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抬頭

今天是2月24日,農曆庚子年二月初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農曆二月初二,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現在,二月二一般被稱為“龍抬頭”。

農曆二月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

蛇、蚯蚓、青蛙等動物,

一到冬天便冬眠起來。

當天氣轉暖,驚蟄來到,

冬眠的動物被雷聲驚醒,

紛紛出來活動。

先民們期望龍出來

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

期望著豐收。

於是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

其歷史沿革悠久,

最開始時,它並不叫“龍抬頭”。

節日沿革

2月24日

二月二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

伏羲“重農桑、務耕田”,

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親耕農田”。

到了周武王時,

每年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

皇帝親自耕種,皇后送飯,

號召文武百官親耕,

以勸農桑。

後來,歷朝歷代都有沿續這一習俗。

表達雍正皇帝“勸課農桑”深意的《御製耕織圖》之一

唐代時,二月二是“迎富貴”的日子,

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

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

宋代宮廷在二月二這天也有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

二月初二時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

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

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

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

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

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

這一活動既是“嚐鮮兒”,

又有娛樂,

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

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

並沒有和“龍抬頭”聯繫在一起。

到了元朝,

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

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中寫道:

“二月二,謂之龍抬頭”。

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

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

明朝時,二月二還增添了

“燻蟲”、“炒豆”的活動。

到了清朝,二月二龍抬頭時,

習俗、飲食都更加豐富了。

節日習俗

2月24日

二月二又稱龍抬頭,

其中的很多習俗都和龍有關。

祭祀龍神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

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

降雨的多少直接關係到

一年的莊稼的豐歉,

因此,

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

二月初二日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

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

同時唱大戲以娛神。

引田龍

每當二月二到來,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

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

或河邊挑水,

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

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

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

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

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剃頭

龍抬頭這天流傳著二月二

“剪龍頭”的習俗,

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

叫“剃喜頭”。

特別是男孩子,

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

據說在這一天理髮

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

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二月二,照房梁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

點著蠟燭,

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

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

敲龍頭

這一天,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

把龍喚醒。

《遼中縣誌》中記載民國時這一敲龍頭習俗:

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

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

吃龍餅

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

這一天,要吃“龍鬚麵”。

為取吉利,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叫吃“龍子”,

吃餛飩叫吃“龍牙”,

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

稱“龍鱗餅”。

節日詩詞

2月24日

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

此時,正值春天。

詩人們用筆墨表現春天的美好。

其中,也可瞭解“二月二”的歷史習俗。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

宋·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徵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親。

《二月二日席上賦》

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節日寄語

2月24日

二月二本來是一個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可是,因為肺炎疫情,

我們還需要待在家裡,再等些時日。

可喜的是,

全國各地的疫情態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許多地方出現了零增長。

這個2020年,過得著實有些艱難。

一切終章,皆是序曲。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

不如我們從頭開始。

此後,願你

學習抬頭

愛情抬頭

健康抬頭

事業抬頭

願山河無恙,從頭開始,萬物向陽。二月二,龍抬頭

今天是2月24日,農曆庚子年二月初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農曆二月初二,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現在,二月二一般被稱為“龍抬頭”。

農曆二月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

蛇、蚯蚓、青蛙等動物,

一到冬天便冬眠起來。

當天氣轉暖,驚蟄來到,

冬眠的動物被雷聲驚醒,

紛紛出來活動。

先民們期望龍出來

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

期望著豐收。

於是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

其歷史沿革悠久,

最開始時,它並不叫“龍抬頭”。

節日沿革

2月24日

二月二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

伏羲“重農桑、務耕田”,

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親耕農田”。

到了周武王時,

每年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

皇帝親自耕種,皇后送飯,

號召文武百官親耕,

以勸農桑。

後來,歷朝歷代都有沿續這一習俗。

表達雍正皇帝“勸課農桑”深意的《御製耕織圖》之一

唐代時,二月二是“迎富貴”的日子,

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

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

代宮廷在二月二這天也有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

二月初二時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

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

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

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

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

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

這一活動既是“嚐鮮兒”,

又有娛樂,

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

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

並沒有和“龍抬頭”聯繫在一起。

到了元朝,

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

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中寫道:

“二月二,謂之龍抬頭”。

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

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

明朝時,二月二還增添了

“燻蟲”、“炒豆”的活動。

到了清朝,二月二龍抬頭時,

習俗、飲食都更加豐富了。

節日習俗

2月24日

二月二又稱龍抬頭,

其中的很多習俗都和龍有關。

祭祀龍神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

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

降雨的多少直接關係到

一年的莊稼的豐歉,

因此,

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

二月初二日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

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

同時唱大戲以娛神。

引田龍

每當二月二到來,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

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

或河邊挑水,

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

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

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

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

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剃頭

龍抬頭這天流傳著二月二

“剪龍頭”的習俗,

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

叫“剃喜頭”。

特別是男孩子,

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

據說在這一天理髮

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

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二月二,照房梁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

點著蠟燭,

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

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

敲龍頭

這一天,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

把龍喚醒。

《遼中縣誌》中記載民國時這一敲龍頭習俗:

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

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

吃龍餅

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

這一天,要吃“龍鬚麵”。

為取吉利,吃水餃叫吃“龍耳”,

吃米飯叫吃“龍子”,

吃餛飩叫吃“龍牙”,

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

稱“龍鱗餅”。

節日詩詞

2月24日

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

此時,正值春天。

詩人們用筆墨表現春天的美好。

其中,也可瞭解“二月二”的歷史習俗。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

宋·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徵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親。

《二月二日席上賦》

宋·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節日寄語

2月24日

二月二本來是一個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可是,因為肺炎疫情,

我們還需要待在家裡,再等些時日。

可喜的是,

全國各地的疫情態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許多地方出現了零增長。

這個2020年,過得著實有些艱難。

一切終章,皆是序曲。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

不如我們從頭開始。

此後,願你

學習抬頭

愛情抬頭

健康抬頭

事業抬頭

願山河無恙,從頭開始,萬物向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