流吧,但有些坦克活還是感到吃力,比如坦克轉向。還有緊急制動,雙手把兩側操縱桿都拉到懷裡,一腳踩離合器,一腳蹬制動器,整個人繃成一個反弓形。這時坦克後部的傳動部分,離合器裡摩擦片分離,動力被切斷,制動片抱緊制動鼓,制動鼓連著主動輪,將制動力傳到履帶上。這些全靠人力。二代坦克有了液壓助力裝置,就省勁多了。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坦克保養也是個又髒又累的活。T-34是"二戰"使用過的,製造粗糙,皮實耐用,但不影響大用的小故障不斷。到1960年代也有二十多年了,到處跑冒滴漏。一上午訓練下來滿車油汙,一個學兵班10個人在老兵班長帶領下,要保養一個下午。尤其是動力艙下面,人夠不著,只有用一米多長的通條裹上擦車布,在機件縫隙中伸下去擦拭。幹完活身上沾滿油汙,臉也成了大花臉。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駕駛又重又笨的T-34光憑蠻力還不夠,有許多竅門需要自己琢磨。特別是過土嶺、崖壁和斷崖這些障礙物,講究油門、制動器和操縱桿的配合,讓坦克行駛中重心始終貼近地面。過坎時如果油門過大又不及時收油,坦克重心過坎過遠,坦克前部就會重重地摔下來,術語叫“摔車"。坦克兵的職業病有兩個,一個是腰肌勞損,就是摔車摔的;另一個是耳聾,被本車槍炮震的。這兩個職業病我都有一點。

回憶與T-34坦克有關的日子


半個世紀過去了,不論在軍博、裝甲兵學院、裝甲x旅,還是在各地的國防教育園,看到T-34坦克的身影,還是感到很親切。其中一些國防園的坦克,還是我當裝甲局局長時,從報廢回爐的坦克中報批的。T-34坦克在我軍裝甲兵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