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上大學的時候,大家來自全國不同的高中,除非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名校,我們會驚訝道,“原來是你是來自某某中學啊”,其餘的都是一視同仁。而到了上研究生的時候,大家的來歷各不相同,有985、211的,有普通一本、二本的,還有專科的。

原本以為就是過來上學的,然而總有些關於第一學歷的故事,讓原本的平衡被打破。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偏見是人走向失敗的開始

之前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從普通一本考到211高校的研究生在社交軟件上吐槽,說自己實驗室的師兄,第一學歷是專科。他說當他知道這些後,感覺心裡很難受,因為他感覺自己高考比專科分數線高出那麼多,反而經歷了大學四年,卻和專科的同學在一起讀研,感覺很不爽,感慨為什麼高考那麼大的差距可以被考研這麼輕易就填平。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而反觀他的師兄,一路走來,完全是教科書式的逆襲教程。因為高中貪玩,所以最後只能上個專科。但讀專科的時候,他發現要麼提升能力,要麼提升學歷,否則未來沒有任何出路。而他沒法短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到一個可以與學歷差距抗衡的高度,所以他毅然選擇專升本,然後再去考研,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彌補過去欠下的學習債。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努力的過程自然是充滿了艱辛,我就舉一個例子,為了學好英語,這位師兄把新概念四冊的書全都背完了。我想即使大多數985和211的學生,也未必能做到吧。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吃了很多苦,也流了很多淚,但最後終於讓自己洗脫了專科的學歷,成為了一名211高校的研究生,而且讀研期間,也是成果斐然。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回頭看這位帶有偏見的同學,他只看到了人家過去的一個點,卻忽視了曾經不起眼的一個點是如何成長為帶有光芒的一個面的。如果眼睛看的都是過去,那註定看不到未來。

的確,考研把高考的差距給填平了,但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是幾倍於曾經的努力,憑什麼不能填平。相反,一味的偏見,而忽略了正確的方向,才是人走向失敗的開始。

目標是人走向成功的開始

上面的故事還只是專科逆襲211,而我身邊發生的,卻是一個專科女同學逆襲985的故事。研究生期間,班級一共二十多個人,最後有兩個人讀博,而且讀的都是本校的博士,一個是本碩都是985,直博的,另外一個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專科出身,研究生985,然後考博的。在這位主人公考博前,還有一段當老師的經歷。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故事的發展是這樣的。高考永遠是失意者多,得意者少,所以故事的主人公夏同學,成為了失意者中的一份子,而且是很失意的那種,只考上了一所專科院校。用她自己話說,自己做噩夢也沒想到會考到專科,最差也應該是個三本啊。但實在是不想復讀,就只好上學,把賭注壓在未來,通過其他途徑實現學歷的“洗白”。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上學期間,她就開始為自己“洗白”之路一點點做準備,如何才能變成本科。然後又打聽到,雖然專升本,但是社會認可度依然不高,還是沒什麼用,唯一的辦法就是考研。這時,她的目標就是考研,環顧了整個城市,唯一滿足她專業要求的,也是她想要去的,就只有我們學校,於是,她開始了她的魔鬼複習計劃,提前一年,就進入考研備戰狀態。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後來的結果就是她考上了,分數碾壓,也直接拿到了入學獎學金,比一眾本校考本校的人分數還高,而且由於她專業課成績優異,後來又去到考研機構專門講專業課。讀研期間發表的論文質量也非常高,憑藉優異的科研成果畢業後直接應聘講師職位,在她家鄉的一所專科院校。再後來就是辭職,然後選擇回學校讀博繼續深造。

所以兩個故事,不是為了講專科如何考985、211,其實想表達的是,過去是否影響你的未來,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和行動。如果你認栽了,過去就會成為你永遠的陰影,也會讓你永無翻身之日;如果你反抗了,過去可能就會成為過去,一段新的篇章將會書寫。而你的光芒,也會讓曾經不可一世的那些人看看,第一學歷,真的不代表什麼。

名校碩士發現同學曾是專科學歷後崩潰:憑什麼他也能跟我做同學?

懵懂無知埋禍患,專科苦果肩上擔。接受現實人必完,唯有反抗鑄明天。學歷鄙視莫須管,真才實學無需言。人生大路本無限,逆天改命記心間。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