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能忽悠的太監,拉著皇帝去打仗,沒想到大錘給他開了竅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生前曾經在宮門口立下一面三尺高的鐵碑,上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這是文化不高的洪武皇帝在惡補歷史後得出的影響一個帝國興衰的基本判斷。

碑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朱元璋死了近四十年後,一個太監明張目膽地把開國皇帝立下的鐵碑移走了。誰說太監不能干涉朝政?

這個膽大包天的太監叫王振。

大明最能忽悠的太監,拉著皇帝去打仗,沒想到大錘給他開了竅

土木堡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早年為教官。在永樂年間自願放棄做男人淨身入宮,在太監隊伍中,王振因為具備一定的知識文化,頓顯鶴立雞群。後來明宣宗讓他教太子朱祁鎮讀書,成為了朱祁鎮身邊最為信任的紅人和心腹。

宣德十一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年僅九歲的朱祁鎮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第六任皇帝。

從洪武開國到仁宣之治,大明帝國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輝煌與興盛後,開始進入另一個歷史拐點。王振成為了這個拐點上最關鍵的人物,帝師加心腹的身份,使他很快將正統朝的朝政從最初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的局面變成了王振獨掌朝政。

治理國政不是王振的特長,他把持下的朝政,政治日顯黑暗,國力下降,農民起義不斷,北邊崛起的瓦剌人也開始頻頻擾邊。

大明最能忽悠的太監,拉著皇帝去打仗,沒想到大錘給他開了竅

王振

瓦剌是北方蒙古族的一個分支,在蒙古草原西部一帶活動。永樂初,其首領猛可帖木兒稱瓦剌王。明初明帝國的主要精力用在對付另一個主要的蒙古族敵人——韃 靼,對瓦剌部採取拉攏的方針,猛可帖木兒之後的三位瓦剌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就分別被明朝廷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其中順寧王馬哈木一部逐漸 強大,其子脫歡成為了草原的強勢者。先是襲殺韃靼部的首領阿魯臺,到了正統初,連滅賢義、安樂兩王,統一了蒙古草原。脫歡立元皇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 為丞相。正統四年(1439年),脫歡死後,其子也先稱太師淮王,繼續保持著強勢,其勢力西起西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抵中國長城,開始不斷對明 帝國邊境進行襲擾。

正統十二年(1447年),瓦剌也先率軍降服了蒙古朵顏三衛後,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開始對明境進行大規模的襲擾。他兵分四路:也先率部向大同進攻;阿剌進攻宣府,圍赤城;可汗脫脫不花進攻遼東;另以一部騎兵精銳進攻甘肅。

瓦剌多路兵馬入侵明境,目的很簡單,掠搶財物,但他們並不對大明的邊防和國土構成威脅。四路人馬中,除了也先一部,其他幾部不敢過於深入。

但當瓦剌入境的消息傳到北京紫禁城,王振的神經興奮了。

大明最能忽悠的太監,拉著皇帝去打仗,沒想到大錘給他開了竅

王振劇照

自從明成祖五徵漠北後,仁、宣期間,明朝廷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王振要再起兵事,讓人們知道,這個不是男人的男人其實很男人。

朝中大多數朝臣都認為對付瓦剌只需要慎固封守、堅壁清野,就可以抑止瓦剌人的入侵。王振不幹,他提出了一個天才的創意——御駕親征。

朱祁鎮被老師的點子誘惑了,皇宮的生活太沉悶,帶著幾十萬大軍去把蒙古人殺個落花流水,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

有點理智的臣子都持反對意見,自古皇帝親征,只有在兩種情形下才會發生:一是有必勝之把握;二是國家到了危難關頭,非皇帝出馬不能挽回局勢。此次瓦剌北犯,很明顯與兩種情況都沒沾上邊。可惜王振不這麼想,他要用親征來顯示和建立自己無上的權威。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五日,朱祁鎮宣佈御駕親征,命其弟留守北京,打開國庫,給每名士兵發銀一兩,從武器庫發出八十萬件武器和若干火 器,和王振組織了五十萬大軍(實數),帶上一大堆文武大臣,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

這是一支很奇怪的隊伍,一個小隊裡面的士兵第一天認識他們的戰友或是隊長,對發到手裡的武器也不熟悉,很多人拿著火器並不懂怎麼使用,只有口袋裡的那一兩銀子比較暖心。

大軍浩浩蕩蕩經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向大同出發,一路伴隨的是風雨飄搖以及隨軍大臣的滿腹牢騷,走了十天,大軍就缺糧了。

八月一日,明軍走到了大同,也先部也早已撤軍,而雨也一直下。朱祁鎮在大臣們不停的牢騷中也失去了繼續親征的興趣,王振只有選擇撤軍回師。

朱祁鎮親征,原本只會是歷史上的一出鬧劇,但王振在撤軍歸途中的一個舉措把鬧劇變成了悲劇。

由大同回北京的路有兩條:一條經紫荊關(今河北易縣),一條經宣府。經紫荊關的路雖遠,但比較安全;而從宣府,則大軍的側面容易暴露在瓦剌軍的攻擊下。 王振選擇了從宣府回京,理由很簡單,從紫荊關回北京,要路經他的家鄉蔚州,到時候五十萬大軍必然會踐踏到王振家鄉父老的田地,他王振可不能幹損害老鄉利益 的事。

也先在大同附近的大軍一直在監視著明軍的動向,得知明軍從宣府北側撤退,他知道戰機來了,立即率軍突入,跟蹤獵物。

大明最能忽悠的太監,拉著皇帝去打仗,沒想到大錘給他開了竅

八月十二日,朱祁鎮到了雷家站(今河北新保安)的時候,聽到了也先軍跟來的消息,王振神經一下短路,忘記他是帶著年輕的皇帝來出征的,也不組織作戰,拉著皇帝的手就跑,只想擺脫該死的天氣和蒙古人,回北京洗個熱水澡。

負責斷後的吳伯忠部被也先的追兵打了個大敗。成國公朱勇又率四萬眾阻擊,結果全軍覆沒,朱勇戰死,無法阻止也先追趕的步伐。

十四日,王振、朱祁鎮的大部隊撤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土木堡距懷來城僅二十里,有鑑於瓦剌人的步步逼進,兵部尚書鄺埜等人建議先選派精兵送朱祁鎮入居庸關,其他主力部隊斷後對付瓦剌大軍。王振拒絕這一機會。

十五日,瓦剌人包圍了土木堡,並嚮明軍發動了攻擊。明軍毫無抵抗力,兩軍對決成了一邊倒的屠殺。明軍死傷數十萬,幾十位當朝大臣犧牲,朱祁鎮被俘,那位王振則被氣憤的護衛將軍樊忠用大錘錘頭擊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