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能免俗吗?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那意义又何在?

邱喜辉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西方美术史上,个人拙见,大众都能欣赏的油画流派,是古典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

比如西方古典油画,画中的人物,场景清晰可见,画中的神话宗教人物清晰可见,如维纳斯女神,大众能看懂,但是古典油画又不失高雅的古典韵味

比如西方现实主义画派,以底层平民老百姓为题材,生动展现了农民贫困,艰难的底层生活

但是米勒的农民题材油画,通过平凡的题材,展现最崇高的精神


但是个人拙见,古典油画再高雅,圣洁,都会有褒贬不一的评价

米勒的写实油画,《拾穗者》,被人说是贫民丑陋三女神

甚至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宗教裸体壁画《 最后的审判》,还被教皇命令画上衣服

还有冷军的画,大众能看懂,同时又不是高雅的韵味,但是还是有人评价冷军是人肉打印机

所以,每个人审美修养,品味不同,再高雅,再古典的油画,都会有褒贬不一的评价。

而且人的审美,修养,品味会不断变化,说不定这段时间喜欢高雅的古典油画,过段时间又开始喜欢抽象油画

在西方美术史上,对于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的绘画流派,如抽象油画,表现主义绘画,野兽派,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其夸张变形扭曲的形体,看似杂乱无章的色块,点线面,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笔触痕迹,晦涩难懂,曲高和寡

确实,抽象绘画,理解,欣赏的人少之又少,甚至会遭到大众嘲讽

莫奈,马奈,毕加索,马蒂斯特立独行的,标新立异的画风,确实一时不被大众欣赏,接受

但是,由于大众的审美品味参差不齐,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古典油画,有人喜欢写意油画,有人喜欢抽象油画

所以,抽象油画再另类,再怪异,再荒诞,还是有人会喜欢你标新立异的抽象画作品

不然毕加索怪诞的立体主义油画,达利荒诞的超现实主义油画,马蒂斯曾经被人嘲笑弱智的野兽派油画,不会名垂青史

所以,抽象油画,表现主义油画,超现实主义油画,立体主义油画,同样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精神,比如创新前卫的精神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吗?


艺术狂人2


首先可以肯定的讲,大家都能欣赏和喜欢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免俗的。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趣图》,几乎人人都能欣赏,都能看懂,都会喜欢。但是这些都是很雅的艺术,有谁会认为它俗呢?

不能否认,艺术品确实存在着雅俗之分。有些艺术品,或内涵深奥,或意识超前,或形式新颖,以致很多人一开始欣赏不了,认为这艺术太高雅了,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有些艺术品,直接反映生活中的寻常现象,很接“地气”,人们一看就明白,因为“通俗易懂”,自然欣赏喜欢的人会很多。俗是相对雅而言。雅不一定就是高端深奥,俗也并不是简单浮浅。很多艺术品雅中包含着俗,俗中包含着雅。绝对雅的艺术是不存在的,绝对俗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低俗的东西是不能称之为艺术的)。

同时,艺术的雅和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时间和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西方交响乐刚引进来的时候,很多人是欣赏不了的,很多人认为西洋乐很“雅”。但是这么多年过来了,人们听交响乐听多了,倒也“习以为常”了,觉得西方交响乐原来也很通俗嘛。

杨丽萍的“孔雀舞”取自云南傣族民间舞蹈,是很通俗的民间艺术,经过艺术提炼艺术家的演绎,我们从舞台上看到的孔雀舞优美高雅,而且大家都能听懂都很喜欢。

梵高在世时其画作并不为人们欣赏,但是几十年后,人们逐渐发现和认识梵高画作的艺术价值,从看不懂到看得懂,从不欣赏到欣赏,到喜欢,我们说梵高的画作是“雅”还是“俗”呢?



灯影书画


自抽象艺术诞生之后,人们对艺术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明明是奇形怪状、丑陋无比的东西,却偏偏要说是“以丑为美”,问题来了: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能免俗吗?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那意义又何在?


欣赏与喜欢、理解艺术的人

刚开始艺术是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的,后来因为某些因素,某些人提倡艺术需要“创新”,从而导致低俗的艺术也出现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创新是毫无章法的,胡来的,低俗也就在所难免了;对于艺术而言,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就能免俗(避免低俗的艺术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人的审美能力有高有低,其中,审美能力低的人,看什么都认为是好的,分辨不出“高雅与低俗”,但是,审美能力高的那部分人喜欢的艺术,没有审美能力的人同样也会喜欢,审美能力低的人喜欢的艺术,审美能力高的人就肯定不会喜欢了,



值得注意了,没有审美能力或审美能力低下的人欣赏艺术完全是盲目跟风的态度,这样的人只是占少数,但如果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太少,艺术就没意义价值了,(像梵高那样到了后期才有价值的艺术少之又少)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很多极少数人能欣赏、理解的艺术,


比如,行为艺术、书法中的“丑书、俗书、乱书”,诸如这些低俗的艺术形式也只是那些没有审美能力及审美能力低下的人才会“理解”,他们认为这是艺术的个性、艺术的创新,其实,毫无价值可言,充其量就是小丑做戏,娱乐而已。大多数人都是有审美能力的,毕竟艺术发展了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依然是存在的,人们在欣赏艺术时,是会作比较,从而优胜劣汰。


诗夜城主


应该承认,艺术的确有着雅与俗的区别,我们习惯称之为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相对而言,“雅”比较好理解,不管懂不懂,高雅艺术总有不一样的气场;但是“俗”却很难准确定义。因为“俗”有通俗和低俗之分,通俗易懂和俗不可耐,尺度如何把握,确实很难界定。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艺术最好能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既能体现艺术品的档次,又能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这才能成为真正的深入人心的经典艺术作品。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等等,莫不如此。

但是,并非所有经典的艺术品都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因为艺术家美学思维上的差异,他们的作品风格也大相径庭,不可能受到大众审美习惯的限制。比如说梵高的《向日葵》等后印象主义作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甚至是现在影响极大的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等等,都是经典的艺术品无疑。这样的艺术作品自然都是高雅的,在拍卖市场无数次创造出惊人的天价。

再说一下当今书坛争议最大的丑书,那些丑书名家诸如王镛、沃兴华、王冬龄、曾翔、何应辉等人,哪个不是当今书坛名气颇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很有市场,价码也不低,但是老百姓看不懂,也不喜欢欣赏,甚至引来网上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成了当今书坛争议最大的话题。我们这里不再赘述丑书的是是非非,也不能界定丑书的艺术档次和艺术价值,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大众的审美习惯很难接受丑书的表现形式。

上面例举的这些艺术品却并非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所以受到众人追捧,有人只是信服其名气,更多的人则是人云亦云、不懂装懂罢了。

我们一直强调艺术终究是要为大众服务的,否则就很难体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谁也不能保证让所有的艺术品都做到雅俗共赏。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习惯和美学思维也会出现变化,这是很正常的。就如梵高生前卖不出一幅画,去世后其作品却被奉为圭臬,说明大家的审美习惯也是会出现改变的。

所以,我们应该对那些颇富个性的艺术品给予更多的包容,说不定哪一天看着看着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还要承认一个事实,现在大众的审美能力还是普遍偏低,以至于一些粗俗的所谓艺术品也能大行其道、备受追捧。

相比艺术的雅与俗的争议,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或许才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首先呢,我觉得无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还是下里巴人的艺术,都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贴近生活的适合大多数人欣赏和喜欢的,也不能简简单单冠之以一个俗字。而那些高于生活的,所谓的高雅的艺术,也并不完全比下里巴人的艺术好。二者最终最本质最核心的表达也都是真善美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性与人的思想。只不过是表现方式、技巧以及受众群体的不同。



同时呢,我觉得哪怕是大多数人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艺术,也都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这其中谈不上俗与不俗的问题。艺术的最终追求也不是为了免俗。因此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其次我觉得无论是音乐的,舞蹈的,高雅的,低俗的,受欢迎的还是不受欢迎的艺术,其最终都是要落到思想上。艺术归根到底不过是载体,不过是表达形式,而其中所蕴含的厚重的思想与人文关怀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能否理解这种艺术的人是多还是少,只要其背后的思想还有价值,那么这种艺术便有存在下去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长河几千年,没有留存到现在的艺术不计其数,了解他们的人更是少的可怜。但你能说他们没有了价值吗?不它们仍有价值。 通过他们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环境,那个时代人们所想的所做的,从而去了解他们的思想,透视他们的精神世界。只要他们的思想有价值。那么这些艺术也就有着意义。


迷茫的大学生


“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的”跟“俗”,不是一回事。举例说,《歌唱祖国》,大家都能欣赏也都喜欢,你说它“俗”吗?音乐、戏剧、美术个各门类里,都存在着一些“阳春白雪”。能欣赏、理解该艺术的人相当少,但是它能站住脚、经得起时间考验,那就证明它有存在的意义。而且,目前的欣赏者少,并不注定永远都少。瞎子阿炳的二胡曲,在他在世的那些年里,只是要饭花子拉的曲子,不入流的,一旦被发现,整理出来,就成了经典名曲。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刚写完的时候,提琴师认为“没有小提琴化”,拒绝演奏,被搁置了三年。后来被另一位乐师接受演奏,成了名曲,流传至今已超百年。


ZBLiu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却不是一个能给出直线答案的问题。

这涉及形象的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概念,您问题中所说“欣赏和喜欢”,也就是大多数人眼睛所看到的形象,是属于形象的生活美概念,但这并不是艺术欣赏和审美的全部。

大家都“欣赏和喜欢”的,不一定是俗的;

大家都不够“欣赏和喜欢”的,也不一定就是没有意义的。

全球的艺术都有写实或写意,审美或审丑的问题,这里我就举两个例子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1.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拉斐尔一生划过许多圣母像,他曾说过,他笔下的圣母是用众多生活中的美女为模特,而不是一位,是集众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的化身。他笔下的美的形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种美,是众人皆可欣赏和喜欢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美,但是她俗吗?当然不,从形象到气质,高雅至极!

  2. 毕加索《拉维农少女》。这幅画在展出的时候,观众全部大惊失色,“这几个女人太丑了”!但毕加索却说:“不,这不是几个女人,这是一幅画。”大家看到的形象是丑的,但是在艺术中,丑的外在形象可以成为美的艺术形象,而且比生活中更丑,艺术家通过“变形”,也可理解成中国画中的“写意”,达到不求形似的艺术美效果。从大众的角度,能够理解这幅作品的艺术美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不能掩盖这幅作品在美术史上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我们暂时欣赏不来没关系的,时间会给你答案。

综上所述,艺术的欣赏和审美,同时包括审美和审丑,但这种丑不是恶俗的丑,而是指变形技法的写意的不同于写实的丑。艺术不仅仅是俗和雅两个方面,艺术的审美意义更不是以欣赏的人的数量来定义。


孙晓沙


艺术是为人们提供欣赏的审美教育,帮助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高。艺术的雅俗共赏性,大家都能欣赏与喜欢,但要免去低俗的艺术。能欣赏、理解高雅艺术的人又太少,体现出艺术家思想情感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一、高雅的艺术作品能激发人们的情感,能被艺术魅力所感染,促使人们对美好的崇高的事物产生一种审美理想。人们欣赏高雅的艺术作品,是对于艺术形象进行体验的雅兴,是视觉效果感应到心灵深处的愉悦,是自己感知力触及审美情感的激情澎湃的崇高理想。


二、艺术的欣赏和享受是人们思想情感的需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通俗艺术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具有艺术价值的市场空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男女老少、不同的文化程度的审美情趣的需要。但通俗不等于低俗,低俗形式的作品,是追求低级趣味、金钱主义等,应免去低俗形式的作品。



三、艺术的雅俗共赏满足了不同人们的审美需要,把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同市场相结合起来,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艺术的需要。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艺术,追求艺术的雅俗共赏,都表现了不同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对艺术的追求。


黄智637


艺术品包涵广泛,小说散文,诗词歌赋,舞台银屏,书法绘画,雕塑摄影等等,其优秀的作品,都可以尽纳入艺术品的范畴。通俗不同于庸俗。通俗是指明白易懂,家喻户晓,人尽皆知。通俗易懂的作品,同样可以是高雅清新,具有使人精神振奋,道德楷模正能量的作品。庸俗是指趣味低下,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粗鄙的作品。我们要免的”俗”是指低级趣味的庸俗作品,它使人精神颓废,道德丧失,美丑颠倒的艺术垃圾。

我们时代的文化艺术作品,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境界,要有利于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艺术的美学思维,开拓和发展艺术的多样性,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


大千一尘


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艺术能够雅俗共赏固然皆大欢喜,但毕竟难以面面俱到。

一般普通人并不真的懂艺术或艺术作品好在哪,为什么好,但是只要能给人带来美感,或者有所感悟,有所助益,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够了。

真正能够欣赏、理解艺术的人,可以将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如此各司其职,就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