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名醫生在線、訪問量過億,揭祕遠程醫療背後的技術

4萬名醫生在線、訪問量過億,揭秘遠程醫療背後的技術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Take away:

1、先天準備不足和運行機制的不成熟,使得互聯網醫院在此次疫情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2、未來 2 到 3 年,遠程醫療會進一步普及,尤其是缺少醫療資源的地方。

3、醫療行業人命關天,音視頻系統的穩定性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疫情之下,線下醫療機構不堪重負,醫療資源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無法出門的用戶紛紛轉至線上求醫問藥,這讓此前並不活躍的遠程醫療服務迅速升溫,直接刺激了線上醫療服務平臺的問診量呈幾何級速度增長。

其實,遠程醫療很早就興起了,其中的一個用途是解決慢性病患者管理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如今都是高發病,這些患者群體需要得到長期有效的管理,得經常到大醫院開藥,這就導致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醫療資源嚴重吃緊。數據顯示,60% 的患者完全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接受診斷,這既能避免患者在家庭和醫院之間來回奔波,也能讓醫療資源更加合理地使用。

在這次疫情的刺激下,遠程醫療被認為是為數不多逆勢爆發的行業之一。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於 1 月 23 日快速上線“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提供三分鐘內響應的極速免費問診服務。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2 月 29 日中午,該平臺全國訪問量超過 1.2 億人次,累計提供了 147.5 萬餘例諮詢。

2 月 26 日,武漢市醫療保障局火速為微醫互聯網總醫院開通醫保支付通道,微醫因此成為武漢首家納入醫保支付的平臺型互聯網醫院。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重症肝炎肝硬變等十個重症慢病病種的患者,少出門甚至不出門就能獲得醫療保障,享受線上診療、處方流轉到定點藥店、在線支付和送藥上門的一站式服務,大大降低了線下就醫和購藥發生交叉感染的風險。

目前,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已集結了全國 4 萬多名醫生,為全國患者提供了超過 144 萬人次的免費問診服務,緩解了武漢線下醫療服務的壓力。

能得到政府的認可,足以說明微醫在遠程診療上的能力。而為微醫遠程問診提供核心技術支撐的是一家叫「唐橋科技」的公司。唐橋科技成立於 2007 年,是專業的智能視頻 PaaS 及 SaaS 雲服務提供商。公司核心團隊為原美國思科 WebEx 研發團隊,深耕於音視頻領域的研發,擁有多項國內外實時音視頻互動專利。2018 年 10 月,唐橋科技完成與微醫集團的合併,成為集團的一部分。

什麼是遠程醫療?其背後需要哪些技術做支撐?

遠程醫療是指藉助現代通信技術實現的對於異地患者的醫療服務系統,可充分發揮大醫院或專科醫療中心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優勢,對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進行遠程診斷、治療和諮詢,旨在提高診斷與醫療水平,降低醫療開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保健需求的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

目前,遠程醫療技術已經從最初的電視監護、電話遠程診斷髮展到利用高速網絡進行數字、圖像、語音的綜合傳輸,並實現了實時的語音和高清晰圖像的交流,為現代醫學的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4萬名醫生在線、訪問量過億,揭秘遠程醫療背後的技術

遠程醫療技術構成因素


與遠程會議相比,遠程醫療需要在傳統的音視頻遠程會議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技術提升,以滿足醫療業務上的需求,主要體現在:

  1. 需要更為清晰、高保真的音視頻編解碼及傳輸技術,以滿足遠程問診、遠程會診、遠程示教等場景的需求;
  2. 需要更廣泛的硬件適配技術,以兼容傳統會診室的 SIP、H.323 等會診終端設備;
  3. 需實現便捷的檢查報告、病歷信息等數據的實時共享;
  4. 需實現影像設備的接入及醫學影像的同步瀏覽。

面對洶湧的疫情傳播,遠程醫療正在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但反過來想,這種已經被提了很久的技術應用,為什麼一直不溫不火?

在疫情之前,對於很多醫院來說,遠程醫療系統的利用率並不是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醫療資源的不足以及技術結構的滯後。其他影響因素還有患者的消費意識不足、法律法規及醫保報銷制度的不完善等。

疫情之下,遠程醫療被推上風口

緊急疫情把遠程醫療推向了更廣泛的普通大眾,讓很多人有機會認知和使用遠程醫療的垂直服務,推動了遠程醫療、在線診療的普及,也在重塑人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同時,遠程醫療技術,尤其是音視頻通訊技術在醫療行業中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承擔了一些重症患者的遠程專家會診,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武漢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的情況。據瞭解,醫生在進出隔離病房穿脫防護服所耗時間為一個小時左右,遠程醫療可以極大地提升會診效率。

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企業(比如微醫集團)的一些行動、遠程醫療服務的運用在此次事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新經濟企業責任戰疫指數”,綜合 15 家企業的估值、融資、應用市場下載量等數據,評估各企業的責任戰疫指數,其中微醫集團位列第一。

4萬名醫生在線、訪問量過億,揭秘遠程醫療背後的技術

在線醫療企業責任戰疫指數排名


支撐微醫集團音視頻核心技術的唐橋科技,在疫情期間表現亮眼,免費提供不限時長的遠程會診系統。該系統擁有多項技術專利,檢查報告、醫學影像資料等可實時接入,支持實時動態高清診療(實時彩超)以及終端多路視頻輸入,音視頻傳輸毫秒級延時。同時,集團特別組建了遠程醫療專家組,我國醫療健保專家、微醫首席醫療官席立鎖擔任專家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上海中山醫院、華西醫院、浙大醫院、浙醫二院等數十家醫院的近百名專家積極響應,涵蓋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相關學科,將切實提高基層醫生對疫情的處置能力。專家們和基層醫生均表示,在重大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中,遠程醫療可以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與基層共同探討、提升救治能力的積極作用。

那麼,這家擁有多項專利,併為微醫集團提供穩定、可靠的音視頻系統的公司——唐橋科技,到底是什麼來頭?

唐橋科技的創立

唐橋科技的創始人楊金鈺是海外歸來、從業多年的資深專家,曾在 WebEx 和思科任職關鍵崗位,其團隊目前共有 5 項雲視頻的核心專利及 23 項著作權。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唐橋科技成為了杭州市蕭山區海外引才計劃 A 類重點,楊金鈺也入選了浙江省“千人計劃”專家。

微醫集團與唐橋科技很早便形成共識,認為雲視頻系統在互聯網醫療基礎架構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兩家公司從 2015 年烏鎮互聯網醫院創建以來就開始展開深度合作,唐橋科技也是在當年正式進入醫療信息化行業。

2016 年,藉助唐橋科技平臺的技術加持,微醫已把互聯網醫院服務成功覆蓋到了中國最南端的三沙群島。

南極時間 2017 年 2 月 5 日,微醫互聯網醫院成功實現與我國南極長城站的視頻連線。在極為艱難的通訊和氣候條件下,藉助唐橋科技的雲視頻系統,微醫以清晰的視頻和流暢的語音實現了極地科學家與國內醫療專家跨越 16000 公里及 11 個小時時差的“隔屏相望”,為極地科學家進行了健康檢查。

為了更好地實現音視頻 PaaS 平臺模塊化設計,保證更清晰、高保真的視音頻傳輸效果,唐橋科技在 2017 年對系統進行了架構迭代,重構了音視頻 PaaS 平臺及基於 PaaS 平臺的雲會議系統。

4萬名醫生在線、訪問量過億,揭秘遠程醫療背後的技術

唐橋科技音視頻系統架構圖


楊金鈺一直認為,醫療行業涉及到人命關天,可靠性是唐橋系統架構設計時最重要的考慮,沒有之一。

為了提高可靠性,唐橋科技從兩個角度來提升穩定性,首先是編解碼及傳輸技術的專利性,全鏈路採用 QoS 設計,針對網絡傳輸的丟包、延時和帶寬抖動變化等情況,設計了獨特的自適應控制策略。針對部分機構提出的安全性要求,唐橋通過 SaaS 和本地混合部署的方式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疫情期間,微醫集團遠程問診和在線義診平臺上線,線上用戶大規模激增。在線音視頻問診併發峰值達 15000 端次,單日視頻問診服務總時長達到 250000 分鐘。流量增加首先帶來的問題是服務器集群的負荷急劇增大,加之在線教育等業務的同時增長,部分資源較平時上漲近 10 倍,導致某些地區用戶反饋音視頻出現“卡頓”的現象。

唐橋技術團隊立即響應,快速擴容並部署了大批全國各地的節點,調整服務器集群的動態橫向擴展能力。針對用戶反饋最多的“卡頓”問題,唐橋成立專項小組,通過已建立的大數據質量監控平臺,針對某些地區網絡擁塞嚴重的現象,向特定地區增加服務節點。同時 SDN 會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及歸屬運營商等信息,主動對服務網絡的時延、丟包率、抖動進行探測識別,智能路由連接最優的服務路徑。

面對疫情期間海量的服務量,唐橋依然可以實現音視頻通話質量透明可查,並提供可視化圖表展示,回溯分析當時終端用戶行為、設備狀態、網絡環境等,最終做到迅速定位“哪些區域卡頓,為什麼卡頓,用戶哪些行為導致卡頓”等。

通過以上措施,最終保證了整個疫情高峰期的百萬人次視頻電話問診 99.9% 的接通率,提供 1000W+ 分鐘的視頻問診優質服務,提升了用戶的體驗質量。

目前,唐橋研發團隊正在結合 AI 技術,以解決語音、視頻傳輸過程中的丟包智能補償等問題。利用 5G 高速率、高清晰傳輸視頻流等手段,唐橋科技正在逐步落地醫療行業還未廣泛應用起來的諸如遠程超聲實時會診、多學科會診等解決方案。

競爭優勢源於技術實力

對於互聯網醫院,遠程問診是其核心特色之一,任何卡頓或畫面失真都會影響到醫生的判斷,所以,遠程醫療對於音視頻平臺的技術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唐橋音視頻 PaaS 平臺的相關組件採用模塊化設計,提供各類終端的 SDK,可以把音視頻能力及相關組件按需融合到各類醫療信息化應用系統之中,更好地滿足醫療應用各類場景。開發者可以通過 SDK 和雲端 OpenAPI,最快 30 分鐘即可實現音視頻能力、相關功能組件(如 IM、直播、白板標註、桌面共享、短信等)的集成。

此外,唐橋也不斷地在網絡、視頻、音頻、平臺穩定性等方面去提升用戶體驗。

在網絡方面,底層不斷整合 SD-WAN 的能力,在網絡傳輸層面上保障高實時性,高帶寬,極低丟包率;上層不斷優化網絡自適應算法、FEC 算法、音視頻編解碼器使得在網絡發生丟包,延時,擁塞情況下也能有很好的音視頻體驗。

在視頻方面,支持 4K、8K 實時視頻會議;在語音方面支持高保真語音會議;在平臺方面,單個集群支持 50000 實時會議用戶併發,多集群線性可擴充;整合軟硬件編解碼能力,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高質量的雲視頻會議系統是遠程醫療得以存在的基礎。隨著《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我國領先全球 5G 的發展,醫療行業雲視頻平臺及會議系統的“進口替代”將會很快到來。

遠程醫療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節省醫生和患者的精力和時間。醫療資源主要有兩個方面:醫生掌握的知識及經驗,以及幫助醫生做出診斷的各種設備,並且設備必須要在患者本地。因此,未來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是設備必然會下沉,但是醫生資源必然會集中,而利用音視頻技術實現的遠程醫療正是彌合這對矛盾的一把鑰匙。

早期的視頻技術和文件傳輸技術的門檻比較低,導致市場魚龍混雜。經此一疫,對於音視頻供應商而言,必然要面臨“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那些靠技術實力說話的音視頻提供商,將迎來全面爆發。

唐橋已經做好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