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00后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关政策对于网络游戏怎么管理呢?

民間荊竹


把网游比喻成“精神毒品”一点也不为过,它具有极强的诱导、蛊惑力,对于那些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还不太强的孩子,这种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方式,将会很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精神上的需求,从而不断地侵占思想空间,以至于无法摆脱而乐此不疲,长期沉溺在网游中,必将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会荒废学业;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网络游戏上,对身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易形成心理孤僻、思想极端,易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自从有网络开始,这种影响就已经不可避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影响,家庭和学校自然是责无旁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正确引导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国家有关部门更应该制定出相关强制性措施减少网游对青少年的毒害。

一、对网络市严格监管。对商家开发的游戏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不能为了追逐利润而不择手段,专门利用青少年的不成熟和好奇心,把他们引入网游歧途。

二、对于氪金游戏要敲定上限,对每天的充值金额和充值总金额要设定一个额度,如果超过此额度,游戏将自动下线,并在一定时间内此帐号无法重新登陆。

三、实行实名制绑定人脸识别登陆,严禁未成年人登陆游戏,对于那些放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不良商家要恶劣打击,决不估息。

四、设定游戏时间,如周一至周五每天12小时,周六和周日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且晚上10前必须下线。

五、实行未成年人实名制绑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登陆网游必须填写监护人手机验证码,以取得监护人的认可。

六、从严从重打击色情、暴力、赌博游戏,这种力度必须是罚之破产、牢底坐穿的力度。

这仅代表本人观点,谢谢!


小平头Ttiao


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的孩子就是一个00后,对游戏爱不释手,让我颇为头疼。

00后出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产品层出不穷,从刚出生他们就接触电子产品。记得小时候一两岁时起,只要孩子一闹,大人就拿出手机放上音乐,你就马上安静下来,以后一点点的改成放动画片,可以说00后几岁的时候,就比一般成年人手机玩的明白。

他们自己回注册账号,自己组队,知道怎么打策略,我是一个游戏空白,孩子玩游戏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一有时间马上就拿起手机来玩,因为这个我说了他很多次,甚至有几次差点动手打他,抱着手机就不爱释手。

现在又赶上疫情宅在家里,手机成了他唯一娱乐工具,不让他玩你说在家里出不去,待着确实无聊,让他玩吧还担心他的眼睛,本身已经三百多度近视了,时不时的叮嘱他,歇一会,歇一会,他口里答应,就是不放下手机,真是又生气有担心。

所以现在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游戏的管理力度,对那些有暴力、色情类的游戏,严格限制,家长都怕孩子在网上学坏了,也怕网络上的骗子给他们骗了,时不时听到新闻,十来岁孩子给主播打赏几万了,玩游戏充值几万了,让人触目惊心。所以我老叮嘱孩子,玩游戏别充值,看被骗了。

因为这个手机游戏,多少家长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保护保护未成年,保护祖国的未来。





心似朝阳


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网络游戏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用户实名注册系统,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实名注册的新增用户提供游戏服务。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网络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对用户提供的实名注册信息,网络游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存、保护,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

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刘不帅1


掐指一算,第一批00后也已经成年了,其余的00后们也在成年的路上狂奔,先感叹一句,90后已经老了。

至于00后为何沉迷于游戏,我个人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回想我的小时候,那时候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用来打游戏的。

家长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在探索欲极强的年纪,自然需要有方向去消磨时间,这个时间段不是家长的陪伴,孩子只能自我选择。

游戏行业的发展其实一直很吸引人,最开始的游戏厅,到网吧,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游戏从未消亡,所有人都知道沉迷不好,但是成年人就能做到完全克制自己?试问烟酒。

所以我认为,更多时间沉迷游戏不仅仅是孩子的错,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做了些什么是最需要思考的。

至于政策,自然会对未成年做一些限制,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个人信息交易泛滥的年代,想弄一个身份证号防沉迷其实很简单。

别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没有尽到责任,孩子投入游戏的怀抱又去苛责孩子,成人的世界我们已经不负责任,不要再用同样的方式和借口去伤害孩子,如果真的看到有人沉迷于游戏,请多陪伴,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没意思。



不良徒弟


我认为现在00后玩游戏,把学业和游戏主次不分。大多是因为自制力弱,家长的管控教育不得当。现在学业的沉重有压力,孩子通过玩游戏来释放自己。

关于国家,最新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游戏用户从身份验证,游戏时长,付费,适龄提示等六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事实上,许多游戏公司的自律性规定已经比通知更严格了,以腾讯游戏为例,未成年人每日21时至次日8时禁止游戏,未满13周岁每日限玩一小时,13至18周岁每日限玩两小时,(法定节假日没有特殊规定)。

《通知》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规定。游戏公司不得为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八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词充值不超过50元,每月充值不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不超过100元,每月充值不超过400元。

等等


阿超爱追剧


游戏可以说是精神鸦片,不仅仅是00后,从80后开始一直到现在,一代代青少年的身心被困在虚拟世界里开始了荒废人生的奇幻之旅。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从而影响学业和业余爱好,并且更严重的是很多大龄青年玩了多年以后也依然难以摆脱游戏的蛊惑,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从而无心工作和社交。导致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个人认为应该由国家部门强制性限制游戏对年轻人的毒害。

第一:必须实名制绑定人脸识别登录游戏,以禁止未成年人登录

第二:打击氪金游戏,每天充值与总充值均不得超过一定数额

第三:周一到周五每天游戏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周六周日不得超过6小时,晚上12点到早上8点不允许运营游戏

第四:坚决从严打击色情暴力赌博游戏!


菜鸡1号


游戏可以说是精神鸦片,不仅仅是00后,从80后开始一直到现在,一代代青少年的身心被困在虚拟世界里开始了荒废人生的奇幻之旅。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从而影响学业和业余爱好,并且更严重的是很多大龄青年玩了多年以后也依然难以摆脱游戏的蛊惑,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从而无心工作和社交。导致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个人认为应该由国家部门强制性限制游戏对年轻人的毒害。

第一:必须实名制绑定人脸识别登录游戏,以禁止未成年人登录

第二:打击氪金游戏,每天充值与总充值均不得超过一定数额

第三:周一到周五每天游戏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周六周日不得超过6小时,晚上12点到早上8点不允许运营游戏

第四:坚决从严打击色情暴力赌博游戏!


三和刀客


沉迷网络游戏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刚开始我们家的00后,只玩些小游戏,成绩优异,年年三好学生,家里奖状都贴满了墙。一直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或许就这张光荣榜,让她迷失了自我。虚荣心膨胀,后来渐渐的受同学们的影响,知道了王者荣耀。一发不可收切。

平时同学们一般的话题她也说不上话,成绩好也受到孤立?唯有游戏里让她成为优异者,成绩慢慢下降,降到本可以被录取到重点中学的她,勉强上了个三流高中,老师很敬业,她还是活在游戏里。经常深夜里看她在客厅里,玩的不亦说乎,只有在数落下,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回卧室睡觉💤

赶紧开学吧!学校里不让带手机。

网络游戏还是要有点整改措施

否则会耽误孩子一生

有的游戏过于血腥暴力

沉迷于此

网络上因为要钱打游戏杀亲人的比比皆是

控制和引导必须滴




故梦难回


大家好,我是猫宁游戏解说,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00后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游戏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年纪小对于各种事物都会有好奇心,这是好事,如果仔细观察引导,说不上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赋,从而走向成功,尽可能的远离游戏

  1. 从家庭方面来说

一个孩子以后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其实大多数原因来自于父母,父母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引导沟通,导致孩子太过于沉溺网络游戏而影响生活。孩子喜欢玩游戏,至少也规定一个时间段。

现在不可否认的是,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了过一个好的生活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把压力最大的一面留给自己,把最好的给了孩子,但是作为00后来说,现在都已经成年,都会成为以后社会的顶梁柱,是时候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了,不要过分宠爱和溺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太过于沉溺网络游戏,终归会被时代淘汰。

2.从生活环境来说

周边多多少少的朋友都会玩游戏,这个时代不仅仅是00后,80后,90后玩游戏的也多的是,玩的少的是放松身心,玩的多的可能就会沉迷于游戏世界,从而不喜欢接触真正的世界里面的东西,太过于执着于游戏。

3.国家的部分支持

玩游戏不一定不行,现在国家缺乏电子竞技人才,有的人可能就是有游戏天赋,现在很多知名的职业选手,主播很多可能都是曾经家长眼中的坏孩子,但是现在肯定能父母的荣誉,有的为国争光,有的年薪上千万,还有的经常做慈善

建议

  1. 最好的就是国家或者游戏方出台政策,周一到周五可以允许3-4小时的游戏娱乐时间,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周六周天休息涨到6小时,节假日特殊时间直接不允许登录,多走走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别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
  2. 现在手机都有健康使用时间,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而且手机也有提示。

猫宁游戏解说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

建国家级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

近年来,大型游戏厂商开始尝试构建多种技术手段,以预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各类游戏防沉迷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利用人脸识别、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等技术手段对青少年用户的游戏时长和付费行为进行管理。

目前各大游戏厂商自研的游戏防沉迷系统,尽管有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数据孤立、自我监督的问题,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我在调研时了解到,有的学生在手机上下载了18个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单一游戏厂商建立的防沉迷系统,显然是失效的。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

  1. 是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目前,游戏用户实名注册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号、身份信息等多种方式。但实际使用中,不少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号、微信号注册游戏账号,导致针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地。为此,《通知》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2. 是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具体标准主要是从合理分配未成年人日常作息时间角度提出,除去正常睡眠、学习、用餐及文体活动时间外,区分节假日和其他时间,对游戏时段时长予以限定。这一规定既是对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的要求,也是对监护人履行未成年人监护义务的指导。

3.是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主要参考《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以及有关方面就家长对孩子使用网络游戏消费限额意愿进行的抽样调查,并适当考虑目前未成年人实际付费状况。

4.是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随着网络游戏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在题材、内容、玩法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体验的问题。《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从多维度综合衡量,探索对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帮助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等更好区分网络游戏,引导未成年人更好使用网络游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适龄提示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分级制度,决不允许色情、血腥、暴力、赌博等有害内容存在于面向成年人的游戏中。

5.是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约束和陪伴陪护,有关制度的落实必然会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