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帝國25:日本帝國——鼎盛時期佔據東南亞、控制半個太平洋

歷史大帝國25:日本帝國——鼎盛時期佔據東南亞、控制半個太平洋

極盛時日本領土及勢力範圍

日本帝國(Empire of Japan),正式稱呼為“大日本帝國”,源自《大日本帝國憲法》。國際上多用此來指稱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到1945年二戰戰敗之間,天皇掌握政治實權,對外施行擴張政策的歷史時期。

歷史大帝國25:日本帝國——鼎盛時期佔據東南亞、控制半個太平洋

今天日本版圖

日本帝國疆域最大時,面積198萬平方公里(1938年),人口1.05億(1940年)。

【明治維新】

1868年1月3日(慶應三年12月9日),日本改元明治,朝廷同時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根據大號令,以討幕派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的領導班子為中心組成了新的政府,天皇正式重新掌握政治實權。

1871年廢藩置縣,摧毀了所有的封建政權。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壓力下,1885年實行內閣制,翌年開始制憲,1889年正式頒佈憲法,1890年召開第一屆國會。在政治改革的同時,也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化。軍事工業以及交通運輸都得到很大發展。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日本在現代工業國的道路上前進。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生效,天皇定為國家元首,政體為二元君主制(君主立憲制的分支),內閣及國會也漸次設置。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

歷史大帝國25:日本帝國——鼎盛時期佔據東南亞、控制半個太平洋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日本的擴張

(省略部分內容)

【戰敗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盟軍在亞洲大陸各戰場對日軍發起反攻。當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停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