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权宦“九千岁”魏忠贤靠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明朝末年权宦“九千岁”魏忠贤靠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魏忠贤剧照

魏忠贤,明朝末年权宦,受到明熹宗朱由校的宠信,权倾朝野、把持朝政,人称“九千岁”,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而魏忠贤能够从一个贫家浪荡子、大字不识的低品宦官,一跃成为大权在握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进而惑乱天下,不得不说奉圣夫人客氏、明熹宗朱由校、东林党在其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明朝末年权宦“九千岁”魏忠贤靠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魏忠贤和客氏剧照

先说说奉圣夫人客氏,她可以说是帮助魏忠贤起家的贵人。客氏十八岁入宫成为皇长孙朱由校的奶妈,朱由校可以说是被她一手养大的,因此感情非常深厚。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按照惯例客氏是要被迁出皇宫的,但是朱由校离不开客氏的服侍,力排众议将客氏留在后宫,使得客氏力压皇后嫔妃成为真正的后宫之主。

客氏为人阴险狠毒,占有欲极强,将朱由校宠幸过的选侍赵氏、裕妃张氏、冯贵人等宫嫔全都害死;就连皇后张氏怀孕都被客氏害的流产,因此明熹宗朱由校没有子嗣,就是这样朱由校依然宠信客氏,这感情要多深厚啊!而客氏和魏忠贤是情人关系,正是在客氏的引荐下朱由校才认识了魏忠贤,魏忠贤才会受到重用。

明朝末年权宦“九千岁”魏忠贤靠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木匠皇帝

再说说明熹宗朱由校,童年经历可以说是他登基后专宠客氏和魏忠贤的重要原因。朱由校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因为万历皇帝从来都不喜欢朱常洛进而引发国本之争、梃击案等事件,朱常洛每天活的惶惶不可终日,自然也没精力关爱自己的儿子朱由校;而且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仅一个月就死了,朱由校完全没接受过如何治理国家、政治权谋等相关教育、历练,堪称“文盲皇帝”,让一个16岁的孩子突然接手庞大的帝国,能不出乱子么?史书上记载朱由校整日沉迷于当木匠不理朝政,最可能的是他确实不懂朝政。

另外在朱常洛去世,朱由校登基这中间,后宫嫔妃、司礼监太监、内阁朝臣为了控制朱由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史称“移宫案”。朱由校从他父亲朱常洛以及自己的经历中明白,为了权力有无数的人想算计皇帝,在自己难以掌控朝局的情况下,重用客氏和魏忠贤这两个伴随其长大、只能依靠他的人是朱由校最好的选择。

明朝末年权宦“九千岁”魏忠贤靠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东林书院

最后再说说东林党,正是东林党那种打倒一切异己份子的劲头,将大量官员推给了魏忠贤,使得魏忠贤的影响力遍布天下。在万历年间因为利益、权力、执政理念等问题,形成了起源于东林书院的“东林党”、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浙江人的浙党等政治势力,而东林党对于和自己理念不符的官员是一律要打倒的,使得明朝官员斗争从阁部之争和门户之争演变为党派斗争。

因为在国本之争、移宫案等事件中,东林党拥护朱常洛、朱由校父子而受到重用,明熹宗朱由校刚登基的时候,东林党已经掌控内阁、都察院及六部大部分要职,利用“京察”考核京官的机会几乎将其他党派的官员赶出朝堂,而浙、齐、楚、宣、昆各党为了翻盘就自发的团结到新崛起的魏忠贤麾下了。魏忠贤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地痞无赖,对于处理朝政能了解多少,他打击政敌、把持朝政的手段基本上都是浙、齐、楚、宣、昆各党官员出的主意。某种程度上来说魏忠贤的崛起,是因为东林党在朝堂上过于强势,打压的其他派系没有生存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