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天才"到"白痴"的蛻變

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是大明王朝開國以來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君主被俘虜,精銳部隊全軍覆滅,作為都城的北京在此時已是風聲鶴唳,大量官宦、商賈舉家南遷以避戰禍。但是通過大明王朝文官集團的努力,在北京城下以哀兵出戰的大明軍隊擊敗也先,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大明王朝度過了開國以來面對的最大危機。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土木堡之戰行軍路線圖

在這兩次戰役中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明英宗的瞎指揮導致土木堡之敗,以于謙為首的文管集團力挽狂瀾,挽救大明王朝,但是作為這兩次戰役的參與者,瓦剌的也先我們則研究有限,今天我們就從也顯得角度來分析這兩次戰役。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大明與瓦剌形勢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也先,也先,蒙古族,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1439年成為蒙古大汗,在他統治時期瓦剌達到極盛,作為並非黃金家族成員的也先,最後能登上蒙古最高汗位,憑藉的就是其出眾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但這一切在他的後期,隨著其作為統治者暴行的加劇,都被不斷削弱乃至抵消,最終死於部下手中這樣的悲劇,為其從天才的軍事家和高明的政治家轉變為昏庸的統治者作了註解。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也先

土木堡之變,也先軍事指揮巔峰

土木堡之戰並不是這次鼓勵的戰鬥,它是大明同瓦剌之間一次大規模的戰役,1449年瓦剌藉口明朝剋扣朝貢獎賞,主動進攻大明,在這場戰役中也顯得指揮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首先全面開花,鼓動蒙古各部攻擊大明,具體來看脫脫不花率領兀良哈的兵馬進攻遼東,阿剌知院進攻宣府,圍攻赤城,又派遣其他兵馬進攻甘州,也先親自領兵進攻明朝邊防重鎮大同。這就使得明朝的北部邊防烽煙遍佈,打亂明軍的部署,明英宗在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也是朱棣同志留下的傳統,帝王親征)。其次針對明軍準備倉促,部隊後勤供應明顯不足,的情況,也先選擇主動後撤,避其鋒芒,拉大明軍的後勤保障距離,使得明軍的糧草供應雪上加霜,同時也讓明英宗更加盲目自大,認為自己嚇跑了也先。第三,快速反擊,在明軍得意之時突然反擊,擊敗明軍先頭部隊,突如其來的失敗,讓明英宗大驚失色,在不知道也先主力在什麼地方的情況下急忙撤退,同時讓自己最強大的騎兵部隊向後攻擊也先,也先則在鷂兒嶺設伏,明軍五萬騎兵全軍覆滅。然後也先全軍快速追擊明軍主力,而對應的明軍主力則走走停停,路線一變再變,終於在土木堡被也先追上,面對也顯得攻擊,明軍主動紮營,也先短時間也無法攻克明軍防線,所以故技重施,假意後退,利用明軍移營取水隊形混亂之際,發揮騎兵優勢全軍突擊明軍,使得明軍全軍覆滅,皇帝被俘,也先的軍事成就達到了頂點。雖然土木堡的勝利有明英宗同志內鬼一般的配合,但是也先對機會的把握,戰略戰術的應用足見其天才般得指揮,完成三萬人擊敗接近30萬明軍的偉大勝利,但是這次戰役好像用完了它的全部才華,之後他就開啟了自己的"白痴"一樣的攻擊北京行動。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土木堡之戰


進攻北京,損兵折將,也先失敗的開始

第一、行軍拖沓,錯失良機,土木堡之變後,也先俘獲了明英宗朱祁鎮,他認為自己得到了一張長期飯票,甚至計劃挾天子以令諸侯,進而攻佔中原重現大元帝國的榮光,所以他帶著朱祁鎮到明朝邊關"碰瓷"但是明朝的邊將都是人精,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拒絕也先,而且在於謙等人的建議下,改立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也先突然間發現,自己手裡的飯票還沒有用就過期了,也先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立馬發兵北京,同時為了一舉成功,他在土木堡之戰的三萬騎兵基礎上,又增加十萬步兵,認為可以一舉攻佔北京,但是,這時的北京已經不是50多天以前的北京了,利用也先同志四處碰瓷的時間,大明王朝積極整頓防務,鞏固京師,立新帝,發動群眾,調兵,運糧,加固城池,使也先失去攻擊的先機。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第二、驕傲輕敵、添油戰術,面對背城防禦的明軍,也先沒有全軍攻擊,而是選擇派自己的弟弟帶領一萬精銳騎兵做試探性攻擊,結果落入伏擊圈,被明軍的火槍營全殲。

第三、頭腦發熱,揚短避長,也先部隊最強大的是他的騎兵,但是在攻城的時候,騎兵優勢無法發揮,也先卻用騎兵攻城,雖然,明軍背城迎敵,但也是防守方,可以利用火器大規模殺傷也先軍隊,(也先應該學習成吉思汗誘敵出城,在野戰中擊敗對手)但是面對紮緊籬笆的明軍,也先的騎兵辦法不多。同時在己方兵力數量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不斷變化攻擊目標,讓自己的軍隊更加疲憊,也讓明軍可以從容佈防。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第四、猶猶豫豫錯失退兵良機,攻擊無法達到目標,但是放棄又可惜,所以也先在北京城下蹉跎幾日,發現明軍的勤王軍隊到達後又倉皇后退,行軍速度本是也先軍隊的優勢,但由於捨不得搶來的物資,使得行軍速度極為緩慢,最終在明軍的追擊和伏擊中不但損失搶來物資全部丟失,而且軍隊損失過半。

兩個月中,兩次戰役,同樣的指揮員,發揮簡直是天差地別,在土木堡也先彷彿是一個開圖的BUG,對機會的把握爐火純青,打的明軍全軍覆滅,但是到了北京後,也先如同水土不服一般,指揮優柔寡斷,畏首畏尾,兵敗北京城下,先勝後敗,完成了從"天才"到"白痴"得蛻變。

我認為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土木堡之前,蒙古已經被大明壓迫了太長時間,也先面對氣勢洶洶的明軍,內心是有一定的恐懼,所以他沉著冷靜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但是土木堡之後他認為明軍不堪一擊,同時自己又俘獲了明英宗,攻佔北京是易如反掌,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拿下北京,正是這種心態的變化,使得他的指揮不在犀利,決策不再果斷,既想用英宗碰瓷,又想軍事打擊,在這種猶猶豫豫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結果。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被俘的明英宗

同理明軍也是,土木堡之戰,指揮混亂,決策一日三變,使得精銳明軍全軍覆滅,北京保衛戰,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統一指揮各司其職,最終取得勝利,所以戰爭也是一種心理鬥爭。

也先成為非蒙古黃金家族的蒙古大汗,有其應有的實力,但是面對有些突然地土木堡之戰的勝利,甚至可以說大大超出他預期的勝利反而讓他束手束腳,沒法像以前那樣放開打,這種心理負擔直接導致他的指揮水平直線下降,最終導致失敗。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也先如何演繹從

也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