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歹毒残暴的剑子手,权势熏天的"九千岁"

晚明的很多典籍中都有对魏忠贤及其觉羽乱政的记述,《酌中志》是其中记载最为详细和传神。刘若愚于天启四年"被李永贞自离公宅内夺去答应",负责文书工作,"不敢不应承趋赴",由于身处魏党的核也部口,刘若愚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暴行"目击耳闻",所以其书写也更为真切。刘若愚跟着魏忠贤虽"禄赐未尝一及"却受其牵连,被判处死刑,因此刘若愚于化人情感上对魏忠贤是非常憎恶的,直呼魏忠贤为"逆贤",认为"夫以刑余贱品,而专擅无忌,惇逆凶残如此,名之曰逆,不亦宜乎"。对于"逆贤"这一称呼,在《酌中志》所见最多,而称呼也较早,后经史玄《旧京遗事》,东林觉后裔文秉《烈皇小识》《先撲志始》等文得以推广开来。《酌中志》中对魏忠贤的书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歹毒残暴的剑子手,权势熏天的"九千岁"


(一)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

对于魏忠贤这个人物的评价,《酌中志》中是这样书写的: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直表贵宁县亡赖子也……忠贤少孤贫、好色、赌博、能饮咱嬌笑,喜鲜衣驰马……不识文字,人多以傻子称之。亦担当能断,顾猜狠自用,喜事尚谈,是其短也。

在刘若愚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看出魏忠贤是一个喜爱赌博的好色之徒,并且不识一个字,是一个文盲,对于魏忠贤文盲之一点,刘若愚强调"凡不识字而秉笔者,穆庙时孟冲、神庙张明、先帝魏忠贤、孙遣、王朝辅五人而己",这就与《酌中志》中记载的其他好学有文的宦官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学者考证魏忠贤是目不识了的"文盲"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魏忠贤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拥有在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学习的经历。

宦官想要获得高位,最主要就是要博得皇帝的喜爱,因此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讨好皇帝为自己赢得宠信。而魏忠贤"喜事尚谈",最善于谁媚之事,熹宗皇布帝爱静坐读书,于是魏忠贤把各种"财物玩好,以至非时果品花井之类,必巧营取之,而转献先帝,以固宠也",魏忠贤也达到了他的目的,煮宗对他是非常信赖和倚重。《酌中志》中还记载了魏忠贤诣媚王安一事,生动表现了魏忠贤趋肤谁巧的丑恶嘴脸:

先帝登板月余,客氏宠伊始,曾钦赐客氏人参一袋,约重二五十斤,逆贤即攘夺抱为:监直房曰:天赐富贵,叩献作汤用。

魏忠贤这个人还非常狡猎,真宗皇帝"好主木",他总是趁寡宗全神倾注于造作时,急上奏章,此时皇帝无也处理朝政,即曰:"尔们巧也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

刘若愚的书写之下,魏忠贤的目不识下、诣媚狡猎的市井无赖徒形象跃然纸上。

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歹毒残暴的剑子手,权势熏天的"九千岁"


(二)歹毒残暴的剑子手

对那些曾经有恩于他的人,如魏朝、王安等,魏忠贤得势之后,采取以怨报德的手段,对于不服从他淫威的宫妃也是尽数迫害。魏忠贤更多的是对东林党人及不依附他的外廷士人的打击和迫害,可以说是一个歹毒残暴的剑子手。

魏朝对魏忠贤有恩,魏忠贤之所能办熹宗及其母王才人之膳,"其介绍引进者,近侍魏朝",魏朝是当时司礼监太监王安的名下,在王安面前"朝夕誉贤",这样魏忠贤才得到王安的信任。魏忠贤为非作歹被杨链上书弹劾,一时惊惧不知所措,也是"朝在王太监钱为营救之",才将魏忠贤救下。可是魏忠贤却恩将仇报,先是偷偷与客氏相厚,而客巧原本和魏朝两人己结为对食。后两人在乾清宫内醉骂相嚷,引来煮宗裁决,嘉宗问客氏意见,此时客氏己也教魏忠贤,于是魏朝被勒令舍病往兵仗局调理,被调离御前。显然魏忠贤在与魏朝的争夺中,已经获胜,但他却并没有善罢甘休,假造圣旨将魏朝发配到凤阳,魏朝逃跑,"后于药北山寺中搜获,使人于中途中邀截,至献县继杀之"。

这简直是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虽说魏朝并不是善良的农夫,但魏忠贤绝对是不折不扣歹毒的蛇。

魏忠贤与客氏勾结之后,在宫内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熹宗张皇费为人知书达礼,客氏必生嫉妒,于是魏忠贤与客氏一起捏造张皇后为盗犯孙二之女。张皇后怀孕后,魏忠贤又与客氏暗中谋划,在张皇后身边安插卧底,"一日,张娘娘偶腰巧,按锤过度,竟损元子睿胎"。裕妃张娘娘有孕逾期未能生产,遭到客魏二人的迫害,竟生生饿死:

裕妃张娘娘者,已有身铺宫……应册妃礼毕,逾期久不化,且有违言,客氏逆贤惠其异己,于先帝前力谐之,仍矫旨将宫人、内官俱逐于外,绝其水火,独将妃封闲宫墙之内,无所饮食。经数日后,天雨,尚力疾衙旬于檐溜之次,伏昭雨水数口气绝。

客魏狠毒,罪恶累累,寡宗至死无關都是拜他们所赐。

魏忠贤及其党羽不仅横行宫内,对于外廷大臣也是残酷迫害,"其开廷杖么端,令重大万工部爆、吴御史裕中,所两命毙于杖下,皆众目众耳所共晓也"。魏忠贤还伙同王体乾、李朝钦、王朝辅等宦官,延揽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人结成闺党,颠倒是非,与东林党人形成急剧对抗之势。《酌中志》中多次提到魏党伪造《东林点将录》等黑名单,"纳储袖中,每日早齐付逆贤直房,按名会话,今日升官本内有无摺子性名,参官本内有无摺子性名,面同简举罔取异同",阐部的一些重要人物,如许向高、钱谦益都被点到,对于这些被点到的人,阐党们在皇帝面前借机加以排斥。而这些都是刘若愚"目击",所以最为真实。

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歹毒残暴的剑子手,权势熏天的"九千岁"


(三)权势熏天的"九千岁"

由于"喜事尚巧",魏忠贤深得寡宗欢欣,被破例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后来一步步篡权,"身受H爵,位崇五等",W至于"披廷之内,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都城之内,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魏党权势之大,在宫内顺者昌,逆者亡的局面。在宫外,内阁首辅顾秉谦、冯餘等人都要对他们诣媚逢迎,甘于俯首听命。老百姓也不敢妄议忠贤,"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舌,所杀不可胜数",于是只能"道路W目"。《酌中志》中记载了魏忠贤生辰的盛况;

逆贤生于戊展年正月晦日,自元宵节后,送寿礼者、做法事祝延签字者,每早乾清宫两丹揮几满,将之正日,绞带挤击挨摩之声狸然,闻有挤伤衣带腿足者。千岁千千岁之京,殷旬若雷,而从来盈满骄横光景,未之有也。魏忠贤的寿宴如此浩大,自元宵节起即开始温寿,祝寿者称忠贤为"九千岁"高呼"千岁千千岁"之声,响声如雷,甚至有挤伤者,可见祝寿的人之多,魏忠贤的权势之大。

魏忠贤出游也是声势浩大,"四人之轿将数百乘,怒马鲜衣束玉而为之前后追趋,左右拥护者,又百千余矣",忠贤所坐"八人大轿,前用驟二头或四头拉拽之,疾如飞焉",而所到之处"小民户香案,插杨柳枝花朵,焚香跪接。冠盖车马,续纷奔赴,若雷若电,尘埃障天,而声呐于野",给人民造成巨大负担"有狂奔死者,有挤蹈死者",可见其气焰之嚣张。魏忠贤的觉羽"李永贞出外,往西山北山通湾,亦如逆贤之疾行奢侈,而马亦多跑死,雨泥暴珍,不惜民情,更甚于逆贤"。

综上,在刘若愚笔下的明代宦官是鲜活的,在《酌中志》的书写中,宦官是有明显对立的两类的,一类是W陈矩、王安为代表的善类,他们以读书,识大体,遵守儒家礼法,对皇帝忠诚,渴望与大臣交好。另一类是W魏忠贤为代表的残暴宦官,他们不学无术,导皇帝レッ玩耍嬉戏,祸乱朝政,残害忠良。不过总体来说,刘若愚本身也是宦官,对于宦官群体有着天然的同情,因此对大部分的宦官均能肯定,比如对于李永贞也能肯定他爱读书,有文化这一特点。因为刘若愚作《酌中志》有为自身开脱的目的,因此刘若愚从多方面揭示魏忠贤及其党羽的罪巧,对魏忠贤对书写难免有个人感情偏好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