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記載的創始人原來是他,內家拳與外家拳有著這樣的區別

內家拳,中國拳術的著名流派之一,16世紀中葉盛行於我國浙東一帶,陳州同、張松溪等為當時名家,清初有王徵南、黃百家等傳授此拳。內家拳的提法最早見於明末清初黃宗羲所撰的《王徵南墓誌銘》:“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

可知,所謂內家拳是在戰術上主張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拳術,即主於防禦型的拳法。一般來講,人們習慣把那種主於攻擊,以動為主,先發制人的拳種稱為外家拳;而把主於禦敵,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拳種稱為內家拳。

《王徵南墓誌銘》又載:內家拳的技法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此外,內家拳還有五不可傳,即心險者、好鬥者、酗酒者、輕露者以及骨質柔純者不可傳。關於內家拳的創始者,有文獻記載為張三丰。黃宗羲之子黃百家所著《內家拳法》一書中記載:“蓋自外家至少林,其術精矣,張三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

內家拳記載的創始人原來是他,內家拳與外家拳有著這樣的區別

內家拳的產生和發展曾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它是眾多武林人士在長期練習實踐中,繼承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加以精練、融會貫通而逐步形成的,是中華武術的瑰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