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导言:

中古时期,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活跃着一群武士,他们武功高强,侠肝义胆,锄强扶弱。他们就是中国的侠客和西方的骑士。侠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史记》、《汉书》中的《游侠传》,《魏略》中的《勇侠传》都记载了他们行走江湖,惩奸除恶的身影。骑士则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他们受雇于各地的封建主,战时帮助统治者出征,平时则闲居于庄园城堡。虽然东西方相距甚远,人文环境又明显不同,但是侠客与骑士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慷慨轻财,爱惜名誉。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侠客与骑士在东西方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各放异彩,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尚武的、英雄的文化,但同时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是“以武犯禁”的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一个是笃信上帝的卫道士;一个是受尽打压的民间义士,一个是万众敬仰的王公贵族。接下来,本文就从他们的精神准则、生活方式、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这两种武士形象的异同。

一、侠客与骑士的精神信仰

侠客与骑士的精神信仰其实都可以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义”和“忠”。

1.侠客重“义”

唐人李德裕对游侠作过一个界定,“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可见“义”是衡量一个侠客最主要的标准,也是侠客最重要的精神和道德准则,是侠客的灵魂。在东方文化里,侠义精神包括了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生死不惧、施恩图报、一诺千金等等。而这个“义”是具有“正义”与“义气”双重含义的。当侠客遇到不公平或不公正的非正义行为时,他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维护社会正义。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而另一方面,侠客又很讲义气,为了义气可以抛弃一切,舍生取义。甚至为了义气,有时明知是错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也要去做,因此侠客有时也会做出一些非正义的事。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客做过的描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骑士尽“忠”

骑士精神主要体现在“忠”字上面,他们忠于君主,忠于基督教,忠于爱情。骑士受雇于封建主,是封建统治秩序的卫道士,对于封建统治者忠心不二,并引以为荣。而在教会统治下的中世纪欧洲,骑士对于基督教更是虔诚效忠。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骑士的每一件武器都带有象征意义:盾牌象征着他必须保护教会免受恶人侵犯;骑士剑的双刃意义为:一边打击异教徒和上帝的敌人,另一边保护人民和弱者;而全身武装的骑士则象征保护教会的铜墙铁壁。

此外,骑士还是典雅爱情的忠实守护者,对情人永远忠诚。当一位骑士被其情人接受后,会举行一个仪式。首先,骑士跪下来,把双手紧握放在他的女士手中;随后在证人及圣物面前宣誓:他将忠诚地为她尽忠,直到死亡,捍卫她的名誉,保卫她免受所有恶意的攻击。这位女士接受骑士的忠诚宣誓后,答应给予他最温柔的感情,并把一枚戒指戴在他的手上,再吻一下,扶他站起来。这样爱情的关系便确认了,从此以后,骑士会听从贵妇的一切命令,对其真诚专一,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二、生活方式的不同

虽然骑士与侠客各自怀抱“忠”与“义”都在行侠,但是二者的生活方式却是截然相反的。侠客的生活是自由随性,飘渺神秘的。他可以有职业,也可以没职业,这一点无关紧要,他们只是一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有时甚至不惜得罪官府而被通缉。他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在寻仇避仇的过程中浪迹天涯。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而骑士的生活则相对固定而程式化。在骑士制度下,“骑士”二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职业,因此骑士被赋予了许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和平时期,他的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城堡的安全;在战争时期,他则需要作为军队的主力随军出征。闲暇之时,比武大会和追求贵妇人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此,侠客与骑士主要有两个重大的不同点:

1.侠客和骑士的阶级立场不同

侠客反叛当权者,挑战主流文化,而骑士则忠君护教,维护主流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所谓为强为恶者,几乎全部来自社会上层。侠客们富于正义感,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己任,自恃武功卓绝,又不太把官府放在眼里。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总是要同贪官污吏作对,同社会的腐败丑恶现象作对,就是所谓的“以武犯禁”。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同时,侠客精神以反叛的姿态与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构成冲突,因此也为当权者所不容。早期侠客为士大夫所利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荆轲、聂政等。汉代对于侠客采取残酷镇压的方式。东汉以下史家不再为游侠列传,侠客的地位不断下降,成为统治者的眼中钉。侠客以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与官府抗衡,有一番独特的魅力,于是往往成为平民百姓和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偶像。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中世纪的欧洲同样处于封建社会,并长期处于基督教的笼罩之下,而骑士制度正是适应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种文化是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骑士们也就自然成为这种主流文化中的一员和忠实守护者。虽然地位处于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之下,但毕竟隶属于贵族阶级,因此骑士是与封建制度及封建统治者同呼吸、共命运的,是当权者的左膀右臂。

此外,护教是骑士的又一大重要任务。在中世纪,东方伊斯兰教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了拜占庭帝国。以拜占庭帝国为主的多个基督教国家组成十字军东征,维护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在这些战役中,骑士军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

2.侠客和骑士的爱情观不同

在侠客的世界里,女性和爱情是可有可无的。“儿女私情”被认为是与侠客精神相悖的。有的侠客不娶妻室,或者即使娶了妻子也不安心过日子。他们通常都对女性漠不关心,主张英雄不近女色,女人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附属品,贪恋于儿女私情是与侠客的精神本质不相符的,成就“义”才是侠之所为。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无论是早期的聂政、豫让还是后来的朱家,他们的故事都与爱情无关。至于那些侠骨柔情、浪漫爱情只是金庸、古龙笔下的“鸳鸯蝴蝶梦”。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但女性与爱情对骑士来说却无比重要,在骑士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贵族子弟在受封为骑士之前要接受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其中就包括如何取悦女性。年满七岁时,他们就被送到一个有权势或富有的领主家中,由领主家的主妇对其施以礼仪教育。主妇热心地为准骑士物色“意中人”,教导他们:女性柔弱需要男人保护,贵妇美丽、高贵、慈善,值得骑士钟情。此外还向他们介绍贵妇的生活规律、情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取悦之术。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这种教育使骑士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爱情是崇高而典雅的,爱人永远是最尊敬和爱慕的偶像。也许有人会说,骑士最尊敬的人应该是上帝才对。其实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十一世纪之后,基督徒崇拜圣母玛丽亚,从而形成了一种理想妇女的概念。作为母爱的伟大象征,玛丽亚成为无数神秘传说的主人翁,当时欧洲许多著名的大教堂都是以圣母玛丽亚的名义修建的,取名为“圣母院”。因此骑士对贵妇的感情加入了半宗教的色彩。情人常常是骑士们所作所为的主要动力。

三、侠客与骑士的社会影响

侠客的报恩、复仇、侠义思想等牢牢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中国文化是重义轻利的温情文化,因此,在侠客的拯救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一丝脉脉的温情,同时也体现了不平则鸣的公平理念。但是由于重礼轻法,中国侠客往往冲动有余,文明不足,常有快意恩仇而滥杀无辜的行为。父债子还的落伍思想,从侧面反应了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丑陋的一面。欧洲人讲究绅士风度,强调公平竞争,注重风度、礼节、外表举止,尊重女性,这些优良习惯是与骑士文化的传播分不开的。然而同时,他们也没能甩掉骑士拘泥形式、固守一隅的毛病。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此外,二者都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公元11世纪末自法国产生了“骑士文学”。骑士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在骑士文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英国的《亚瑟王圆桌骑士传奇》等。随着侠客的出现,侠客文学在中国也一路蓬勃发展,自唐宋起侠义小说就受到广泛欢迎,如《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施公案》,以及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原名为《江湖豪客传》)。到了近代,旧派武侠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又把武侠小说的发展推向了另一座高峰。

仗剑走天涯:论侠客与骑士的“不一样”

四、结语

东方的侠客仗义行侠,西方的骑士尽忠行侠,在东西方历史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者的阶级立场不同。前者自身的阶级不定,但坚决维护中下阶层平民百姓的利益,而后者则完全隶属于剥削阶级。虽然具有锄强扶弱、惩奸除恶的精神,但是其剥削本质永远也无法改变。于是,这就导致了二者背负着不同的文化。

东方侠客所代表的是草莽文化,它根植于民间,有根深蒂固的草根性,是一种远离庙堂的平民文化;而西方骑士则代表一种上层的贵族文化,成为骑士是一种荣耀,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标志。正因如此,侠客与骑士才会在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南辕北辙、分道扬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