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华为对手的、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朗讯是怎样冰海沉没的?

黑娃爱疯



谁说朗讯沉默了?诺基亚166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之后,已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仅次于华为,华为牛X!!!(破音)。如今全球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基本上就是三个阶梯,第一梯队就是华为和爱立信两家;第二梯队就是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合并过后的新诺基亚阵营;第三梯队就是中兴、三星这样的企业。

目前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分不清楚通讯设备是个啥玩意儿,其实就是说如果中国联通这种运营商是建筑公司负责修房子的话,那么华为、爱立信这中通讯设备制造商就是提供起重机、塔吊、推土车这种机械设备的厂商。而我们消费者最直接的手机厂商,就是装修队,负责把修起来的房子装修好给到用户居住。所以可能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朗讯,但是在通讯领域人家是举足轻重的公司。


为什么说举足轻重呢?因为朗讯掌握着大量通讯行业的基础专利,这跟摩托罗拉掌握着大量手机行业的基础专利是一样的道理。当年朗讯只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旗下专门负责硬件设备的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和业务线1996年才将朗讯分离单独成立公司,所以朗讯的亲爹很牛!

其次就是朗讯旗下的贝尔实验室(理科生应该都知道),如今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很多产品都是从贝尔实验室出来的,成立80年出了11个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接近30000项专利,所以朗讯在专利上的积累丰厚。

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老大的位置呢?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专利与创新的区别;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专利创新而言,很多人会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大量的专利投入和积累,这只是一方面。“专利代表着将钱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创新代表着把知识转化为钱的能力”光有专利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放到创新的产品上去,专利也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中,二十年保护期一过就没了。所以华为的核心是能够将专利转化为产品,将实验室的东西商用,最后换成钱,只能说更务实吧!黑猫白猫,抓着耗子的才是好猫。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有很深的影响。华为和中兴能够起来,核心之一就是首先确保中国市场,这一点当然有ZF支持;然后就是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丐帮帮主前去开发,也给中国公司带来了市场;然后就是欧盟的反美情绪,也给了华为市场机会,所以说啊,“未来不仅仅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那么如今的5G市场大概是怎样的呢?美国的封锁,华为肯定是进不去的,爱立信和诺基亚主导;欧洲市场华为深耕多年会更有优势一些,诺基亚其次;日韩与美国相似,儿子站队爸爸应该的;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就是中兴和华为的市场,我国在背后撑腰。

那么之前网上又说中国三大运营商都没有首选华为的设备,主要是3G/4G时代埋下的坑,很多设备升级迭代还是需要过去使用的诺基亚和爱立信来升级,但是后续的新设备嘛~~~哼哼哼!!!


PM宋先生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朗讯科技的消亡,是美国互联网行业泡沫爆发的连锁反应,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同时阵亡的还有加拿大的北电网络,就连思科也差一点就挂了。

朗讯科技是从当年美国电信业绝对的垄断型公司AT&T分拆出来的。

当年的AT&T是美国电信业绝对的龙头老大,大概的地位如果在中国,相当于中国移动加上华为再加上中兴,甚至比这个体量还大。

AT&T由于反垄断的原因被拆分,其中AT&T原来的设备制造部分独立分拆出来了朗讯科技,还带走了一半的贝尔实验室的研发人员以及这个享誉国际的名字。

分拆后的朗讯科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辉煌的,这也埋下了日后朗讯科技消亡命运的伏笔。

朗讯科技在被AT&T分拆之间,很难象当时的美国第二大运营商以及第三大运营商卖设备,原因大家也都是清楚的,就好像现在如果中国移动有一个设备制造公司的,联通和电信也很难会下决心采购它的设备一样。


AT&T在拆分之后,独立上市,并且开始向美国的除了AT&T之外的运营商销售自己的设备。这样的结果就是朗讯科技的订单有很大的增加,也就促使了朗讯科技的股票暴涨。

这种订单并不是持久性的订单,为了保障股票的持续增长,当时的朗讯科技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择向当时的小的互联网公司赊销设备。

当时美国正处于互联网的爆发期,各个小公司也都是很受市场追捧,短期看来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为了满足自己的设备的原材料稳定,朗讯科技大量的囤积原材料,其实这也是当时思科和北电网络做的一样的事情。当时由于互联网公司兴起,设备商的出货量大涨,各个半导体原材料厂家的供货并不能满足这些设备商的需求。所以,这些大的公司都在囤积原材料。

互联网泡沫突然爆发,大量的小互联网公司破产,这使得朗讯科技也陷入了危机。

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了,小公司破产了,赊销的货款也就成了坏账。另外朗讯还囤积了大量的原料,生产了很多的设备,这下都压在手里了。

朗讯科技也因此陷入了危机,大幅度的削减了贝尔实验室的投资,并且一次次的裁员、出售资产,苟延残喘了几年之后,就被当时的欧洲巨头阿尔卡特收购了。

从此之后,江湖上再无朗讯科技,只有了一家被叫做阿尔卡特朗讯的法国公司了。

总而言之,为了股价的上涨,盲目的扩张产能,大量的囤积原料,赊销给互联网公司的设备款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爆发而无法回收,这才是朗讯科技最终消亡的主要原因,至于那些"贿赂门",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言。这么看来,华为不上市还真的是相当明智之举。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朗讯,大家可能不会很熟悉。但是在21世纪初,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大家应该众所周知吧。小灵通就是朗讯公司在中国合作的产物。而朗讯的沉没,更多的是资本市场的资本运作的失败。

2000年的时候,可以说是朗讯在通信设备市场叱咤风云的时间。同年9月,朗讯公司进行内部业务分拆。朗讯公司负责人认为只有面向运营商的通信设备市场才能给其带来巨额利润,所以分拆出其企业级网络部门。也许是时运不济或者眼光过于独到,之后的一段时间,运营商的通信设备市场急剧缩水,反而是企业级网络项目走上了市场的舞台。这是朗讯第一次资本操作的失败。

2002年,“帕特丽夏鲁索”女士朗讯公司CEO。希望能够带领朗讯走出泥潭。这位女士拥有很大的魄力,通过对朗讯企业的成本缩减,大毅力走访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对每个客户,朗讯公司形成一个统一的接口,分别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也方便了客户。

同时,朗讯也在中国市场布局,与中国网通成立小灵通项目、与中国联通合作CDMA(无线通讯的技术)项目。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很成功,但是经不住企业拖后腿。

2003年后半年,朗讯进入贿赂门事件。

沙特阿拉伯Silki-La-Silki国家电信公司在美国起诉朗讯公司,指控后者在1995年至2002年间,向沙特前邮政电话电报部部长阿里艾约哈尼行贿了价值1500万至2100万美元的现金和礼物,从而在沙特无线通信市场上获得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意。

自此之后,朗讯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复苏进程完全中断,企业业务也无法维持。2006年,朗讯和阿尔卡特发表联合声明,两家公司进行合并,称为:“阿尔卡特朗讯” 。自此。朗讯,华为的强大对手,消身匿迹。

些许拙见,供您参考。

从事互联网开发多年,欢迎大家骚扰



凯腾凯


谢谢您的问题。朗迅科技的没落,与资本的贪婪有关。

AT&T的辉煌。AT&T的前身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创立贝尔电话公司,这项必不可少的发明为AT&T带来了暴利,AT&T一度垄断美国电信业。 AT&T还成立了贝尔实验室,在这里研发出三万多项专利,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光纤通讯、激光技术、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等伟大发明,改变了世界。



贪婪的资本毁朗讯。 华尔街逐步盯上了AT&T,1995年美国牛市开始,为了做MCI 和 Sprint长途电话公司生意、满足股东利益胃口,AT&T被分拆为:主营电信的AT&T、主营设备制造的朗讯,主营计算机的NCR,贝尔实验室归属朗讯。 资本的短视没有认识到电信服务与设备密不可分,就与华为一样。朗讯如愿以偿地做起了竞争对手的业务,但是硬件销售利润难以支撑贝尔实验室研发支出,于是资本家开始干预科学家的技术研发,让其搞市场调研、商业项目。同时,为了冲高股价、突出业绩,朗讯不惜使用赊账等手段,促销电信设备,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朗讯大量客户倒闭,朗讯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华为、中兴迅速发展,也积压了朗讯的市场份额。利润萎缩,研发不足,公司变弱,利润继续萎缩,恶性循环形成,朗讯逐步走下坡路。 2001年贝尔实验室几乎全部被撤。


科技公司毁于短视。任正非非常忌惮资本的短视、只关注眼前利益,忽略公司长远发展,担心华为毁于资本的贪婪。朗讯、IBM、柯达等公司,联想与华为的对比,都体现了类似的道理。科技制造是实体经济,国家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各个行业热衷于挣快钱、挣热钱,才是最大的风险。鼓励像华为这样专注于搞实体经济、科技制造的企业,避免朗讯和“贝尔实验室”的悲剧重复上演。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中国的人海战术战无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