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抗疫日记: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讲述人 长沙市第八医院妇产科 何艳青

2020 年 3 月 8 日 星期天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一大早,我们居住的酒店就给医疗队员们送来很多节日礼物,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转眼间,我到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工作已经 25 天,现在进入医学观察期。过几天,我就要回家和我的家人团圆了。

想起在病房时,我每天穿脱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忙碌的穿梭做治疗,一遍又一遍的洗手。到下班时,脱下汗湿的衣服,取下口罩,呼吸着外面的空气,肚子早已在咕噜咕噜地响了,口干舌燥的,这时候更是不能放松警惕,做好了自身的清洁消毒后才可喝水进食,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回到酒店,夜深躺被窝里时,脑子里有几个声音在回响,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接生了成百上千的新生儿,从他们出生发出的第一声啼哭第一眼看到的那一个人就是我,即时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得,这是生的希望,是幸福的延续。而在这里,看着他们一张张憔悴的脸,有痛苦的呻吟声,无奈的叹息,用彷徨无措的眼神望着我时,我都微笑着安慰他们,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国家,相信党。我和他们聊聊家常,给与他们新生儿般的呵护,直到他们的双眉舒展开,我才进行下一个治疗。虽然我的操作技能不能与重症科室的护士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爱护及工作的认真负责。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从开始的熟悉工作很快过渡到适应工作,应对自如了。

在这里上班后每天回酒店,我都给爸妈报平安,他们一声声的叮嘱,让我不要担心家里,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好好工作,多为国家做贡献,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党员的我更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展现担当作为。虽然我们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

抗疫日记: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讲述人 长沙市第八医院 口腔科 章学诚

2020 年 3 月 6 日 星期五

因疫情需要一批志愿者坚守长沙火车站出站口,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主动请战长沙火车站驻点值守工作。长沙火车站是长沙的东大门,出站口每日客流量大,车次多,人员杂,近期正值返城高峰每天有 5 — 6 千人次出站,为坚守好这个重要驻点,我们为每位出站人员逐个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史、对体温异常者仔细排查登记并转诊疑似人员,24 小时随时待命。虽然辛苦,但想到能为长沙守卫好东大门也觉得非常值得。

记得 2 月 14 日,我接的第一个班上遇到一位云南小伙,手机遗失后在长沙流浪数日,在进站口排查时发现体温异常,复测体温仍高伴咳嗽,因言语不通我们只能通过 " 手语 "+" 口语 " 进行交流,了解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我们给了他水和食物并通知医院 120 将他马上收治排疑,后来我得知他经过医院检查、积极治疗,疑似被排除,人也逐渐恢复了健康,并联系上了家人,那一刻我真的很替他高兴,希望他能尽快和家人团聚。身为口腔医师的我,无法前往抗疫前线,但我一定要守好长沙的东大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抗疫日记: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讲述人 长沙市第八医院东院骨伤科 刘翠翠

2020 年 3 月 6 日 星期五

我来发热门诊工作已有三周多的时间,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或焦虑,或恐慌,我总是尽己所能照顾他们,安慰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感觉和以前在骨伤科病房很不一样,尤其是在发热门诊的第一个班让我记忆犹新。

我是这批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隔离区的,下午四点钟进行换防交接班,我两点半就去找护士长补充物资和熟悉各项流程及注意事项。虽然我们经过培训,但对隔离区依然充满未知。第一个班主要是照看两个发热病人。特殊时期,人们都待在家里不出门,而这两个病人是在街头流浪,被警察送过来。我穿上防护服,戴上眼罩面屏,听力和视力都变弱了。晚上光线较暗,给病人抽血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给操作增加不少难度。我当时心里默念要勇敢,不要怕。凭借多年的经验,我顺利完成所有标本采集。

下班回到宿舍,洗漱完都到凌晨 1 点多了,我终于可以睡觉了,谁知凌晨四点多就醒来了,再也睡不着,感觉自己进入失眠状态。

进入一线工作,要集中隔离,不能回家住。突然的环境改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我第二天又出现了腹泻等不适,幸好经过饮食调整、休息就好转了。

离开家这么久,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是想念家人,尤其是家里一岁多的宝宝。我非常感谢我的公公婆婆,把宝宝照顾得这么好,让我没有顾虑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们能尽快团聚,一家人开心去踏青,去放松心情。

通讯员粟青梅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