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說起過年在大家印象中是放鞭炮,看春晚,閤家歡。相信許多朋友都聽過關於“年獸”的傳說,而且不止一個。在許多古籍記載中“年獸”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小柯縱觀古籍與歷史,在許多古籍中的獬豸[xiè zhì]一獸,可能是“年獸”的來源。

正文

獬豸[xiè zhì]一獸在《異物志》、《後漢書·輿服志下》、《說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記載,傳說是似牛有著獨角的瑞獸,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漸漸演變成似羊、似麟、似獅的奇獸。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而年獸在許多傳說中是“形若獅子而獨角,出則傷人畜,以鞭炮驅之”這與獬豸[xiè zhì]的“瑞獸”屬性並不相符。可見年獸並非獬豸[xiè zhì],小柯認為年獸應該是獬豸[xiè zhì]的一個變種。

年的來歷

咱們先來扒一扒“年”的來歷,在記載中“年”是西漢時期天文學家落下閎所創。在西漢初期使用的是先秦的歷法,時間上差異甚多,後來漢武帝劉徹尋求天下天文學家。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落下閎經過同鄉的建議參加改歷工作,經過重重落下閎將24節氣納入曆法,奠定了春節的基礎原型。此後人們稱呼其為“春節老人”,並把正月初一定位“元旦”、“新年”,自此之後“過年”、“春節”的習俗一直沿用至今,看到這裡的看官應該在想這與“年獸”有什麼關係?稍安勿躁,咱們先來從年獸本身分析。

年獸似獅而獨角

獅子這一動物,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是不存在的,相信有人看到許多古建築之中都有獅子的造像,其實在西漢以前我國古代是沒有石獅這一說的。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知道西漢外交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出使西域後,獅子的形象才進入我國,也是從那時候古人看獅子威武雄壯,才漸漸用一些關於獅子的雕塑、石刻。

在大家印象中常常有“拿朕的虎符去掉朕的百萬雄獅”之類的話,這也是西漢之後才有的梗,可見年獸的歷史應該在西漢之後,而似獅的獬豸[xiè zhì]也是在此時漸漸有人想象出來。而鞭炮的來歷要比獅子可晚的多。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獬豸判官服

獬豸[xiè zhì]作為古代神話中最為正義之獸,在北宋時期漸漸引入官場,那時候的判官,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法官。古代統治者們希望判官們正直、正義、維護律法......

所以判官的官府漸漸變成上面印有獬豸[xiè zhì]的模樣,而民間老百姓們可以說最常見的就是各類判官。看見官服上印著有一獸,有心之人杜撰成一個獬豸[xiè zhì]的變種“年獸”也無不可能。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鞭炮

古代沒有鞭炮的時候常常於燃燒竹子來祈求平安,所以鞭炮也叫爆竹這一雅名,自古就有年”闖入某村,巧遇穿紅衣驅之”,這個紅衣者應該就是“春節老人”。

自從春秋時期火藥發明後就常常用於軍事,平民百姓家能用的起才怪,直到北宋才漸漸進入到民間百姓家中。由石獅原型的來歷、傳說結合來看,年獸編纂者的出現肯定還要晚於北宋。

細探小時候傳說中的年獸,原來就是封建統治者的象徵

由以上種種來分析,獬豸判官服、鞭炮都是北宋時期引入大眾視野,結合獬豸[xiè zhì]、獅子,才可能有了“年獸”一物,而且年獸並不是一隻,在各地傳說中都有年獸的蹤影。

可不可以說這是古代人們對於當時封建社會的一種反感,才杜撰出了“年獸”這一邪惡的形象,與正義獬豸[xiè zhì]相反卻極為相似。

可見這一個在封建統治者眼中的瑞獸放在平民百姓心裡卻像是洪水猛獸一樣。或者說封建統治者在平民百姓眼中就是洪水猛獸的象徵。

--------------------------------

小柯百味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