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茭白叶喂鱼好吗?

用户6784718430832


昨天,记者在婺城区汤溪镇上叶村800亩冷水茭白田里看到,成片的茭白已经长成2米多高,茭农们已经开始采摘一部分早熟茭白。在碧绿的“茭白林”里,时不时闪过一条条红鲤鱼。

上叶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清告诉记者,茭白田里养鱼是他们创新生态轮作模式的新举措。这一做法目前已被列入“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创新农作制度扶持项目”,他们将获得连续三年的扶持基金。

据汤溪镇农技员何跃华介绍,“茭白、鱼生态轮作模式”是茭田养殖的一种,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这一轮作模式的创新要归功于当地的茭白种植户。

原来,汤溪镇上叶村一带种植茭白历史悠久,但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在每年3月初栽培,到当年8月下旬开始收获,之后再种植别的作物又太晚了,这导致茭白田每年有将近半年的闲置期。后来听说水稻田养鱼、养鸭的成功例子,茭农们就萌生了在茭白田里养鱼的想法。

为了实施“茭白、鱼生态轮作模式”,汤溪镇姑篾畈冷水茭白专业合作社可谓下了苦功。首先,合作社对传统茭白田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试验人员先按10%的面积比例在田块中间开挖鱼坑,挖出土方用于加高田埂,并对田埂进行加固,完工后形成全周高于田块1.5米的田埂。为保证水源质量,他们还改进了排水系统,修建了2000米进水干渠,3000米进水支渠和1000米排水渠。为保证鱼的存活率,茭白用药也改在干田的时候进行,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试验人员还认真研究了适合在茭白田里养殖的鱼种,仔细分析了鱼苗的投放比例和时间。

叶德清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红鲤鱼是今年6月初放养的,三个来月就长到了15厘米左右。预计在接下来的捕捞期内,水产品亩产可达600公左右,亩产值可增加4000元左右。与单种茭白比较,菜鱼共生既省下不少肥料,又提高了茭白产量和质量,每亩综合净利润可增加1600元。


胖丫与娟儿


 一、茭白叶营养丰富为家畜优质饲料。茭白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与家庭畜牧有机结合,作为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料。茭白叶以粉碎软化、压块制粒、密封青藏或密封微藏处理为佳。产生的家畜排泄物又是作物的优质有机肥,可供茭白种植所需,能明显提高茭白产量和质量。

  二、编制日用品及装饰品。(一)编制草帘、草毡等,可用于蔬菜大棚防冻。(二)制草垫、草席既保暖,又有吸汗防湿作用。(三)编织草帽、花篮、提篮、壁挂等工艺品和装饰品,可大大增加茭白产业的附加值。例如大洋镇环湖茭白合作社胡成奎,在2014年收购茭白叶用以编制工艺品和装饰品,出口日本,产值达到280多万元,纯利达30%以上,农村老年闲置劳动力做编制工日工资也能得50元左右,该技术带动全县各茭白生产基地挖掘茭白产业的附加值,大增茭白产业收益,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用于作物肥料,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茭白叶含氮和钾量高,为有机肥原料。(一)直接还田或还地覆盖。可防草害和水土流失,又可保湿抗旱,直接还田并结合免耕栽培,有益于翌年除草和及时删苗定植,促进茭白早生快发。(二)堆肥发酵有机肥。将废弃茭白叶作堆肥,每亩使用尿素2.5千克或酸氢铵5千克,普钙和生石灰各25千克,堆肥数量以5 或6个为宜,一层茭白叶压实厚30至40厘米,撒施一层普钙和少量尿素碳铵,重复多次,最后一层撒施生石灰,然后用烂泥封闭好,翌年可作茭白生产的优质肥料。(三)过腹还田。以畜过腹还田为优质有机肥。(四)循环间接还田。

  四、生产和生活能源的利用。作燃料、沼气发酵或生物气化(气化炉燃烧)。

  五、科学配套养鱼。挖好鱼沟和鱼坑,合理养田鲤鱼和草鱼,茭白叶是草鱼的优质饵料。

  六、栽培食用菌,养殖蚯蚓与养鸡鸭配套。(一)茭白叶作为食用菌基料栽培蘑菇、草菇(平菇)或鸡腿菇。茭白叶养分与稻草及麦秆类似,可栽培食用菌,与稻草栽培蘑菇,产量上无明显差异,而茭白叶栽培菇质量更优。(二)菌渣养殖蚯蚓,配套养鸡鸭。菌渣加几个腐烂苹果盖茭白叶30厘米厚,再撒土封叶,能加快繁殖蚯蚓,养鸡鸭,促进禽业生产。

  七、多层次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循环效应。以“茭白叶——(食用菌基质)——平菇、蘑菇或鸡腿菇——菌渣——畜禽——(粪便)——沼气——(沼渣)——肥田、喂鱼或养蚯蚓”模式循环生产,可提高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利用率,增加生态效益。

  八、其他用途。(一)茭白叶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可造纸及板材。(二)提取纤维素蛋白质和木质素等活性物质。(三)制作生长促进液,叶面肥应用农作物。(四)制取多种食品、保健药品和工业原料。

  总之,缙云茭白是规模较大的产业,而茭白叶综合利用好处多,建议茭白基地的乡村党政领导和茭农高度重视,与“五水共治”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抓好茭白叶的综合利用工作,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其他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缙云县美丽乡村建设。到茭白采收期,请茭农千万不能将茭白叶抛弃,成堆积在村庄道路旁任其腐烂或留在田间焚烧,以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或酿成森林火灾。积极探索实施茭白叶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农村小明


沼泽地,多水荡,沈荡即沉塘,渔业文化在这里绵延千年。在现代养鱼技术成熟的今天,用饲料喂鱼已经成为主流,而在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聚金村,却还有农民坚守古法,不用一粒饲料,生态养鱼还原老沈荡的味道。 千亩荡是海盐县目前唯一的饮用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在千亩荡旁边,一块外塘区域被沈荡养殖户朱文斌承包下来。干净的水资源,天然的生态环境,为他的古法生态养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我的鱼吃得最多的是茭白叶,我专门到嘉兴凤桥那边运过来。现在养鱼,基本都要喂饲料,吃饲料的话,增重快、回报高。我这种养法还是几十年前的模式,但我就一直坚持,不让鱼吃一粒饲料。”朱文斌说。 据介绍,这样的养殖方法既保证了鱼的品质,又能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茭白叶的处理问题,而且鱼塘内的多鱼种混养,也让草料的养分得以充分利用。 朱文斌告诉记者:“草料投下去,草鱼就像粉碎机,先把草全部粉碎掉,然后它该消化的就消化掉,不消化的排泄出来后,再被别的鱼种,例如鲢鱼、鲫鱼等慢慢利用掉。因为草料是生态的、绿色的,不像激素、抗生素,我这个鱼叫它死,它也死不掉,鱼的品质接近野生。” 这种古法养殖的鱼和饲料喂养的鱼有什么区别?朱文斌形象地跟记者介绍说:“只吃草料,生态喂养的鱼,杀出来后,肚子里没有一点油,而吃饲料长大的鱼,因为激素等的关系,肚子很大,头很小,杀开来,肠子上面全部是油。所以看着同等尺寸大小的鱼,生态喂养的鱼相对分量要轻得多。” 记者了解到,这种传统的生态喂养对周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许多资源条件。因为朱文斌承包的鱼塘靠近千亩荡,是水源保护区,水质优秀,河边的芦苇也很多,除了外面运来的茭白叶,鱼塘附近也有很多天然草料。 时间倒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朱文斌的记忆中,聚金村捕鱼、养鱼的人十分多,而且采用的也都是这种生态喂养法,捕上来的鱼则是大家常吃的美味。在聚金村文化礼堂,还有一个特别的渔文化展示区,用捕鱼历史、捕鱼习俗、出土文物等实物、图片、文字材料介绍沈荡悠久的渔业文化。 “我以前开饭店,厨师做了20年,我做鱼,都喜欢去抓野生的。现在饲料喂养的鱼品质太差,野生资源越来越匮乏,好的鱼不多,我希望我的客人能吃到我记忆中的那种味道。”朱文斌说。对于他来说,养鱼更像是一种追求、一种爱好。 朱文斌说,采用传统生态喂养方法,虽然投入的精力大,收益相对小,但因为承包的是外塘,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所以他会坚持下去。“我希望给老百姓餐桌上提供更多健康、无公害、原生态的食品。”


梦农人



徐乃建


小时候经常割茭白的叶子🍃喂草鱼 白混最佳


宝川


可以,我们这里养鱼的人割茭白叶去喂鱼,他说鱼很喜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