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天府 美麗鄉村」達州宣漢縣讓搬遷安置點成為“旅遊熱點”

「花開天府 美麗鄉村」達州宣漢縣讓搬遷安置點成為“旅遊熱點”

「花開天府 美麗鄉村」達州宣漢縣讓搬遷安置點成為“旅遊熱點”

藍莓谷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

四川新聞網達州3月12日訊(龔浩 胡果 記者 餘開洋)一排排白牆紅瓦的斜屋民居錯落排列,一塊塊庭前屋後的微田園青翠盎然,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通村新路房前繞過,慕名前來的遊客漫步其間。3月11日,走進宣漢縣雙河鎮藍莓谷易地搬遷點,一幅美麗宜居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宣漢縣聚焦“鄉村振興”,立足“安置點建在景區、安置點建成景點”的定位,將易地搬遷和廣廈行動與旅遊扶貧深度結合,夯實創建天府旅遊名縣根基,持續帶動全縣近9萬名貧困群眾依託景區脫貧奔康。

搬遷房進景區

陽光照耀下的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群山環抱,空氣清新,獨具土家特色的巴人山寨、民宿,掩藏在青山翠綠之間。

80歲的楊家瑞,是大窩村桑樹坪的原住村民。住在景區安置房的他,每天茶餘飯後都會和家人漫步在景區。談起桑樹坪的變遷,楊家瑞感慨萬千。“我利用自家的房屋辦起了農家飯莊和民宿,隨著景區知名度高起來,遊客也多起來了,生意也是越來越好,我們的收入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楊家瑞孫子楊輕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據瞭解,為保持搬遷安置點的景觀性,宣漢縣採用統規統建的方式對搬遷住房進行整體建設,確保其具有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充分融入景區。真正把搬遷安置點建成“景區遊客集散點”“景區特產交易點”和“遊客深度旅遊落腳點”。

目前,宣漢縣已在巴山大峽谷、馬渡石林關、峨城竹海等景區建設了15個搬遷安置點,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以上。

安置點變景點

“讓朝陽見證你們的愛情,在朝陽昇華你們的感情……”,2020年新年伊始,一個以愛情體驗為核心內容的主題樂園成為巴山大峽谷景區新的打卡地。

漆樹土家族鄉朝陽村位於巴山大峽谷腹地,自然風光奇秀,土家文化濃郁,2018年,該縣在朝陽村涼風埡集中搬遷點打造以“愛滿朝陽”為主題的黨建示範點,不斷提升景區整體品味,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助力群眾持續增收,使朝陽村真正實現全面小康、全面振興。

“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腰包鼓起來了。”該村朝陽山居老闆吳二娃見證主題樂園的建成,瞅著遊客一天天多起來高興不已。

宣漢縣立足“一個搬遷安置點就是一個景點”的目標定位,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宣漢喀斯特地形地貌的自然風光,高標準、嚴要求打造好觀光風景,合理佈局觀光道路、觀景臺等配套設施,使搬遷安置地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景點。

目前,已將12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打造成景點,其中,君塘鎮洋烈新村安置點被評為AAAA級景區,雙河鎮藍莓谷等6個安置點成功評為AAA級景區,年接待遊客120萬人次以上。

家園成致富樂園

“自從藍莓谷建成以後,我不僅在園區務工掙錢,流轉的5畝土地也得到了分紅,現在月均增收1千多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雙河鎮大田村的一位王姓村民對記者興奮地說。

與易地搬遷點僅一步之遙的藍莓谷基地,現已發展成集休閒、觀光、採摘為一體的藍莓谷景區。園區的建成不僅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更成為群眾宜居宜業的新家園。

近年來,宣漢縣積極探索景區與脫貧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安置點建成致富家園,讓搬遷群眾既“安居”又“樂業”。建立“片區貧困勞動力資源數據庫”,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到景區務工,把貧困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實現“一人務工、全家脫貧”。同時,該縣突出能人培育和帶動引領作用,積極鼓勵引導農業科技人員、返鄉農民工、工商業主“三類人才”進入景區創業致富,通過“能人+貧困戶”“經合組織+貧困戶”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圖由宣漢縣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