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论聪明智慧才能谁是最厉害的?欢迎网友们交流与评论?

Liaokong了空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写法,论聪明智慧才能最厉害的是诸葛亮,鲁迅曾称《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多智而近乎妖”。在他身上,体现了智、忠、德三个特质。

1、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隆中对策中充满了辩证法和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策中的两可两不可和曹操由弱而强、袁绍由强而亡充满了辩证法。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聪明是一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聪明者。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加在他的身上时,显得那样自然可信。

2 、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3、德。又是道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孔明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他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黄山古村吴秋虎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聪明是指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智慧是指能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可以聪明与智慧是两个维度,三国中聪明的人肯定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肯当其冲,论智慧,众人皆知的司马懿非他莫属。既能决策,又有想法,还有逻辑的人,三国中有没有呢?当然有,那就是曹操。

曹操是三国君主里最成功的

魏武帝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首先,曹操的名头就非常多,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在三国时期,统一既是目标,刘备与孙权没做到,曹操做到了,所以结果上是成功的。

  • 曹操的军事能力非常突出,在官渡一战中,曹操非常理性的与袁绍做了比较,采用合理战术最后给袁绍致命一击,统一北方。曹操统一北方后,唯才是举,屯田养民,给辖区百姓一个安定环境

  • 知人善任,在用人上就能看出曹操的大气,他手底下的人有谦谦君子也有狡诈之徒,但曹操都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就从强大的袁绍那边投奔过来的。程昱两次被当地的刺史征辟,都不为所动,等到曹操一过来,立马就出山了。张辽、张郃、徐晃作为降将,于禁、乐进作为非亲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这在曹操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 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

  • 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张绣反叛之战,输了,曹操作自我检讨,说“张绣投降了我,错在我没有马上收取他的家属做人质,他才敢反叛,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经吸取教训了,大家观察我,从今往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曹操可以原谅背叛,但不能接受无能。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所以说曹操是既聪明又有智慧的,才能最后完成统一大业,不过最后司马懿坐收了渔翁之利。

人无完人

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觉得曹操真是心狠手辣,自负至极!

司马懿在晚年时期,曾询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让他谈一谈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人如何?虽说此时司马家已经掌控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昭更是司马家未来的家主,但谈及曹操时,司马昭依旧有些畏惧,并没有对曹操进行任何评价。而就在此时,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曹操“刚愎雄猜”。而这四个字,正是曹操此生最精辟的总结,因为曹操自信到近乎自负,也生性多疑,因此这四个字就是曹操这一生性格的总结。

【总结】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确实是让人佩服的,既聪明又有智慧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可取的地方,人无完人,如果曹操有刘备的以德服人,那就是近乎完美,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学习他人之所长,才能使我们成长,不能光看短处,要多看长处。毕竟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十二十页


论聪明才干不光只论身前事,如何善终才能体现自己的智慧,两者相结合,才是最有智慧的人。在三国这些文人之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贾诩了。

因为魏国最终笑到最后,所以在这里只点评魏国的士人。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

曹丕称帝后,拜程昱为卫尉。中途病死,享年八十余岁,善终。

但我们来看陈寿对他的评价:昱性刚戾,与人多迕。程昱、郭嘉、董昭、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彧,而所料,是其伦也。

程昱性格刚厉,与人多有不合,虽然才谋出众,但是不如荀彧,所以他不是最厉害的那个。

我们在来看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被称之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郭嘉等大量人才。

可以说荀彧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但心怀汉室,一心想汉室中兴,所以最终被曹操所顾忌,服毒自杀。虽然才能出众,但守旧观念严重,不算最厉害。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人,被尊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我们先看其身前成就。献计郭汜,李傕反攻长安,王允败。献计张绣,联合刘备,实力大增;献计大败曹操,曹操方曹昂,典韦战死。又劝张绣投奔曹操,并分析曹操不会因这种事情而对张绣不公。

张绣曰:“方今袁强曹弱;今毁书叱使,袁绍若至,当如之何?”诩曰:“不如去从曹操。”绣曰:“吾先与操有仇,安得相容?”诩曰:“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绣从其言,请刘晔相见。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绣大喜,即同贾诩等赴许都投降。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

还有很多事情,有兴趣的可以找找贾诩的故事仔细看看。

我们在来看看做人方面。

李,郭等人相互猜忌,贾诩奋力劝阻,平息事端;跟段煨共事时,段煨十分惧怕贾诩夺权,贾诩知道之后,心不宁,便果断离去。事实上,贾诩这么做,就他自己认为,一是,自己本无其意,免起事端,该走;二是,贾诩自己走了,段煨高兴,就不会害其家人。一举两得。于是就投奔了张绣;明哲保身,以一降臣位置自谦,再曹操帐下基本不开口,到开口必定命中要害。

另外,贾诩都被每一任主公引为心腹,这无疑不是贾诩做人的本事。

曹丕称帝后,封为大司马,列位三公,不久病逝,享年77岁,被称之为“毒士无双”。

司马懿,做人我是非常佩服的,但生有反骨,曹操生前还能克制,曹丕称帝后就漏出了狼子野心,死后对他的评价也是分两级分化,争议太大。郭嘉聪明绝顶,但为人不太好,时常与人结怨,死的也太早。

终上所述,论聪明智慧才干,贾诩当之无愧。


小白读秦汉


三国时最聪明的八个人,诸葛亮排第三,第一无人不服

三国时期,群雄涿鹿中原,在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中,涌现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时期那些智慧过人的代表。

第八.桓范

桓范,字原则,是沛国的人,是魏国时期很有声望的文学家、大臣。桓范被人尊称

为“智囊”,在高平陵之变时,桓范就给曹爽出谋划策,将魏帝带到许昌去,可是曹爽不停他的劝告,后来曹爽被司马懿给杀掉了,桓范也没余幸免。

第七.法正

法正,字孝直,是扶风人,是东汉时期有名的谋士,开始的时候是跟着刘璋的,后来又投奔刘备,在随刘备进入汉中的时候,曾出谋划策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杀死。这个法正比较擅长出奇制胜,深得刘备的赏识。可是天嫉英才,在四十五岁时法正死了,刘备竟然哭了数日之久。

第六.荀

荀,字文诺,颍川人,是东汉末年时的政治家、战略家,曾被袁绍当做上宾来对待,后来投奔了曹操。荀曾在战略方面给曹操规划了一统北方的军事蓝图,并在数十年里都在帮曹操处理军中事务。只是后来反对曹操称王被毒死。

第五.荀攸

荀攸,表字公达,是荀的侄子,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的谋士,擅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及军事策略。曹操征讨吕布的时候,荀攸出奇谋水淹邳城,将吕布生擒。官渡之战的时候,荀给曹操献策声东击西,将文丑、颜良杀掉。后出计谋将袁绍的粮

草给烧掉了,并劝说曹操接纳许攸,奇袭乌巢,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任职过曹操的大都督,擅长出奇策,多次显著的功绩,如两次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军,以及远征平定辽东。

第三.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曾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以及诸葛连弩,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

第二.郭嘉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郭嘉原是袁绍帐下的谋士,后来又投奔了曹操,他辅佐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功不可没,世人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夸赞他见识过人。

第一.贾诩

贾诩,字文和,他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赤壁之战时,贾诩曾规劝曹操不应征战江东,曹操不听兵败,后贾诩出谋划策,离间马超、韩遂,帮助曹操拿下了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选定上,暗助曹丕成为世子。





金石有道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写法,论聪明智慧才能最厉害的是诸葛亮,鲁迅曾称《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多智而近乎妖”,就是说把诸葛亮写的太夸张了,都快成妖怪了。

而如果按照正史《三国志》的写法,我觉得曹操是最有聪明智慧和才能的。

用三个词来概括性的形容历史上的曹操,那就是雄才伟略、任人唯贤、不务虚名

雄才伟略,远胜对手刘备和孙权

曹操的起家,靠的是打黄巾积累的兵马,还有同乡的一些亲戚好友来投奔。但当曹操有了一定的军事力量之后,他的远大目光和雄才伟略就展现出来了。

曹操利用手上的力量,从韩暹、杨奉那里救回天子,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纲领。当时人人都在争夺地盘,自顾自的发展,只有曹操具有这样远大的政治目光,一举成为汉朝正统,成为大汉天子的代言人,同时,也把那些仍然忠于汉室的谋臣武将置于麾下。

而当时的刘备和孙权在干嘛?刘备东北西走,只求找到了能站得住的底盘,孙策孙权算是站稳了脚跟,在江南死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虽然最后曹、刘、孙都成为鼎足三分的君王,但是魏国底盘最广、势力最大,终成天下正统,这和曹操长远的政治眼光是分不开的。

曹操曾经得意说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虽然嚣张,确实事实,如果没有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势也是不可能形成,只会越来越乱。

任人唯贤,堪称老板们的典范

曹操之所以能大成,和他手下的良臣猛将是分不开的。要论人才之多,当时没有哪方诸侯能与曹操相提并论,所以虽然他兵力偏少,也能在官渡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平定北方。

曹操爱才、惜才、敬才到了极其夸张的程度,只有没有叛逆他之心和有才干的臣子,他无不尊崇备至。而且他选拔人才,不论道德如何,不拘小节,不管是从张绣那俘虏过来的贾诩,还是从袁绍那叛变过来的许攸、张郃,他都能重用。

曹操还有个优点,也是让众位属下对他心悦臣服的原因,那就是用于承认错误。曹操曾经不顾群臣劝阻,非要北征乌丸,最后还得胜而归,群臣想这下主公一定要批评我们没有远见了,没想到曹操反而做了一番自我批评:

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我这次胜利全靠运气和侥幸,千万不能作为常规,诸君的谏言都是万安之计策,我还要赏你们,以后千万别不敢说。

这才是王者风范。

不务虚名,一心一意打天下

曹操的大半辈子都在战争中度过,自从奉迎天子之后,为了平定中原他几乎没有停止过征伐的步伐。

蕲阳之战,剿灭自立天子的袁术,回戈东征,又消灭了一代枭雄吕布,其余种种,例如灭张扬、降张绣不一而足,官渡一战,他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随后北征乌丸,计破袁尚,再征刘表,又败马超,安定边境,抚和边戎。

论战功,曹操的胜利记录不可胜数,而唯一的一次大失败应该就是赤壁之战。世人都以为赤壁之战是庞统连环计、周瑜用火、诸葛亮借东风把曹操打败的,实际上那不过是小说家言,赤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让曹操损失惨重,只得退军。

而当时骂曹操的声音,说他是汉贼,是奸相,而曹操对待汉天子实际上比董卓、韩暹之流好多了,依然保持着王室的基本尊严,只是天下都是曹家打下来,要想完全还政于天子那可能吗?

曹操自己说:“然欲孤便而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业。

”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子孙后代,这虚名是绝对要不得的。

历史上除了小说戏曲把曹操骂为白脸小人之外,很多大人物对曹操的评价都是很高的,陈寿在《三国志》中说他是“超世之杰”,裴松之赞他“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他“

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综上所述,三国中论聪明智慧才能谁是最厉害的?魏武帝曹操,略不世出!


历史有趣儿


个人认为是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为人聪颖,善谋奇策。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司马懿,论权谋之术,要超过诸葛亮的。可以说,能在谋略方面让诸葛亮头疼的人,也只有一个司马懿了。若是除去《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司马懿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毕竟,最终的结果说明了一切,诸葛亮是被司马懿的计谋给拖死的。

因为当时司马懿所处环境险恶,曹氏宗族,除了皇帝都想要害死他。然而即便如此,司马懿仍然能迫使曹氏宗族不得不启用他,前线效力,背后还要防备暗箭,破解了诸葛亮数次伐魏,可谓大才、奇才!

能够最后将三国一统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虽然最终统一三国的不是司马懿自己,但他功不可没。相比诸葛亮的结局来说,司马懿要好得多。司马懿最厉害的一点是懂得隐忍,在一直被曹家猜忌的时候能保全自己;在关键的时刻发动一击,说明他并不是软弱,而是善于后发制人。

从最终的结局的来讲,司马懿是谋略最为厉害的人,躲过了各种政坛的灾难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把曹家全部打来趴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和他对敌了,奠定了一统三国的基础。


胡来煮酒


  •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要说三国中聪明智慧才能谁最厉害,我觉得是曹操的谋士------贾诩。

  • 贾诩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智谋超群,算无遗策,汉末群雄谁都不能轻视他,然而却“谋”有余而“识”不足,善于谋身而不善体国,其智谋才华不免流于权术诡诈;他“经达权变”,纵横权术,生荣死哀,子孙昌盛,成为武威贾氏望门的始祖;他轻忽名节,德行有阙,又成为当时与后世訾议的对象。
  • 贾诩在曹操谋士里面我认为很突出的,善于分析形势然后作出好的意见。不过他帮张绣打曹操的时候害了曹操打败仗这点我认为不高明,毕竟张绣的能力和实力无法于曹操抗衡,不过后来他带张绣投靠了曹操算是为自己和张绣有了个好的靠山。然后在忠心耿耿地为曹操办事,最后安度晚年,那也算是三国里面的聪明人吧!

  • 贾诩在董卓死后,献计于其旧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长安。后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为世子。然而后世对其评价也颇高。
  • 《唐会要》将贾诩列为“八君子”之首,言“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何千里评价“诩之识略,实盖一时。”
  • 易中天认为,“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观点。喜欢可以采纳,谢谢!


汤姆数据排行


司马懿

我们首先不要用后世对他的印象去看待,把背景倒放回东汉末年,司马懿是大家族出身的人物,因为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而知名,一方面他是有才华的年轻俊杰,另一方面他通晓儒学,在当时社会中形象很端正。当时擅于品评人物的崔琰、杨俊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并且他最开始拒绝了曹洪、曹操的征召,显出不图名利的骨气,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你跟他是同在一个时代的人,很难会把他跟醉心于权力的豺狼联系在一起。

据闻曹操曾经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这件事很著名。但司马懿在单位工作时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对于这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办公的人,又让人很难怀疑他有什么心思。诸葛亮后来谈论官僚能力,就提到他最喜欢跟董和这种殷勤办公的官员共事。那你又可以想象,在司马懿三十岁左右的时期,他就是那种老实办公的人物。

司马懿工作能力之突出在曹操时期就已经数一数二,那位著名的杨修不过只是在建安末担任曹操的丞相主簿。司马懿早期担任过黄门侍郎、议郎,曾负责宫廷给事。丞相东曹属,负责人才选举工作,出任丞相主簿管理公文,转任太子中庶子,跟曹丕读书。出任丞相长史、军司马,前者是丞相副手,但因为曹操已经建立魏国,丞相府的权力就不算太大,军司马侧重于军事管理。

司马懿在曹操末期已经是很核心的谋臣,他在曹丕继位后转任尚书台、御史台、督军还兼任侍中,即是说司马懿是全才,行政公文、人才选举、官员检察、军事管理、教育、参议国政,就好像一个万能插座,随便把他放到什么部门都可以。跟司马懿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陈群,陈群也同样经历多部门调任,但他做事多委派部下执行,自己不喜欢亲自去做,属于擅于谋划一类人物,司马懿却是又能谋划又能执行。

贾诩闭门不出,为人过于收敛。虽然计策深远,却不得曹操、曹丕完全信赖,程昱能谋善断,然性格刚直,不免与人结怨。司马懿可做到了得到曹操、曹丕信任,又能在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中谨慎自保。

通过这个比较就能看出司马懿藏的深,贾诩、程昱的作风都是把自己政治影响力给弱化,司马懿所塑造的端正、能吏人设却不断加固他的政治实力。回到司马懿装病不肯出仕曹操那时,有一次他在家中晒书,忽然下起雨来,司马懿就跑出去收书,这件事让婢女看到了,他妻子张春华二话不说抄刀杀人灭口,司马懿从此很倚重张春华。

回过头来看,原来司马懿一直都是这样的人,只是在社会上他需要一个好人设。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张春华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司马懿的面,司马懿生病后,张春华去探望他,让他骂做是面目可憎的老东西。骂到张春华要绝食自杀,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南阳公主一伙小鬼是跟着她一起绝食,司马懿主要还是心疼孩子,说张春华这老东西不足为惜。

先说这婢女的性质,虽然是为主人做家务,但主人如果看得上也会偶尔宠爱一下,好歹服侍自己日常生活一段时日后也该有感情,指不定司马懿宠爱过这个婢女。但是她威胁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司马懿可以毫不留情的抛弃她。这就好比一个渣男遭到情人勒索威胁,渣男为保住自己社会名誉,就连同妻子报警把对方抓进警察局。

而这个渣男会出轨一次,以后再出轨的几率还依旧很大,妻子能帮助他时,他就倚重,等晚年有了新宠,这妻子怕是连见一面都可憎。这种男人由始至终都不在乎情义,那最多只是他塑造形象的工具。

从这件事更能看出司马懿之薄情寡义,曹丕把司马懿比作萧何,委任他执政中枢。二人君臣情谊,本不亚于刘备与诸葛亮、孙权与陆逊。诸葛亮终不负刘备,陆逊则是被孙权所负,司马懿是辜负曹丕。君臣之间本就是互相成就,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帮我,我还帮你,但是帮了你,你还毁我,就未免薄情寡义。

司马懿本性没有变过,只是他需要环境释放本性,随着魏国老臣逝去,司马懿凭借军功获得很大政治威望,自然而然的突出了他的本能。就连当时魏之重臣蒋济、高柔等人就没有看出这一点呢,终究是后人根据历史给其人做出了真实的评价。


风的使者F


个人认为,三国最聪明的是陆逊。

陆逊一败关羽,再败刘备,屡败北魏南侵的部队,使用的都是极为巧妙的军事智慧,一生没打过败仗。陆逊在军事上的聪明智慧,在三国里位列第一。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多尔衮爱新觉罗


很高兴回答此问题,要说聪明才智这个人最容易忽视,但他的实力不容小觑。那就是魏国—荀攸。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麾下三大谋士荀彧、贾诩和荀攸中读者往往记得毒士贾诩之谋,食汉禄的荀彧,却少有人记得“某主”荀攸。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他出名很早,在13岁时靠他的聪明才智,慧眼识相,帮助叔父揪出了杀人犯张权,这件事发生后人们开始对荀攸的才智刮目相看。

曹操在迎献帝并定都许昌的时候,曾给荀攸写去一封书信。信中说:“今天下大乱,这正是有智谋的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你是人中龙凤,应该趁此机会有所作为。”在曹操迎汉帝之后,他决定辅佐曹操,自荀攸辅佐曹操以来,帮助曹操利用分而治之的战略解白马之围;利用水淹之策败吕布,赢官渡之战,一统北方。甚至于曹操都曾感慨,即便有无数谋士辅佐,他依旧对荀攸极为推崇。

政治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史书描述“他深密有智防”。曹操赞誉他“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这个时候读者说了,他这么厉害为什么名气很小呢?这与他做人做事谨慎低调有关,荀攸做事矜矜业业,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参与世子之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事情。正因为荀攸不够吸引眼球,因此才会在历史长河之中名声不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