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吴冠中艺术感悟


风筝不断线


“我一向不放弃‘风筝不断线’的观点,这正是表明作品与人民感情之间那种割舍不断的、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必然联系。新作中有些是否已经断了线了呢?我肯定的说:没有断线!只是那些线拉得更长,变得更细,有些似乎隐蔽得近乎遥控状态了。世界这么大,寰宇觅知音,凭借什么?就是凭爱美之心、心心相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遥控”。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再绘高昌(高昌遗址之二)》 吴冠中 1987

纸本设色 61.4cm×45.9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专家鼓掌,群众点头。我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意向,后来归纳为风筝不断线。风筝,指作品,作品无灵气,像扎了只放不上天空的废物。风筝放得愈高愈有意思,但不能断线,这线,指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线的另一端联系的是启发作品灵感的母体,亦即人民大众之情意”。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春雪》 吴冠中 1996

布面油画 30cm×59cm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我追求全世界的共鸣,更重视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共鸣,这是我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初衷,这初衷至死不改了。在油画中结合中国情意和人民的审美情趣,便不自觉吸取了线造型和人民喜闻乐见的色调。我的油画渐趋向强调黑白,追求单纯和韵味,这就更接近水墨画的门庭了,因此索性就运用水墨工具来挥写胸中块垒”。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青高粱》 吴冠中 1995

布面油画 64.6cm×54.8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我只不断地实践,没有总结理论,仅仅感觉到自己在追求:人民的感情,泥土的气息,传统的风格,西方现代的形式规律”。


风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


“造型艺术的根本无非是形式美,观察发现形象、形式是画家的生命线”。


“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关系存亡的大问题。美术有无存在的必要,依赖于形式美能否独立存在的客观实际”。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藏民青年》 吴冠中 1961

纸本油画 36cm×28cm 中国美术馆藏


“造型艺术不讲形式不务正业”。


“造型艺术除了‘表现什么’之外,‘如何表现’的问题,实在是千千万万艺术家苦心探索的重大课题,亦是美术史中的明确的标杆”。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新城(二) 》 吴冠中 1996

纸本设色 66.8cm×135.5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绘画首先要美,就好比音乐首先要好听一样。美是靠形式、造型规律来解决的,不是靠含意、图解来解决的。

我存在着‘救救孩子’的心态,所以首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我说造型艺术如果不讲形式就是‘不务正业’。很多年轻画家只关心题材和主题,都想画都画不好,就是造型规律没释放出来”。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春酣》 吴冠中 2006

纸本设色 96cm×181cm 清华大学藏


“我的观点是明确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解剖结构,这容易理解,是纯科学的;二是抽象结构。即指稳定,动感,转折,扭曲,起伏,疏密等等空间的组织关系,这都牵连着形式美的规律”。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眠》 吴冠中 2008

布面油画 61cm×91cm 中国美术馆藏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往往上升为作品的灵魂,块面、点、线等等之间的节律成为绘画的根本。启示这些节律的母体被解体或隐藏了,作品进入了抽象领域”。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灯下人》 吴冠中 1999

布面油画 80cm×65cm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不要意境;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 ...... 是结合在自己的形式的骨髓之中的, 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 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 。


风格是背影


“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风格无处借,它是树,是从幼苗成长的,它长期吸收雨露阳光的滋养,屡经风雪的摧残。不是所有的树苗都能长成大树的,更不可能在数日、数月,或三五年内便长成大树,这是艺术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真正的艺术是具有生命的,许多技法、工艺、手法被革新了,发现了,这大大促进了艺术的创新,标志着艺术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应向勇于革新的年轻一代致敬。但不宜将技法创新与艺术风格等同起来”。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直节如竹》 吴冠中 1993

纸本水墨 76.5cm×69cm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随着时代的进展,人们更重视个性,个人风格,“派”已退隐于历史的深处。其实,许多派,或以地域为划分,如威尼斯派、佛罗伦萨派、巴比松派,中国的南宗、北派、吴派、浙派,或以其地位识别的如学院派、在野派等等,大都系后人为之归纳的”。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红墙》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39cm×59.2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当某派辉煌时,自然不少人投其麾下,沾其光。因之,当单独力量掀不起波涛,也便有合力相聚,人造出一种标志式的“派”来张扬,以便打开一条生路。要生存,为生存而发展,无可厚非,只是,既要以派标榜,则个人风格便受到制约,矛盾了”。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红莲》 吴冠中 1997

布面油画 66cm×91cm 中国美术馆藏


“人重人品,首先须真诚。艺术作品的价值寓于真情实感。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固然须具备才华、功力、经历、素养等等诸多因素,但其出发点,必然是:真情”。


吴冠中: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童年》 吴冠中 2003

木板油画 40.2cm×28.6cm

画家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风格之诞生缘于情感之赤诚。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绝对伪造不出风格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