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在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皇帝,在國家危亡大廈將傾之際,在群龍無首兵臨城下之際,挺身而出、任賢擇能、力挽狂瀾,拯救明朝免於南宋命運,挽救萬千生民免於屠戮的災禍。在位期間官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勵精圖治、任人唯賢,可謂英明之主。

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但是死後,被冠以惡諡,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未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近日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朱祁鎮、朱祁鈺兩兄弟逐漸被大家熟知,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這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開中興之象,死後卻不得善終的皇帝。

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朱祁鈺是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兄弟,其母為賢吳善祥,其父朱瞻基,也就是大名風華中朱亞文扮演的角色。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部族也先所俘虜,一時間朝野震盪,人人自危,一方面是瓦剌部族的咄咄逼人,妄圖以朱祁鎮為人質打開侵略中原的大門,一方面是朝堂的爭論不休,主戰派和主和派相互攻訐。

臨危之際,在國士于謙的輔助下臨危受命,勇敢的站出來,誓死於保衛北京,絕不南遷,同時對宦官王振的一眾黨羽進行清算,朝堂面貌煥然一新。

朱祁鈺登基之後,擇賢任能,選拔了一大批能臣幹吏,這其中以于謙最為突出。

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接下來就是明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北京保衛戰,若非此戰的勝利,明朝國運可能就至於80之數,哪怕像宋朝一樣南遷,也不過是苟延殘喘、大勢難返,真真正正做到了明朝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在經濟上朱祁鈺繼承了仁宣兩朝的政策-與民生息、厲行節儉,大力削減宮廷的開支,停止各類採辦,重視農桑事務,明朝經濟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在民生方面,對山東、河南、山西等受災地區的災民給與稅收減免,開倉賑糧,安撫流民。

在文化方面制定《寰宇通志》,博採有關輿地事蹟﹐並根據永樂年間集錄的地理之類的書籍、資料,編輯整理成書。

在外交方面,由於朱祁鈺和諸位老臣的勵精圖治,短短數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頹勢,國勢蒸蒸日上,當時的朝鮮、越南、泰國、琉球等國紛紛來北京嚮明朝進貢。

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1457年,朱祁鈺突然病重,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密謀“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歸帝位。

一個月後便莫名死去。在談遷的《國榷》中,更有“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記載。

皇帝功高蓋世,救國救民,為什麼死後被冠以惡諡,祖墳都不能入?


朱祁鎮復位後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

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鈺因此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可憐、可憐!本應受後世敬仰的一代帝王竟落得個如此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