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张爱玲用一部《留情》道出玄机

你是为了什么结婚的,还记得吗?

是因为相知相爱,还是年纪到了应该结婚?是因为父母逼婚,还是为了绑住心爱的人?

走进婚姻后,很多人都发现,原来婚姻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以为婚姻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都是爱意满满的,只是现实让我们明白,平淡才是婚姻的日常。

婚姻到底是什么?

张爱玲的小说《留情》,我们可以在从中悟到婚姻的真相。

1945年,张爱玲发表了《留情》,那时她和胡兰成结婚才半年。结婚那年,胡兰成38岁,她25岁,没有举行仪式,只写了一纸婚书。半年时间不长,但已足够让人看清婚姻的真面目。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张爱玲用一部《留情》道出玄机

《留情》讲述了二婚夫妻米先生和郭凤在一天内发生的事。因为米先生想去看望大太太,郭凤闹别扭回舅家了,米先生也跟着去了。在舅家,通过夫妻俩的相处及和别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无什么爱情,但是他们仍旧是“恩爱夫妻”。

从米先生和郭凤身上,我们可以探究出婚姻的真相:爱情不是婚姻的必需品,夫妻双方通过契约走到一起,寻求一种双方都能平衡的合作模式,建设美满的婚姻。

一、爱情是纯粹的,婚姻是复杂的

米先生和郭凤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他已经年近60岁了,只是想要一份尊严,一份体面。

第一段婚姻并不如意,所以米先生想要补偿自己。在第二次结婚前,他预先打听好,精挑细选一个温柔、上等的女人。这样的女人能让他享受一点清福艳福,可以在带出去的时候有面子。

而郭凤嫁给米先生也不是因为爱情,甚至还有点儿不满意。

她十三岁出嫁,二十三岁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寡才嫁给米先生,两人差了二十多岁。那时候大环境不好,为了生计,她嫁给了米先生,换取富裕的生活。

米先生和郭凤之间虽然没有爱情,但是相处融洽,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的婚姻弥补了各自的心理需求,彼此都得到满足。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米先生在现阶段已经满足了生理、安全、情感需求了,他在物资缺乏的年代过得不错,吃穿不愁,大太太也曾经给过他爱情的滋味,他现在缺的是一份面子。

基于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米先生精挑细选,娶了出身有根底的美女郭凤。

在难以确保生活安定的年代下,郭凤为了自身着想,她选择嫁给了米先生,保障了自己生理和安全需求。

米先生和郭凤各有所求,他们为了实现这一份需求而结婚。他们结合时,彼此并没有一点儿爱情,这不妨碍他们做一对恩爱夫妻。

婚姻里不一定需要爱情,而爱情也不一定需要婚姻。

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生活压力和人情往来,所以爱情很容易在婚姻中被埋葬,因为爱情比婚姻纯粹得多。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张爱玲用一部《留情》道出玄机

很多时候,陷入爱情的双方,关注点都只在对方身上。

热恋中的人,想要的都很少,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就好像全世界只要有彼此就够了。

而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

婚姻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上至经济、权力,下至情绪、义务,外有社交哲学,内含心理门道。夫妻俩的世界不止他们两个,更像是一个小型社会一样,由他们主导经营。

爱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它们本身甚至都很难说有什么关系,更不要说找什么区别和共同点了。

二、婚姻是一种合作共赢的选择

米先生和郭凤的婚姻是一次合作,米先生拿出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保障郭凤过上安稳的生活,郭凤拿出她的家世和美貌,让米先生对外得到尊严和面子,满足他的心理。

为了维持这一段婚姻,保持稳定的合作,在满足了需求时,他们总是会互相迁就,适时为对方着想。

米先生和大太太结了婚之后过得并不愉快,总是吵架打架,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回忆。

和郭凤结婚之后,他对郭凤却是带着几分客气和温柔。

因为大太太生病的事儿,郭凤闹别扭,他也愿意哄着郭凤,以维持稳定的婚姻关系。

郭凤也没有因为米先生的迁就任性妄为,在米先生跟着她去舅家时,她也不留痕迹地照顾着米先生。适度地撒娇闹别扭是种情趣,过了就会让两个人都难堪。

这样相处融洽的夫妻,我们很难弄相信他们居然没有爱情。但确实他们并不相爱,爱情和婚姻并不一定同时存在。

经济学者薛兆丰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结婚,就是双方拿出自己的资源,一起办家庭企业,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也许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作用不一样,功效不一样,但一定是互相出力,实现双赢。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有点像一个公司,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和你共享将来的生活。

你不能随心所欲,你时刻都需要花心思经营它,料理它。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张爱玲用一部《留情》道出玄机

在现实生活里,婚姻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传承和延续,全靠自己努力经营,你会和队友并肩作战,也会有意见不同,有合作共赢局面,也有两败俱伤或压倒性胜利的时候。不管你幸不幸运,都是合作模式和队友选择的结果。

两个人在婚姻中总是要有磨合,合作双方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经营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态,就能够在人生长跑中躺赢。

三、别用对待爱情的方式,经营婚姻

满足了安全需求,郭凤不免会产生情感需求,她对米先生也有小女人的心思,所以在闹别扭的时候,会看米先生不顺眼。

在坐三轮车去舅家的路上,郭凤觉得米先生和自己实在不般配,让她感觉羞于在人前承认他是自己的丈夫。

为了赌气,她决定不告诉米先生,路过邮局时看到的那只鹦鹉。后来消气了,她又提醒自己回家路上别忘了告诉他关于鹦鹉的故事。

女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憧憬爱情,希望自己的爱人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几十年如一日地浪漫,就像偶像剧里那样,“忘了江山只为你”。

所以在男人忘记情人节、纪念日时,说出“都老夫老妻了”这种话时,女人总是愤怒不已。

而当女人不再专注于男人身上,精力分配到孩子、工作、家务、人情身上,男人就会厌倦,会觉得无趣,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关注。

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说过:婚姻中很多痛苦都来自于浪漫主义爱情观的误导。

人总是贪婪的,既想享受婚姻的稳定和保障,又想保有爱情的激情和甜蜜。可鱼与熊掌二者兼得的情况,少之又少。

婚姻要求稳定及长期的保障和合作,爱情需要的是激情和浪漫。

拿着经营婚姻的方式去面对爱情,会淡而无味;拿着对待爱情的方式去经营婚姻,开始很刺激,但持久性很低。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张爱玲用一部《留情》道出玄机

正因为二者根本不一样,所以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只是个靶子,爱情的消逝跟它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人说“图他对你好的姑娘,最终总是会伤心,而图钱图房的姑娘都过得不错”,在婚姻中还期望着长久的爱情,是不现实,爱情中的情绪反应消逝得太快了,它的保鲜期最长也不过几年,而婚姻持续的是后半辈子。

张爱玲就是那种“图他对我好”的姑娘,她爱上胡兰成,包容了他还有老婆的事实,在胡兰成离婚后,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

女人最期待盛大的婚礼,但是为了胡兰成,她没有说出口,俩人只是领了证。张爱玲心里是有遗憾的,她在《留情》中,也没有让郭凤举办婚礼,只有一张婚书,甚至婚书上面印得不是鸳鸯,而是绿头鸭。

胡兰成没多久就出轨了,张爱玲心碎了。尽管如此,张爱玲还期望过他回头,多次在经济上帮助胡兰成,只是最终还是以离婚收场。

张爱玲明白婚姻只是一场合作,但是她却希望对方拿出“爱情”作为合作资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留情》的篇幅很短,但方方面面都能让我们看到婚姻的样子。

原来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也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是美好的。爱情最美的样子,依旧还是留给相爱中的人,而婚姻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囊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当我们步入婚姻,就等于开启了合作模式,站在身旁的是一起打怪升级的队友。在一次次磨合中,我们会培养出默契来,分工合作,有输出有输入,并肩作战互相取暖。到了白发苍苍之时,我们就是别人最羡慕的那对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