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相比,谁的级别更高呢?你怎么看?

靳源春


母后皇太后的尊号只能是前任皇帝的皇后才能有,而圣母皇太后是皇帝亲生母亲的尊号。

前任皇帝死后,继位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后亲生,那么就会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这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

封建家庭中,一个男人只有一个妻子,但可以有很多妾。妾生的孩子从名义上也是妻子的儿女,要叫正妻“母亲”,亲生母亲反而没资格叫“母亲”。

皇家也是这样,所有妃嫔的儿女名义上的母亲都是皇后,所以皇后会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表示她是先皇的正妻,新皇的“母亲”。

至于皇帝的亲生母亲,如果不是皇后,只能尊称为“圣母”皇太后。"圣“来自于自己的皇帝儿子,因为皇帝是”圣“,那么皇帝的母亲就是”圣母“。”圣母皇太后“的尊号就是告诉天下,这是皇帝的亲生母亲,然而不是原来的皇后。

因此,从封建礼法来说,”圣母皇太后“是低于”母后皇太后“的。


故纸汇


提起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人们脑中总是浮现出东太后慈禧与西太后慈安二人。由于慈禧大权独揽,摆出了一副最高统治者的姿态,让人感觉仿佛她是凌驾于慈安之上的。但是事实上这仅仅是个错觉!


慈安在地位上是高于慈禧的,嫡庶有别,慈安是咸丰的正室,咸丰在的时候她就是皇后,咸丰驾崩之后她成了母后皇太后。

而慈禧以贵人身份入宫,即使后面生下载淳(同治)被升为贵妃,那和皇后也差了一大截(中间隔了个皇贵妃)。咸丰逝世之后,同治即位,她母凭子贵当上了圣母皇太后,实际上按照宗法来算,她依然是处在慈安这个咸丰生前的正妻之下的,只不过是慈安文化水平低,对于朝政也不甚感兴趣,才让慈禧这个半文盲独断朝纲。


关于慈禧与慈安地位的问题只说一件事便可知端倪。

同治十七岁那年大婚,皇后与妃嫔自然是“父母之命”,由慈安、慈禧来挑选。可是此时同治名义上的两个母亲却起了争执。

慈禧看上了富察氏,而慈安看上了阿鲁特氏,本来慈安地位高于慈禧得按照慈安的意愿来办。可是慈禧不甘心,和慈安商量这件事要听同治本人的意见,结果同治反而站在慈安一边,选了阿鲁特氏做了皇后。慈禧怒火中烧,亲生儿子居然站在别人一边,这也成为母子失和的原因之一。

因此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听起来差不多,实则嫡庶有别,尊卑分明!


上将嗳福斯


清朝时期,一共存在过三次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一次是在顺治时期,一次是在康熙时期,还有一次是在同治、光绪时期。

1643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登基。顺治皇帝的生母为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为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因而,孝端文皇后称母后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称圣母皇太后。

166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登基,也出现了短暂的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康熙皇帝的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顺治的正宫皇后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称为母后皇太后。

到了清朝末年,咸丰驾崩后,同治皇帝登基后,一直到光绪朝,也出现了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也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东太后慈安太后和西太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即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同光时期被尊称为母后皇太后;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皇帝的的妃嫔,也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光绪皇帝也是过继给了慈禧,慈禧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两宫太后虽然是并立,但是毕竟是“嫡庶有别”,母后皇太后的权力要明显高于圣母皇太后。

顺治和康熙时期的两宫太后并立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嫡庶有别”,毕竟,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辈分摆在那里;康熙的圣母皇太后即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只做了一年的太后就去世了,当时的大权在四大辅政大臣手中,也不能比较两宫太后的权力和影响力。因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是最能体现“嫡庶有别”的。

公元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同治”最开始的年号是“祺祥”,改为“同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另外一种是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共同治理,不管那种说法,都说明了两宫太后对于这个时期国家政权的影响力。而两宫太后是共同垂帘听政了二十年后,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太后才开始大权独掌的,而在此之前,慈安太后的权力和影响力始终压着慈禧太后。

首先是位置和礼法。

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坐在东边,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坐在西边,慈安太后住在紫禁城东侧的钟粹宫,而慈禧太后则住在紫禁城西侧的储秀宫。日出东而落于西,东边为大,西边为次,从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慈安太后位尊,慈禧太后位卑。

其次就是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朝政事务的执行,是要经过两宫太后同意的,而这也是要先经过慈禧盖印,再到慈安盖印,因而慈安太后掌握着朝政大事的最终决定权。而不仅仅是朝政大事,日常具体事务也是慈安主政,比如,同治皇帝大婚时,最终的正宫皇后的人选就是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即便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没有办法否定,只得顺从,由此可以看出慈安太后的权力是在慈禧太后至上的。

在某些事情上,慈禧太后还是受到了慈安太后的压制。

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了慈禧最为宠爱的太监安德海,慈禧太后有意偏袒安德海,希望保全其性命,但是慈安太后却不留情面直接下令处死安德海,慈禧太后对此也不敢有所异议。而在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亲口对她的御前女官德龄提起之前她经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负,这就体现了慈安太后的地位还是要高于慈禧的。

所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前二十年,因为慈安太后的存在,慈禧太后一直是被压制的,而真正等到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慈禧太后这才开始大权独揽,或许慈安太后能够一直长寿的活下去,满清帝国的走势也将被会被改写吧。


雍亲王府


清代的皇太后分为两种,而母后皇太后地位要高。

清代的母后皇太后说的先皇的皇后,而圣母皇太后,就是皇上的生母。这两位皇太后,光听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其中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高。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这种嫡庶之分,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说,更早的古代,一般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而这种说法到了清代以后,就不再只立嫡长子了,而是立贤不立长。

而嫡长子就是说的正宫所出,皇后所生的儿子叫嫡长子,所以在之前没有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之分。而到了清代,是立贤不立长,所以才有了生母做皇太后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下,皇后依旧还是正宫之主,即便皇上不是皇后所生,皇上还是要称皇后为一声母后。因为这是古代的一种嫡庶之分,嫡母的地位要比生母的地位高。

那么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到底谁的地位要高呢?

  • 顺治帝时的两宫太后是这样的

顺治帝的生母是皇太极的庄妃,皇太极在崇德八年的时候驾崩,顺治帝即位。此时顺治帝生母庄妃被封为圣母皇太后,与先皇皇后两宫并存,先皇皇后为孝端文皇后,被封母后皇太后。

(皇太极与庄妃)

而顺治帝生母是在雍正与乾隆时期,被追封的谥号,为孝庄文皇后。虽然孝端文皇后被封为母后皇太后,有一定的权利与地位,而且孝端文皇后还是孝庄的亲姑姑,所以说,孝端文皇后的地位应该很高。

然而历史上对于孝庄的评价却很高,顺治帝八岁登基,由孝庄辅佐,虽然孝端文皇后有一定的地位,但却不理政事。实权全在孝庄的手中,而且孝庄一并辅佐两代君王,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孝庄画像)

而这一切好像与孝端文皇后没太大关系,从史实上对孝庄的记载可以看出,孝庄这位生母虽然地位不如孝端文皇后,却是手握大权的,在政事上有一定的地位。从顺治帝时的两宫太后来看,生母的权利要高一些。

  •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大清最享福的太后

说到钮祜禄氏,他是大清最享福的太后,也是大清寿数最高的皇太后。是乾隆的生母,在雍正元年被封为熹妃。

在电视剧中《甄嬛传》里,有对熹妃的传记,里面写了熹妃在最后被封为皇贵妃,乾隆即位后,被封为圣母皇太后。而先皇的皇后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被封为母后皇太后。

在电视剧里,这位母后皇太后,被终生幽禁,而唯一有权利的就是这位圣母皇太后。其实电视剧中的情节与历史上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孝敬宪皇后在乾隆二年的时候崩势了,在位时间不长,乾隆的生母比起这位嫡母太后地位就要高了。

(孝敬宪皇后)

孝敬宪皇后离世以后,乾隆对这位生母更是尊重,所以,钮祜禄氏成了大清最享福的太后。从乾隆生母的地位也可以看出,皇帝生母的级别要比嫡母要高。

  • 慈禧与慈安的对比

说起慈禧,我们都知道,她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然而慈禧并不是嫡母皇太后,光绪在后时,慈禧是圣母皇太后,而真正的母后皇太后是慈安。虽然慈禧权利熏天,一直把持朝政,但是在她的上头还有一位母后皇太后,这人就是慈安。

即便慈安没有实权,但是慈禧还是要过问于她。慈安在光绪七年崩逝,而后慈禧便不再受人压制了。并不是这么回事,慈禧想要在礼仪上跨过慈安,却没能成功。

古时的嫡庶之分,在慈禧与慈安的礼仪制度上就可以看出,母后皇太后地位始终在高位


大国布衣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就是俗称的清代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的徽号,徽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高低区分,但是在上徽号时,却有了特别的尊卑设计,理论上是母后皇太后比圣母皇太后更为尊贵。

(母后皇太后钮钴禄氏,俗称东太后)

(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西太后)

清末咸丰皇帝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临终之前对自己的身后国政做出了一定的布置,即由唯一的皇子载淳继皇位,由于载淳年幼,特别任命了肃顺等八名襄赞政务王大臣主持政务,即俗称的顾命八大臣。同时,为了监督顾命八大臣,咸丰皇帝赐予皇后钮钴禄氏和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各一方印章,即著名的“御赏”和“同道堂”印,凡顾命大臣拟定的谕旨,如果不同时加盖这两方印章,并不能生效。

(关于将母后皇后和圣母尊为皇太后的上谕记录)

在咸丰死后,随着载淳即位,咸丰皇后钮钴禄和载淳生母叶赫那拉都理应成为皇太后。在咸丰生前,载淳称咸丰皇后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后,称自己的生母叶赫那拉为圣母(生母谐音),最后由大学士等所拟的徽号就分别是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不过,顾命八大臣在上呈两位皇太后的徽号时,充满了精心设计,在八大臣看来,咸丰皇后钮钴禄氏性情忠厚,而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工于心计,且似有政治野心,而且和肃顺等也存在龃牾过节。于是八大臣在上皇太后徽号时,采取了一先一后的做法。

(母后皇太后徽号玉册)

1861年8月23日,八大臣等首先上呈钮钴禄氏的徽号,即称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第二天才上呈叶赫那拉氏的徽号,即称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显得母后皇太后更为尊贵。另外,叶赫那拉氏虽然是载淳的生母,但毕竟只是咸丰的贵妃,而钮钴禄氏是咸丰的皇后,从这一层来说,钮钴禄氏也较为尊贵。

因而在祺祥政变前后,尽管慈禧太后权术更强,但对母后皇太后钮钴禄氏还是有所忌惮。


海研会


理科男答历史。

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也可以称为两宫皇太后。

最早是在明宪宗朱见深时候出现的两宫皇太后。以前都是只有一个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嫡母,一个是生母。

嫡母是什么意思呢?

嫡母出自《南史》,意思就是皇上父亲的正妻。

关于嫡母,还有一个名词叫庶母。庶母也很好理解,就是皇上父亲的小妾。

母后皇太后其实就是皇上父亲的正妻,也就是嫡母。

圣母皇太后也就是皇上的生母,是皇上父亲的小妾,不是正妻。

母后皇太后,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后,因为她本来就是皇后,理所当然就是皇太后了。

但是圣母皇太后则不一样,她是因为皇上才当的皇太后,也就说如果她的儿子不是皇上,她就当不了这个圣母皇太后。

而母后皇太后,无论她生的儿子是否当上了皇上,她都是皇太后。

从这一点来看,明显母后皇太后更硬气一些,不会因为皇上的人选变化而影响她自己的地位。

如果我们单从皇上和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的关系上来说,皇上肯定是和自己的生母关系最好,也就是圣母皇太后。所以说,圣母皇太后在这一点上又占了很大的便宜。

清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慈禧了,慈禧就是圣母皇太后,因为她是同治帝的生母。

我们从慈禧在世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圣母皇太后有多么吃香了。

但是圣母皇太后终究还是比母后皇太后低级,毕竟圣母皇太后是靠自己的儿子,而母后皇太后是靠自己的实力。

雍正曾说过:“将来无论谁登基,皇后,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原本就是皇后,后宫之主,当上皇太后之后,怎么会甘心自己比圣母皇太后低一等呢?

所以我们看看慈禧和慈安就知道,慈安是母后皇太后。慈安在的时候,慈禧也不敢太过于嚣张,因为有慈安压她一头。

可是慈禧毕竟是皇上生母,所以有时候慈安也会忍让。

怎么说呢,从级别上看母后皇太后更高,但是从血缘关系上看圣母皇太后就略占一筹了。


理科男读历史


母后皇太后一定是前朝皇帝的正宫皇后,是嫡妻,而圣母皇太后一般而言只是前朝皇帝的嫔妃,因为儿子做了皇帝才母凭子贵称为皇太后。古代嫡庶有别,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统称两宫皇太后,这并非清朝首创,明朝也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尊的情况,比如明宪宗时期的钱太后和周太后,以及万历时期的陈太后的李太后。清朝两宫皇太后分别出现在清初顺治朝和清末同治、光绪两朝。

我们就拿清末同、光时期的两宫皇太后为例来说明一下:

公元1861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驾崩,皇太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为了获得朝政大权,联合咸丰帝皇后慈安共同发动了辛酉政变,废除了顾命八大臣,从而开始了近四十八年的垂帘听政政治生涯。在垂帘听政的前二十年,帘子后面始终是坐着两位皇太后的,其中母后皇太后慈安坐在东边,圣母皇太后慈禧坐在西边,包括两位皇太后的寝宫也是大有说法的,慈安因为是中宫皇后出身,所以她住在紫禁城东侧的钟粹宫,而慈禧太后则住在紫禁城西侧的储秀宫。日出东而落于西,东边为大,西边为次。不要小看这些细节。整个同治一朝和光绪七年之前,两宫太后虽然名为共同垂帘听政,但是慈安皇太后作为母后皇太后始终对与朝政大事有着最终的决定权的,而慈禧太后碍于嫡庶之分,虽有野心,也只能暂时压制,她在垂帘听政中实际上只负责一些朝政的日常和具体事务。此外包括同治皇帝大婚时关于皇后的人选,也能看出,慈安皇太后的地位明显高于慈禧,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亲口对她的御前女官德龄提起她经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负。

封建时代最为重视嫡庶观念,在普通家庭,庶出的儿子无法继承家产,庶出的女儿只能给人家做妾,民间尚如此,何况皇家,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虽然相差一字,实质上差的就是嫡庶二字。


历史课课代表


当然是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母后皇太后是嫡后,先皇在世与帝同体。位住中宫,掌凤印统辖六宫。无论哪个皇帝登基,都要尊先帝中宫为母后皇太后。而圣母皇太后只是作为皇帝的生母,先帝的侧妃。嫡庶尊卑有别。圣母皇太后见到母后皇太后依旧要称臣妾,行妃礼。即使他日百年以后,圣母皇太后的陵寝规格也要比母后皇太后的低。更加突显嫡庶的区别。

就如清朝孝钦显皇后和孝贞显皇后一样。孝钦显皇后只能称作西太后、西佛爷。孝贞显皇后则为东佛爷、东太后。东为嫡出所配,在地位上孝贞显皇后要永远比孝钦显皇后高。最终和先帝同葬陵寝的也只有先帝的嫡妻才可以。所以孝贞显皇后也是同治皇帝光绪帝的嫡母。见到孝钦显皇后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皇额娘。由此可以看出母后皇太后的地位。

所以说在古代嫡出的什么永远最高贵。

孝钦显皇后指(慈禧太后)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哇噻小猪好帅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两宫并立的局面最早出现在明朝,明英宗正宫钱皇后和宪宗生母周贵妃被分别尊为两宫皇太后,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帝正宫皇后无子,庶子继位造成的。

我们先简单解释一下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区别

按照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一项基本原则,嫡长子即正妻所生长子,一般情况下庶子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但是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并未完全遵从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在清朝出现过多次两宫并立的情况,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同治时期的慈安、慈禧两宫太后。

一般在庶子继承皇位之后按例应封先皇正宫皇后为“母后皇太后”,新皇的生母则为“圣母皇太后”。

中国自古讲究尊卑有序,母后皇太后由于是先皇正宫,本就是母仪天下统摄六宫,即便是两宫并立,其地位自然也高于母以子贵的新皇嫡母,所以在后宫自然是“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更高。

还以慈安和慈禧为例说明一下两宫太后间的关系。

1861年咸丰帝驾崩时,由于皇后钮祜禄氏无子,仅留下叶赫那拉氏所生育的独子爱新觉罗·载淳继承皇位,根据《清史稿》记载,同治登基后“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号曰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曰慈禧。”两宫并立局面形成。

同治继位后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形成了垂帘听政的局面,时以东宫太后慈安为尊,虽然慈禧权力欲很大,但是在慈安面前慈禧不敢造次。

慈禧虽然时皇帝生母,但是由于嫡庶之别,年长慈安两岁的慈禧还得恭恭敬敬的称慈安为姐姐,凡涉及朝政大事慈禧也得请示慈安定夺。

慈禧心腹太监安得海就是慈安太后立命诛之,另外同治皇帝大婚选阿鲁特氏为皇后也是慈安太后力挺,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宗法制度中尊卑有序的威力。

所以两宫并立“母后皇太后”比”圣母皇太后“更为尊贵。


一点点历史


首先解释一下清朝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的意思,母后皇太后指先帝的中宫皇后,而圣母皇太后是母凭子贵,靠着自己是儿子下一位皇帝,当上的太后,两宫并尊,谁权力更大呢?

应该是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在先帝前是皇后,母仪天下,圣母皇太后只是妃子,清朝的孝庄太后,是儿子顺治当上皇帝后才成了太后,原是永福宫庄妃,后与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当然孝端文皇后是母后皇太后,在清朝历史上,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同治的母亲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都是圣母皇太后,而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咸丰的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与光绪的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都是母后皇太后。

其实在晚清,虽然慈禧太后很权势,辛酉政变多半是她的主意,在日后的垂帘听政中,慈安很多都不去过问,但在一些大事情上慈禧必须向慈安请示才能确定,最后的掌握权还是在这个母后皇太后的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