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诗豪”刘禹锡(772~842年),享年71岁,追赠户部尚书。是高寿高产的诗人。

他的豪,不同于李白、王之涣的飘逸洒脱,带有仙气。

他的豪,带着人气,是飒爽痛快,是人群中的格调高昂。读他的诗,那种千古兴亡、人事的沧桑巨变,皆 恩怨分明因果有报。让人感觉荡气回肠,异常痛快。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他出生在幸福美满的公务员家庭,被认为是名人之后,跟刘备一样号称祖先是中山靖王。

年少时,得遇名师,获得诗僧皎然、灵澈的赏识教导,称其为“孺子可教”。(这两位世外高人,也是我年少时膜拜的偶像)。

19岁游学,才华惊艳首都长安,在士林圈获得高度赞誉。中唐的那个环境未使他这颗珍珠蒙尘。

21岁首考便中进士,这个有多难多幸运,可以遥想孟浩然40多岁还在落榜。白居易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骄傲喜悦,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这一年中进士的还有成为他一生挚友的柳宗元。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初入职场,再遇高人恩师。深得淮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的杜佑的信任器重。

上司入中央为相,也将他带入首都,成为大唐检察官。在大唐首都检察院,同事的还有韩愈、柳宗元……青春正好、前途光明,良朋益友、逸兴何长。

那几年的人生好不快意,诗酒年华中结识了更赏识他们的王叔文、王丕。

刘禹锡毫不犹豫的离开了杜佑的呵护,投入了二王的怀抱。

在王叔文宏大的政治愿景里,将刘禹锡视为班子里的宰相人才。

历史已将他放入时代的权力核心,他已经0距离的接触帝王。考验他是否有匡扶江山社稷、救济苍生的能力的时候到了。

但凡有点眼光和头脑,就该判断出他们最大的靠山太脆弱,唐顺宗孱弱的身体不可能撑住他们的理想。应该跟谁老领导杜佑,站在大唐帝国接班人太子的身后,而不应该跟太子对着干。

果然,仅几个月,唐顺宗陷入昏迷,太子登基,永贞革新全面失败。

作为革新派的核心人员,新皇帝的宿敌,王叔文被赐死、王丕被惊吓死。刘、柳二人侥幸未死,还被放到地方当市委书记。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这下总该吸取教训,总结一些政治智慧了吧。最起码也该看出自己与老领导杜佑的差距,与真正的宰相之才好朋友裴度的差别。那怎么可能?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啊?更何况那时还正是才名满天下、声名显赫之际,这当头的一棒有多痛,只能走进淋漓的未来去体验。

十年流放里,对家人族人满怀愧疚的柳完元,亡父亡妻,不得已再婚娶了一位农妇。被生活教训成了悲伤的“孤舟蓑笠翁”。

好不容易盼来了曙光,刘禹锡仍然是桀骜不服的,一首玄都观桃花《戏赠看花诸君子》,让二人再次踏上流放之路。

现实已给了我们答案,不是时代负他,是他真的担不起帝国江山的风雨。已难独善其身,何以兼济天下。

常常想,这事幸亏发生在大唐,若在明清朝代,太子登基,就已经领了族灭套餐,不可能再给机会去玄都观看桃花。就算侥幸活到去看桃花,“戏赠看花诸君子”几个字,公然诋毁大臣诋毁朝廷的罪名,其心可诛,必然又是一个族灭的下场。

这一次柳宗元没有等到朝廷的赦免召回,便在流放的悲切落魄中满怀悒郁和未酬的心愿离开了这个纷扰的尘世。生命的最后时刻,回顾过往,不知他是否后悔交了刘禹锡这个朋友。

风风雨雨又十三年,皇帝换了几个。终于有人想起刘禹锡有大才,为显朝廷恩宽,一旨召回。“二十三年弃置身”,再回玄都观,其实大唐的政治舞台早已不需要他,他还执着的认为自己是最后的胜利者。

“前度刘郎今又来”,大约皇帝也忍无可忍,你还是去洛阳养老吧。于是赋了一个高薪的闲职,开始过着阳光温暖、岁月静好的养老生活。与同样在洛阳养老的老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唱和对吟、赋诗交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史评,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诗意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读者评价他:乐观豁达、百折不挠、一生坎坷、历尽人间沧桑。

他自己评价:“一生襟抱未曾开”。

我看到的却是,那个时代给了他机会和舞台,没有主动给过他伤害。他迎风亮出了最尖锐的棱角,残酷的政治权力场,仍给他以岁月的包容和温情,未将他打入真正的黑暗。

上帝给了他最好的才情,为他设定了最好的开始和最温暖幸福的结束。中间的生命历程,又把最好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任他挑选。他却一次又一次放飞自我、昂扬任性的选择走最不寻常、最崎岖的小路……


一、痛快的咏史怀古诗,意境幽远,荡气回肠。也是初高中语文常考的内容。

1、《金陵五题》:公元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共5首,总名《金陵五题》。

(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世事沧桑、多少荣枯兴衰。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2)、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苍莽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3)、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时期的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结绮楼临春阁的建造最豪奢。

如今千门万户的楼阁长满了野草,只因陈后主那曲《玉树后庭花》

——:开篇将美轮美奂的六朝繁华气象,宛如海市蜃景般的幻化在眼前,与后的繁华成空形成强烈对比。万事成空,只要一曲后庭花。怀古论今感概人事景物的沧桑巨变。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4)、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当年生公说法鬼神也来听讲,死后一座空堂夜里都不用关门。

讲经的高座冷落得积满灰尘,只见一片月光正映照着这院庭。

(5)、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江令,一个原本是南朝善于写词的大臣,如今成了北朝的座上客。当他再次回来国都“建康”的时候,只看到碧绿的秦淮河水在不断地流去。遥望一位优秀的文人骚客前辈?

2、《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暗示千古兴亡之缘由。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3、《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4、《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创立基业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振兴汉室。

等到丞相葛亮的帮助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最凄惨的还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嗣子不肖

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古今兴亡深刻教训。

二、改变命运的玄都观二首

1、《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公元815年)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这些看起来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2、《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又回来了,对昔日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

三、风景、民歌系列

1、《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洞庭湖的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2、《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李白式用夸张手法,大起大落的气势,浪漫主义情怀。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3、《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4、《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四句诗,三种名花,赞美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表达了诗人的审美思想,又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5、《杨柳枝 /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6、《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清新活泼,生动流畅、含蓄,明朗,音节和谐,民歌风情。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8、《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山上开放的桃花、梨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下山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自然美,可贵的劳动的美

四、感怀篇

1、《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2、《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

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_:长期贬谪生活的孤客之心。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4、《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洁身自好,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

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

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一对难友,生死不渝的情谊。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6、《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每日诗词:往事不伤、桑榆非晚,刘禹锡巅峰诗作23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