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院裡搭起致富棚

陽春三月,寒意漸退的鳳樓土地上一片蔥鬱,處處湧動著勃勃生機。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在自家小院裡忙得不亦樂乎,老人忙著培苗的動作嫻熟又幹脆利落,閒聊的功夫也不忘放下手上的活。

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院裡搭起致富棚

培育茄子種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王鳳樓鎮推動金融扶貧舉措精準再精準,提升“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徹底“拔窮根”“開富路”,從精神上幫助貧困戶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提高自身致富綜合能力,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最終實現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

今年70歲的張興和,雖患有輕度腦血栓,但年輕時的種菜手藝一點沒忘。對口幫扶的企業佳和牧業與他簽訂幫扶協議書,拿出2000元項目幫扶資金。與一般幫扶協議不同,這份合同“兩步走”:他先拿到1000元,購買種苗、化肥、農藥,黃瓜菜苗破土而出,後續的1000元才送上門。“俺要是糊弄事,後邊這1000塊就拿不到。”張興和說。半年下來收入近萬元!原來他種植的壽光黃瓜、聖女果、龍豆角等高價品種,在周邊集市上大受歡迎。

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院裡搭起致富棚

院內種植大棚

“以前全靠別人扶,現在俺憑雙手一年就能收入1.3萬多塊。”張興和表示。如及時雨的對口幫扶資金,讓貧困戶張興和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從弱勢群體的變成了“掌櫃的”,由貧困戶變成了小康家。通過落實落細金融扶貧政策,王鳳樓鎮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種植養殖,讓自家“小園子”也能成為脫貧致富的“創收地”。

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院裡搭起致富棚

打理茄種“營養杯”老人喜上眉梢

從2016年起,王鳳樓鎮發展金融扶貧“兩步走”模式,即企業向有明確產業發展項目的貧困戶先發放1000元啟動資金,然後由村幹部、工作片、幫扶企業聯合驗收,達到預期效果的再發放後續資金1000元,做到不讓項目“空轉”。2019年,王鳳樓鎮通過金融扶貧共向16家企業、個體經營戶貸款1390萬元,帶動全鎮278戶貧困戶,為貧困戶發放起動資金共計55.6萬元,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

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劉帽頭村貧困戶張興和院裡搭起致富棚

幹部入戶嘮家常、談心聲

碩果來之不易,成功之鑰就是王鳳樓鎮積極落實的金融精準扶貧舉措:一是持續大力宣傳,鎮村幹部們多以走訪入戶等靈活宣傳方式讓群眾 “願意聽、能聽懂”,積極宣傳金融扶貧政策,提高貧困戶知曉度,鼓勵他們踴躍貸款發展產業;二是壓實責任,認真摸排、積極動員有發展意願,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申請扶貧貸款,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找準致富項目,提供優質服務,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同時做好跟蹤服務,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以知識促實踐、以實踐促本領,持續增強“自我造血”脫貧技能,讓脫貧更有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