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安防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根據建築物的具體結構、環境條件和目標對象正確合理地配置和調試攝像機畫面,即便攝像機的分辨率再高,系統的技術水平也達到最高標準,但攝像機的圖像一旦出現俯視、側視、逆光、有效畫面小,甚至出現盲區和死角等問題時,監控圖像還是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和作用。

那麼,在工程實際中,攝像機的配置及畫面調試經常會遇到哪些直接影響到圖像質量的有效性問題,以及採取什麼樣措施加以改進和提高圖像質量的有效性呢?

01、攝像機的配置應合理規範

  安防攝像機的配置應合理、規範和統一,做到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如果你對技防標準中有關監控圖像的使用要求做了全面、仔細認真分析後,就會發現,安防監控圖像按其顯示的細節程度和所反映的對象特徵要求,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能顯示人的面部特徵或機動車牌號,二是能顯示人的體貌特徵和人員的活動情況,三是能顯示某個特定區域或場地人員或車輛的活動情況和人員及車輛的行為特徵。從中也可看到,不是所有地方的監控圖像都要能清晰顯示人的面部特徵的,攝像機的監控範圍主要取決於所要反映的對象特徵決定的。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以上表格內容表明,第一層面或者說要求最高的是對院區周界出入口和建築物出入口的圖像,要求能清楚地顯示進出人員的面部特徵及機動車牌號,為此,每臺攝像機的視場角最小,監視範圍都在數米以內(不超過10米);第二層面是對建築物內部走廊、通道的圖像,要求能顯示人的體貌特徵及活動情況,為此,每臺攝像機的視場角適中,監視範圍一般都在10多米(不超過20米);第三層面或者說要求相對較低的是對停車場通道、道路主幹道、停車場、廣場、大廳、周界等的圖像,只要求其能顯示人員及車輛的活動即行為特徵,為此每臺攝像機的視場角最大,監視範圍一般都在數10米至100多米(不超過200米),如果是監視某個區域的,每臺攝像機監視範圍都為數10平方米到100多平方米。

02、出入口的監控圖像不應有盲區或死角

  為確保出入口的監控圖像不應有盲區或死角,出入口攝像機的配置要視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案,首先應瞭解相關情況,一是要看安裝攝像機的出入口有無逆光問題存在,二是要看安裝攝像機的出入口的內部結構是個直通道還是兩側有一定牆面寬度的出入口(如廳或大堂)。然後根據以上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方案。如果出入口無逆光問題存在,出入口攝像機宜對著出入口方向安裝,讓攝像機監看進入出入口的人員,且為了保證監看圖像不出現上述盲區問題,要讓出入口的邊框都能顯示在顯示器上,見圖一。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如果出入口有逆光問題存在,為了避免圖像出現逆光,攝像機宜揹著出入口方向安裝,讓攝像機監看離開出入口的人員,此時,還要注意區分出入口的內部結構是怎麼樣的建築,如果出入口的內部結構是個寬度在3m至4m的直通道,人離開出入口必須要走過這個通道的,則可安裝一臺攝像機,監看出入口內部的直通道即可;如果出入口內部是有一定寬度的一塊區域,類似一個大堂或廳的情況時,為避免安裝一臺攝像機時有人會緊帖著出入口的兩邊離開出入口,導致監視圖像出現盲區或死角問題存在,此時,就應安裝二臺或多臺攝像機,通過二臺或多臺攝像機互補各攝像機的盲區或死角,實現圖像全覆蓋地顯示離開出入口的人員。見圖二、三所示。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03、加大有效畫面和景深範圍

  每幅圖像要突出所要監視目標的這個主題,即有效畫面。這裡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安防監控圖像的主題或者有效畫面不一定都要顯示人員的面部特徵的,如上所述,有的要顯示人的臉部特徵,有的要顯示人的體貌特徵,而有的只要顯示人員或車輛的活動情況,即行為特徵。一旦主題明確了,畫面就應突出與主題有關的畫面,無關的畫面,應該儘量少出現,甚至可以不出現。

我們經常會遇到監控圖像有效畫面太小的問題,如監看出入口的圖像,經常會因為出入口兩側牆體的顯示畫面過多或過大,而要看的、需要重點關注的出入口畫面卻不大,即顯示圖像未突出出入口這個主題,導致進出出入口人員的畫面太小,人的臉部特徵看不清楚;再如監看走廊通道的圖像,也是因為通道兩邊的牆體及天花板的畫面太多或太大,真正是長廊或通道的畫面卻反而不多或太小,導致在長廊或通道內行走人員的體貌特徵及活動情況看不清楚。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對此,出現類擬圖像有效畫面不夠的情況,我們是可以通過調整攝像機焦距加以克服,從而達到足以能辨別目標特徵的畫面要求。但是,在解決了一個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引起另一個問題出現。因為一個理想的圖像,除了要有上述能足以辨別目標特徵的有效畫面外,還要有一定的景深範圍。參與過畫面調試的人都知道,圖像的有效畫面與景深範圍是一對矛盾體,有效畫面大了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景深,另外,有效畫面過大後會使移動目標運動速度太快,圖像中出現的人或車輛的時間很短,一閃而過。最終會導致需要取證時,停格截取目標特徵的畫面看不清楚。所以,有效畫面不是越大越好。

  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圖像有效畫面和景深範圍二者關係,在安防監控圖像的畫面調試中,圖像的有效畫面只要求能看清監視目標的特徵,能正確辨別人或車輛的特徵了就夠了,不需要太大,太大後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景深,影響到對人員或車輛的運動過程的特徵觀察。而對人員或車輛的運動過程的特徵觀察也是安防監控內容的一部分。圖像有效畫面和景深範圍的利弊關係如圖四、五所示。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04、避免圖像出現俯、側視現象

  技防行業標準有規定,安防攝像機的安裝高度,室內不宜低於2.5m,室外不宜低於3.5m,這主要是為了避免攝像機安裝過低後會影響到人的正常行走或車輛的正常的行駛。但在實際安裝中,如果僅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出現,將攝像機的安裝高度控制要求範圍以內,不注意圖像的視角問題,圖像會出現俯視或側視問題,而圖像一旦出現俯視或側視問題,監控圖像就起不到辨別目標特徵的作用。

圖像出不出現俯、側視問題,關鍵看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的夾角大小(即視角大小),這個夾角分垂直夾角和水平夾角(垂直夾角為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形成的高低角、水平夾角為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正面方向形成的水平角)。實際表明,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形成的垂直夾角≤30°時,圖像基本不出現俯視現象。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正面方向形成的水平夾角≤45°時,圖像基本不出現側視現象,攝像機的安裝角度達到了以上要求後,通過圖像顯示基本能反映所監視目標的正面特徵。當然,這些夾角越小對改善圖像的俯、側視現象就越有益,見圖六、七。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針對以上涉及到的兩個問題和要求,即要不影響人員正常行走或車輛行駛,攝像機的安裝高度就不宜太低,又要保證圖像不出現俯、側現象,攝像機的指向與監視目標的夾角就不宜過大,對此,最好或者最妥當的解決辦法是將攝像機與監視目標的安裝距離稍遠些,不要過近。實踐經驗表明,一般室內二者之間距離不宜小於3.5m,室外二者之間距離不宜小於4m為好。但二者之間的距離也不宜過大,距離大了儘管對改善圖像的俯、側現象有利,但會因為二者之間的距離大後會導致所監視目標受二者中間部位出現其它異物的遮擋概率加大。

05、出入口攝像機的安裝朝向保持一致

  大家應該知道,當建築物的同一個部位存在多個出入口時,如果在各自出入口上安裝的攝像機朝向不一致,就有可能會給圖謀不軌者有機可乘,造成由攝像機監看的圖像全部是人的背影畫面,顯示不到人的正面圖像(那就更談不上分辨人的臉部特徵了)。這個問題也是技防工程從業單位在工程建設中經常不注意時會發生的。根據建築物出入口所處的位置,可分為三種部位的出入口,一是周界或院區出入口,二是建築物與外界相通的出入口,三是室內樓層出入口,即電梯廳和樓梯口。

對於周界或院區出入口的攝像機安裝朝向,一般以監看進入出入口的人員或車輛的朝向為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監看進入出入口的圖像比離開出入口的圖像的效果要好,另一方面攝像機裝在本轄區內比裝在轄區外的可行性高(轄區外一般不讓自行安裝攝像機)。對於建築物與外界相通的出入口的攝像機安裝朝向,一般為了避免逆光,宜背向出入口以監看離開此口人員的安裝朝向為好。對於監看室內樓層出入口的攝像機安裝朝向,只要求一致,並不強調朝向一定要如何,這裡還需要指出的是,室內樓層出入口攝像機的安裝朝向要一致,是指每個樓層所有出入口攝像機的安裝朝向要一致,並不意味著層與層之間所有出入口的攝像機安裝朝向也要一致,層與層之間出入口攝像機的安裝朝向可以不一致。有了這三種部位出入口攝像機安裝朝向一致的做法,就能確保任何一個進出周界或院區的人,至少能攝取其三幅正面圖像,如果僅是進出樓棟建築物的,也至少能攝取其二幅正面圖像。

監控攝像機的配置和畫面調試建議

  綜上所述,影響圖像質量有效性的因素很多,除與大家熟知的攝像機清晰度和其他技術參數有關外,還與攝像機安裝和配置的數量、位置、角度、光線以及畫面的調試等都有直接關係,其中哪一個環節發生問題,監控圖像都會影響到實際效果。

在安防工程建設中,工程技術人員在選擇技術性能良好的攝像機的同時,還要充分重視對攝像機的配置及畫面調試問題。在設計和施工中,只有通過結合建築物的具體建築結構、環境條件和目標對象,通過反覆認真地比對、摸索、總結,才能使每個攝像機的配置和調試恰到好處,從而取得最佳的安防監控圖像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