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的一天,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进了紫禁城,此时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的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已经十三岁了,这个外国人是经过晚清名臣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迈推荐,来给“皇帝”当老师的,他要教授“皇帝”英文、数学、世界史和地理。这个出身英国苏格兰的“中国通”从此开始了他的“帝师”之路,同时也掀开了他一生中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

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1874年,庄士敦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之后在二十五岁时考入英国殖民部,并被派往香港工作。

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凭借着流利的汉语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庄士敦很快被派往威海担任正华务司和南区行政长官等要职,并获英国政府授予“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庄士敦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喜爱,积极致力于对儒、释、道、墨以及中国地理、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并以儒家思想为自己的立身之本。1919年2月,已经四十五岁的庄士敦敲开了那座古老宫殿的大门,他受聘来担任逊帝溥仪的老师。

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庄士敦的到来在沉闷的宫廷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十三岁的溥仪对这个“苏格兰老夫子”以及其带来的西方事物充满好奇和崇敬。

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在皇宫中,庄士敦教授溥仪英文,为他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起了个英文名“亨利”,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溥仪对这个老师更是异常信任。在这位洋夫子的引导下,溥仪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在宫里装上电话,骑起自行车。在庄士敦的介绍下,溥仪会见了一些外国使节,还和学者胡适通了电话。

大清朝最后的“洋帝师”庄士敦,终身未娶,到死都穿着顶戴花翎

之后庄士敦又建议改革宫内的财务制度,把一千多人的太监队伍裁汰到一百余人。1922年,溥仪在大婚之日赏赐庄士敦“一品顶戴”,庄士敦兴奋异常,他恭敬地戴上官帽、身披大臣朝服,并拍了照片寄送给英国的众多亲友。此后的岁月里,庄士敦向溥仪传授西方的君主立宪思想,并提议溥仪到欧洲留学。他由衷期盼溥仪复辟后能成为优秀的国家元首,并拥有英国绅士般的非凡气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