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今天是2020年3月1日,

在歷史上的今天,

1934年3月1日,

溥儀第三次登上“皇位”,

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


01

1934年3月1日,長春。3月份的東北,風有些大。

溥儀身穿龍袍,登上了臨時用土堆的“天壇”,舉行登基告天禮,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託了祗承清朝基業之願。

在溥儀登基之前,曾經就服裝的問題和日本有過爭執。日本承認溥儀為“滿洲國”的皇帝,而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們讓溥儀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軍裝”而不是穿龍袍。

但溥儀卻執意要穿龍袍,後來雙方達成一致,由溥儀先穿龍袍舉行清朝傳統拜禮,再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軍裝”舉行即位大禮。在現場清朝遺老和200多名日本官員的見證下,溥儀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一個傀儡皇帝。

這一年,他28歲。

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溥儀登壇祭天


02

溥儀也不是第一次傀儡皇帝了,在這方面,他有豐富的經驗。

1908年,光緒帝暴斃,慈禧當晚就下旨欽定三歲的溥儀為新帝,溥儀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

登基那天,溥儀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拜,還沒開始,溥儀就哭的稀里嘩啦,大臣們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場面十分尷尬。後面還是載灃抓著溥儀哄著完成了登基大禮。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威逼利誘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溥儀第一次的皇帝當了3年。

這時候,他才6歲。

1917年,張勳復辟,溥儀第二次登上了皇位。復辟之前,溥儀很緊張,問他的老師陳寶琛應該要怎麼樣當這個“真皇帝”?陳寶琛告訴他,不要太快答應張勳,先推辭,半推半就,最後再勉強答應做皇帝。

溥儀照做了。12天后,就被趕下臺了。

這時候,他12歲。

1924年,馮玉祥逼宮,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離開了生活了十幾年的皇宮,離開了傀儡的皇位。在他後來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溥儀寫道:“中華號稱為民國,人類進入了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著原封未動的帝王生活,呼吸著十九世紀遺下的灰塵。”

溥儀從小就習慣了皇帝的生活,習慣一群人對他叩頭跪拜,嗻嗻應答。從小老師和清朝舊臣就把“光復清朝”的重任寄託在他的身上,教他儒家經典以及帝王馭國之術,經過多年的“洗腦”,自然而然的就將這些銘記於心,並將“還政於清”視為目標。

這一年,他18歲。

離開紫禁城後,溥儀回到了醇親王府,也就是他的父親載灃的王府,在這裡,他開始接觸了日本人。

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溥儀小時候


03

溥儀離開紫禁城是1924年11月5日,當天晚上鄭孝胥(當時清朝駐日大使館書記官)就帶著日本人來看溥儀了。鄭孝胥竭力勸說溥儀:“欲圖復辟大業,必須藉助外援,而外援之中能夠最為所用者要數日本”。

當晚就要帶著溥儀前往日本使館,溥儀不敢輕舉妄動。

在11月26日晚上,鄭孝胥又帶著日本人來見溥儀,憑著《順天時報》上的一篇什麼《赤化運動之平民自治歌》,嚇唬溥儀,說赤化主義首先要對皇帝下毒手;同時,溥儀又聽聞馮玉祥已經佔領頤和園,要再一次發動政變。

於是,11月29日,溥儀來到了日本使館,開始了藉助日本走上覆闢之路。

溥儀來到日本公使館後,受到了日本的“盛情款待”,使得他越來越相信日本是可以依靠的外援力量。在1929年,又搬到了天津的日本租界,入住張園。

除了像鄭孝胥等清朝遺老們在幫助溥儀策劃復辟之外,在東北的前清貴族們也將復辟的希望寄託在了溥儀的身上。

1931年“九一八”爆發後,滿清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滿人熙洽成為日本侵華以來第一個投效日寇的中國官員。同時,熙洽還密信給溥儀,讓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辟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東北,再圖關內。以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還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東北、建立國家的請求。

溥儀的復辟之火重燃,離不開這些前清舊臣。

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鄭孝胥(右一),坐在椅子上那日本軍旗的那個


04

另一方面,日本其實早就盯上了溥儀。

溥儀是日本將東北佔為己有的一個重要政治基礎。

早在之前,就有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曾說過:“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東三省的地理位置在日本眼裡,有著很大的作用,佔領東三省,北可以抵禦俄國,又可以以東三省作為對外侵略擴張的根據地,徐圖中華,再圖亞洲;同時東三省豐富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為戰爭提供補給;再加上日本地少人多,佔領東三省,可以將日本部分人口遷移東北。

因此,侵佔東北,將其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或者一個“獨立國家”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

在“九一八”爆發之前,日本為侵佔東北制定了三部曲:第一,先在東北地區建立一個親日政權;第二,將該政權從中國分離出來,並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第三,納入日本版圖。

但,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並不配合日本。於是1928年,日本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並將目光瞄向了張學良。同一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這一下打壞了日本的如意算盤。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

為避免外國輿論,日本急需建立一個取代張學良的親日政權,證明東北問題是由中華民族內部矛盾產生的,掩蓋日本侵略事實。

而這個傀儡的首選就是溥儀。

當時東北三省和蒙古地區還有很多舊的階層對清朝懷有嚮往,同時一些底層人民對清朝實施的政策比較歡迎,最重要的一點,是溥儀從來沒有和國民黨有過任何聯繫。

早在1924年,溥儀被逼退出紫禁城之時,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偽滿洲國"造勢。

同時,將溥儀搬進日本租界,通過接觸,對他施加影響,令溥儀產生崇日和親日心理,更加堅定日本就是他復辟的第一外援力量。

1932年3月1日,時機成熟,偽滿洲國發布《“建國宣言”》,宣佈建立,“首都”設在長春(改名為“新京”),溥儀宣佈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

兩年後,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改名“滿洲帝國”,溥儀登基為“皇帝”,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溥儀和清朝遺老


0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8月17日,溥儀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佈偽滿洲國政府解散,偽滿洲國滅亡,溥儀成為偽滿戰犯,開始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溥儀的前半生無疑是傳奇的,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從一人之上變成戰犯,存在著太多因素。

溥儀第三次復辟,除了清朝遺老和日本的唆使外,當時民國時期軍閥混亂也對他產生了一些影響。

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並宣佈大清宣統帝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多大的打擊,他不僅沒有了家,也沒有了尊嚴。

1928年,孫殿英盜掘清朝皇陵,而民國政府對這一引起公憤的惡性事件處置不當,未能妥善安撫溥儀,致使溥儀更加仇視民國。自己的祖墳被人挖墳刨屍,卻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對溥儀該有多大打擊。

溥儀後來自己說,這一事件比他自己被驅逐出宮還嚴重,致使他復辟、復仇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人們把太多的責任和利益放在他的肩上,而他也把太多的委屈和怒火壓在了心裡,最後鑄成大錯。

溥儀是中國皇帝,為何當日本傀儡,你不知道他的前半生活得有多難


1、《溥儀與偽滿洲國的建立》--於耀洲、於寧寧

2、《我的前半生》---溥儀

5、揭秘:末代皇帝如何當上日本的傀儡----搜狐網


喜歡的話幫忙點下贊,支持一下原創文章哦。(本文首發wei公眾號,搜索:shenchengfenglin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