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私域流量,其實沒什麼高大上的,最接地氣的案例

跟大家分享一個把私域流量玩得溜到飛起的案例。

我家附近某大學門口有家烤冷麵的小店,大概20平米的一個小店,夫妻倆人經營著。

最近兩年來,堂食越來越少,大家基本都是通過美團或餓了麼訂外賣。老闆因為受不了外賣平臺的高額服務費(20%+),一怒之下就準備放棄這幾個平臺,考慮自己送餐。

他首先通過外賣平臺的訂單,以在外賣中夾送自己微信名片,加微信可享優惠的方式獲得了第一批用戶,接著建立了簡單的配送規則併為學校裡每棟宿舍樓建了一個微信群,同一棟樓每次5單以上或100元以上,即可免配送費。

由於學生群體的群體居住的特殊性和免配送費的低門檻,他的微信群靠自發的裂變很快壯大了起來,於是全校20棟宿舍樓都有了他的固定粉絲。

後來,他只需要在每天開門營業後,給每個群一個固定下單的截止時間,就可以實現1-2人配送全校訂單了,保守估計每天晚上能送100單(營業額1500-2000元),對於成本不高的夫妻小店來說,現金流很充裕了。很接地氣的私域流量玩法,值得大家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