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大国有王霸之策,小国论存亡之道。在战火纷飞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各方势力纷纷参与中原逐鹿,不断有新的国家建立,当然也有国家灭亡。这是一个武力至上的时代,大国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对小国家进行战略压榨,甚至吞并。作为小国家,必须得时刻保持正确的施政方针,以求在与大国博弈中,获得生存。

西燕与翟魏就是当时的小国家,它们从成立开始,就受到旁边大国的威胁。直白地说,西燕与翟魏就是一对难兄难弟,无论是南边的东晋,还是北方的后燕,甚至不断崛起的北魏,都可以轻易地消灭他们。作为西燕和翟魏的统治者,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之道,然后在残酷的竞争中活下来。卧榻之旁岂容别人酣睡,后燕和东晋也在寻找机会来吞并这些小国,让自身的实力变得更强,这就客观上加重了西燕与翟魏的危机。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说起西燕,它是在前秦崩溃之后的废墟上成立的,当时的统治者叫慕容泓。因为慕容鲜卑部落里的权力争夺,让西燕的统治者走马观花般换了几任,直到慕容永登上皇位,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同时西燕在慕容永的治理下,统治区域最大,当然国力也是最强。不过西燕的国力相对于东晋和后燕,却要弱小很多,得时刻处理好与二者的关系,避免遭到祸患。

至于翟魏,它也是在前秦灭亡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与西燕不同的是,翟魏的建立者不是慕容鲜卑人,而是在中原地区不常见的丁零人。丁零人也就是敕勒人,祖居在贝加尔湖附近。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大乱时,有一部分丁零人也像其它的胡人部落那样,向中原腹地迁移。由于内迁的丁零人本来就不多,所建立的翟魏实力也就不强。从某些意义上说,翟魏的国力甚至比西燕还要弱。在与东晋和后燕周旋时,翟魏有时还要仰仗西燕的适时援助。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由于后燕建立者慕容垂的毕生目标,是恢复大燕,继而统一整个北方。同时东晋的历代皇帝,大多也想进行北伐,从而统一整个华夏。这就导致了西燕和翟魏,面临着与旁边的大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因为局势如此严峻,让西燕和翟魏的统治者,绝不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不过可惜的是,西燕皇帝慕容永和翟魏天王翟辽,都犯下了战略错误,导致翟魏和西燕相继灭亡。

西燕和翟魏面临的战略危机,或许源自于周边恶劣的战略环境,但更重要的是与他们的统治者,所做出的错误行为有关。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小国家西梁,在西魏和陈朝的夹缝中,过得怡然自得,就源自于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一:西燕和翟魏的统治者反复无常的行为,既惹怒了后燕,也得罪了东晋。

面对东晋与后燕两大强国的威胁,正确的做法是拉拢其中的某一方,去对抗另一方,或者等距离外交,维持战略均势。可是西燕的皇帝慕容永和翟魏天王翟辽,都做得很差。慕容永惹怒了后燕皇帝慕容垂,却没有与东晋建立良好的关系。而翟辽则做得连慕容永都不如,他干脆同时惹怒了后燕与东晋,引来两大强国的攻击,岂有不亡之理。

起初西燕皇帝慕容永因为畏惧后燕强大的实力,向后燕皇帝慕容垂俯首称臣。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因为可以趁着称臣的时机,大力发展自身的实力。等到实力强大了,再摆脱后燕的牵制。北魏的统治者拓跋珪就是这样做的,他极尽可能地与后燕搞好关系,然后借助后燕的力量来壮大自身的实力。后来北魏的实力,甚至能够与后燕平起平坐,反而威胁起后燕了。因此慕容永向后燕称臣的策略是必要的,也符合自身的利益。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遗憾的是,不久慕容永就改变了主意。他率众东归,攻打符丕的同时,不再向后燕俯首称臣。由于慕容永进展的非常顺利,没费多大力气就击败了符丕。于是他自信心爆棚,在长子城正式登基称帝。这样一来,在慕容垂的心中,慕容永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应该趁早消灭,不要让其得势。况且西燕与后燕,还有作为慕容鲜卑所建立国家的正统之争。至此西燕成了后燕必须消灭的对象,一旦时机成熟,后燕会立马出兵攻打西燕。

对于翟魏天王翟辽,则更是反复无常,这或许与翟辽崛起的经历有关。昔日翟辽走投无路时,投奔黎阳太守滕恬之。滕恬之非常信任且宠爱他,他却暗地里挖滕恬之的墙角。翟辽最后背叛了滕恬之,并且占据了黎阳,这让他从背叛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从此以后翟辽开启了在东晋与后燕之间,反复示好与背叛的行为。后燕皇帝慕容垂曾对部下说:“翟辽仅仅拥有一个城池的部众,就敢做出反复示好与背叛的行为,必须要去讨伐他。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翟辽的行为引起了慕容垂的厌恶,后燕准备起兵攻打翟魏。按道理说,翟辽得罪了后燕皇帝慕容垂,那么必须与东晋和好,然后借助东晋的力量来对抗后燕。然而翟辽并没有这样做,在得罪后燕的同时,也没有处理好与东晋的关系。翟辽不仅收纳了东晋的叛将张愿,而且还派自己的部将进犯东晋的城池。翟辽进攻东晋没有获得任何收获,反而被东晋将领朱序打得大败,损害了本就不强的国力。更严重的是,东晋已经视翟魏为敌手。当后燕进攻翟魏时,东晋将会选择袖手旁观。

由于翟魏天王翟辽的反复无常,引来了东晋与后燕的攻击。此前翟辽还想派使者向慕容垂请罪,缓和与后燕的关系。可是慕容垂早就厌恶翟辽了,便给予了拒绝,并且斩杀了使者。同样地东晋方面也非常痛恨翟辽,先是朱序派遣北府兵名将刘牢之击溃了翟辽之子翟钊,后来又打败了翟辽本人,导致翟魏从此一蹶不振了。不久翟辽就病逝了,其子翟钊继位。鉴于翟魏已经衰弱不堪,后燕皇帝慕容垂决定发兵攻打翟魏。翟钊并不是英明之君,在慕容垂的强大攻势下,翟魏很快就灭亡了。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西燕和翟魏的迅速灭亡,一方面是因为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它们统治者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严重刺激了旁边的大国。倘若西燕和翟魏能够交好旁边的大国,然后合理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那么不仅不会迅速灭亡,还会活得很滋润。

二:面对东晋和后燕的威胁,翟魏和西燕没有结成吴蜀那样的联盟,结果先后被灭。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昔日魏国、蜀国和吴国能够三足鼎立,形成力量均衡,就源自于蜀国和吴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魏国。即使蜀国与吴国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利益冲突,比如:孙权派吕蒙袭取了荆州,并杀害了关羽,后来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事后蜀国仍然选择与吴国维持同盟关系。这并不是蜀国愚蠢,而是迫于现实的压力,一旦吴蜀联盟破裂,那么它们将会被魏国各个击破。同样地,对于身处乱局之中的西燕和翟魏,面对东晋与后燕的威胁时 ,很有必要结成同盟。

由于西燕和翟魏紧挨在一起,物资人员流通起来非常方便,只要双方的统治者愿意,达成同盟轻而易举。可惜的是,西燕的慕容永与翟魏天王翟辽,都没有结盟的打算,而是按照自身的想法,各行其是。或许他们认为中原地区的乱局,正好可以浑水摸鱼,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能够获取最大的好处。只是他们忘了,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小国,当面对大国进攻时,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打了败仗,就会面临灭国的危险。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后来翟魏天王翟辽去世了,其子翟钊肩负起振兴翟魏的重任。翟钊做出了荒唐的举动,竟然主动进攻后燕的邺城,结果失败是肯定的,更严重的是,促使后燕皇帝慕容垂下了灭亡翟魏的决心。慕容垂觉得翟魏就是一条疯狗,必须尽快除掉。眼看后燕派出了浩浩荡荡的军队,翟钊终于想起了西燕,请求西燕皇帝慕容永前来相助。慕容永收到翟魏的求救后,竟然不能做出决定,还要召集群臣来商议。有人说没有必要援救翟魏,等翟魏与后燕的实力受损后,再乘机捞取好处。有人说应该赶快援救翟魏,因为翟魏力量过于弱小,不是后燕的对手,两败俱伤的事情不会发生。

听取了群臣的商议之后,慕容永没有选择援救翟魏,而是决定作壁上观。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慕容永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一旦翟魏灭亡,西燕将直面后燕的压力。况且西燕与后燕还有正统之争,二者之间的战争很难避免,到那时西燕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处境。由于慕容永处于观望之中,翟魏被后燕吞并了,翟钊单枪匹马逃往西燕。面对翟钊来投,慕容永接纳了,但没有多大作用了。当后燕来进攻时,西燕的结局与翟魏也差不多。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话说回来,若是慕容永收到翟魏的请求后,立马派兵进行援助。在西燕和翟魏的共同抵抗下,慕容垂恐怕很难消灭翟魏。只要翟魏存在,西燕就不用担心被后燕攻击,因为翟魏是西燕的屏障。相应地西燕这次援救了翟魏,下次西燕面临危险时,翟魏也会前来相助。如此西燕和翟魏这两个弱小的国家,就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同参与中原地区的战略博弈。

与大国相比,小国在战乱年代面临更加危险的局面。因为小国没有试错的机会,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大国吞并。

对于西燕和翟魏这样地处中原的小国家,必须精心处理好与后燕、东晋的关系,避免成为大国首要打击的目标。同时小国之间应该形成某种战略同盟,共同面对大国的打压,实现抱团取暖。

从西燕与翟魏的灭亡历程,来分析小国的生存策略

当然西燕和翟魏生存下去的最好办法,还是努力增强自身的实力。只有实力强大了,才能不惧大国的威胁,就像北魏的崛起一样。这也给了后人以启示,

当力量弱小时,应该审时度势,谨慎维持好与强者的关系。然后不断增强实力,直到与强者平起平坐,最后实现超越。


本文作者子正寻道,感谢大家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关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