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避免“一病返貧”,社保、商保、企保三種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看到了就醫的困難,隨之又擔心起了一個不想碰到、卻又可能躲不開的問題:萬一得了重病,怎麼才能不一病返貧?

想避免這種情況,你需要在平時就建立專業的抗風險體系。


為什麼會“因病返貧”

因病返貧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無法調動足夠多的現金治病。

比如,一個北京人雖然家裡有房、股票、基金等等,資產是很多的,但資產配置裡面沒有現金。所以面對疾病,他首先會被消耗掉現金資產。

現金不夠了以後,開始消耗現金等價物,不得不賣掉股票、基金去補現金的缺口。如果還不夠,可能就要去處理固定資產,比如賣房子。

因病返貧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病好了,經濟死亡了。

因為治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治療會喪失工作能力,可能無法獲得保證生活的現金流。

下面,我會告訴你想避免這兩個情況,應該怎麼辦。


設計支出的補償機制

針對現金不足的原因,你應該要去設計一個支出的補償機制。什麼叫支出的補償機制呢?

很簡單,你可以辦理一個銀行賬戶,每個月往裡面存一千塊錢。

這個賬戶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當家庭成員發生了疾病的時候,才允許動用裡面的餘額,平時只進不出,誰也不許拿這個錢做別用。

如果你有一點點理財知識,你會知道錢存活期是會貶值的,你可以把這個錢放進餘額寶或者買一些理財產品,收益比活期高,多少能抵抗一些通脹。

你必須選擇安全保本的理財工具。有人說基金定投很好,這麼說沒錯,但它更適合應對很長時間內的風險,比如幾十年內的衰老和死亡。而疾病是突發的、短期的,有可能發生疾病的時候,投資正處於低谷,所以說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安全第一。

開一個應急賬戶的好處是方便靈活,你隨時可以去做,這個月存一千,下個月存一千,很簡單。


想避免“一病返貧”,社保、商保、企保三種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怎麼獲得更多的資金

不過這個方法也有缺點,就是沒有槓桿。

什麼意思?就是當真碰到問題時,你能調動的資金可能就只是你賬戶的餘額,不會增加。那怎麼獲得更多的資金呢?

這就需要我們天然都擁有的社會保險。

每個人都有社保,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只要是中國的國民,只要你在交社保,你都能享受到這個福利,它是中國的政策性保險。

我聽說過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工作者,跟公司說不要社保要現金。這是非常非常錯誤的決策。

這個錢即使你拿到手裡,也就是多吃一頓火鍋,沒有別的用處。但是如果用來交社保,堅持15年以上,你擁有的是一個跟你生命週期等長的保障,這個是國家給你的,一定是要保證的。別的什麼都可以不要,這個是一定要的。

但是社保也有不足——社保的特點是低保障、廣覆蓋。

沒辦法,中國人多嘛。它一定是低保障、廣覆蓋的。比如說生病了,門診可以報銷,但有一個起伏線;住院是可報銷的,但是有一個比例限制。

據目前的數據顯示,一個人如果完全只有社保,自付部分還是要付30%左右,所以社保大概能覆蓋到70%左右的意料支出。

而且,自費藥和特需門診也不能覆蓋,比如說進口藥物、營養類藥物,以及手術中的材料費,可能是不能報銷的。

社保範圍還有一些醫療費用是需要個人墊支費用的,雖然現在社保很方便,但是還是有這樣一個範圍,比如說乙類藥要先墊支,事後再報銷。另外一年下來有一個額度,30萬,超出你就要自費。

康復費用,包括收入的補償,社保是解決不了的。但是這塊就已經解決了大部分人基本的醫療問題,所以,不管你在哪個地方,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社保一定要有。

那這些部分怎麼辦?就需要稅優健康險。

這個險種幾乎沒有人知道,因為推廣得不多。稅優健康險也是一個政策性保險,每個月200塊錢投保保險,這樣你每個月交稅的起徵點提高200塊。

但是它沒有等待期等等,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你只要交過稅這都是給你的福利,一定要享受。這裡我就不多介紹了。


想避免“一病返貧”,社保、商保、企保三種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還有一種,叫團體保險。

很多公司都會給員工上這個保險。為什麼呢?

第一,企業作為投保人,給員工上補充醫療險。企業有稅前列支額度的,這個錢不給員工上保險,也得交稅。給員工上保險有個好處,就是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第二,員工的工作體驗會更好。比如疫情中要復工,我就給我們全公司員工上了一個團險,如果他在復工期間被確診得了新冠肺炎,公司一次性賠付他兩萬塊錢,對於企業主來講,是一個很好很好的補充。

所以如果你是企業主,或者你是企業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你可以去研究這個政策,用這樣的工具給你的員工做一個這樣的補充。

它能有效的補充社保,比如說社保報銷不足的部分,可以給單位去保險公司統一報。

還有就是個人的商業保險。

有的公司沒有給員工上商業保險,沒關係,個人可以上。一年就幾百塊錢,相當於你花一頓火鍋錢,可能這一年社保以外的部分報銷都給你報了。


社保、商業保險、企業保險三種,就是我們講的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它們不是有了一個就不能有其他幾個,而是可以同時保障的關係,你有了這些,就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的風險。

這是最好的防止“因病返貧”的工具,沒有之一,因為這是唯一一種以疾病為觸發機制的一種補償的而且帶有槓桿的工具。


醫療保險怎麼賠付

好,那你可能又會問了:我有了這幾個支柱,真生病了要賠付時怎麼辦?其實,賠付遵循的原則,叫做損失補償原則:

補償型的醫療保險遵守的是損失補償原則,沒有人能夠從風險中獲益,這是風險管理的基本要素。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了一輛車,車開了幾年舊了,因為你車買的保險,突然發生事故撞車了,保險公司賠你一輛新車。這就相當於有人從風險中獲益,這就會引發大面積的道德風險。所以,保險遵守損失補償原則,就是說沒有人能從風險中獲益。

所以,醫療保險就是在得了病時,憑票報銷。先報銷社保,剩餘部分拿去公司,或者拿去個人的保險公司去報銷。實報實銷,多一分錢都不會給你。

所以有人說我是不是買三家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就能賠三次呢?不是的。買一份就夠了,而且你也可以提前先跟公司問問,公司如果有,如果公司加社保合在一起,就已經能很好的覆蓋你的醫藥費用補償問題了。


想避免“一病返貧”,社保、商保、企保三種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

那我們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

第一個辦法,就是要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理財習慣。

羅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講裡面講:中國老百姓收入分兩部分,一個叫勞動性收入,一個叫資本性收入,其中勞動性收入佔73%,資本性收入佔27%。

而只有當資本性收入逐漸取代勞動性收入的時候,才能稱之為財務自由。

這意味著你不用為了收入而工作,自然你就不會因為生了病還需要去工作。那你的收入補償部分就由理財工具,或者平時的理財來替你補償。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種長期的穩健的理財習慣,讓你的資本性收入逐漸逐漸的增加,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了,至少你工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第二個辦法,善於使用重疾險的工具。

為什麼特別推崇重疾險?因為它不是保險公司開發的,而是一位醫生巴納德發明的。他幫一位女士治好了病,沒過兩年這個女士就復發了。他很生氣的責怪她說你為什麼不好好休息要工作呢?這位女士說,治療花了很多錢,我有兩個孩子要養,我休息就沒有收入。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衝擊,他覺得很多人疾病治好了,但是財務上已經死亡了。於是他開發了全世界第一款重疾險。

重疾險屬於給付型機制,跟前面講的醫療險不同——只要你得了約定好的病種,一次性賠付。

它實報實銷了,而是一次性給你,你買了一個億,保險公司就得賠一個億。

所以,以這樣的觀念開發了重疾險,它不受補償原則的干擾。你的健康值多少錢,別人說了不算,你說了算。你有多少保額就賠多少錢,完全是賠付的。

而且,它可以重複賠付。比如,你在三家公司都上了重疾險,三家都是可以賠付給你的。

在入手重疾險時,你要考慮到康復支出的費用,以及康復期收入的補償。我個人覺得,一線城市至少要30萬保額,才能保證在康復期能夠安心養病,同時能覆蓋康復費用、生活支出。


入手前,你要了解這些事

當然,你也不要因為看了上面的內容,就趕緊花大錢買一堆保險。我建議你在入手各種保險前,搞清以下幾件事:

第一,搞清楚你自己現在有多少保險。

社保、公司團險、個人醫療險都有嗎,分別涵蓋哪些費用?它們的免賠額是多少,報銷比例是多少?在風險發生的時候,你要能根據你已有的工具去快速地採取一些決策,獲得儘快的治療。

第二,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去補漏洞。

首先,看你的預算。健康險,包括醫療險跟重疾險,這部分的保費支出,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5-20%,否則就變成了負擔。

其次,明確保額跟保障範圍。

比如你買醫療險,責任差不多,300萬保額足夠了。還有,你要考慮它是不是覆蓋自費藥,是不是覆蓋你所在的地區,甚至這個醫療險有沒有覆蓋你想去的醫院。比如說一些特需門診部、私立醫院。

另外,你要看它有沒有覆蓋一些特殊的治療手段,比如說這次疫情中病患需要的人工肺,以及某些癌症用到的質子、放療等等手段。

最後,考慮是不是保證續保。

醫療型產品是一年一保的,年輕時買便宜一點,老了買就貴一點,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它不能保證續保,很有可能沒病的時候每年交錢,真正得病以後卻再也買不了了。

所以,你一定要認準醫療險的保證續保功能,如果有基本上你就堅持一直交,一年幾百塊,每年都有300萬的額度,保證你的風險,不會因病返貧。

重疾險也是一樣的,你不用去看保障50種還是100種疾病,都差不多。重疾險因為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型保險,所以中國銀保監會跟中國的醫師協會已經聯合起來制定了標準,中國所有的重疾險都必須保障25種大病。

而且,現在很多輕症也符合這個標準了,所以保險公司也會開發一些含輕症責任的保險,你可以考慮。


想避免“一病返貧”,社保、商保、企保三種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