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要屠杀朱姓皇族?

洪浩仁慈


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张献忠攻占常德,“荣王宗室殆尽”。攻克重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尽杀之”。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占河南一半耕地福王甚至被农民军煮着吃了。

被朱元璋屠杀的,吃掉的百姓最多的就是南方各省。湖南被杀的最多,但江南的诗人画家杂剧作家商人都被杀光!!!还把江南人税提高成元朝的十倍!

  不过柔弱江南人民后来发明了一个东林党,把猪明带进了坟墓!!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报了仇!!


百家历史课


所有朝代的皇帝宗族中,明朝宗族最幸福。只要是宗族,不论男女不论才能;从出生开始就可以拿俸禄了。最高的皇长子长女可以拿一万石,其它血缘关系最远的后代也有200石的俸禄。只要是宗族就一生荣华富贵,这还不算其它的赏赐和特权。

由于明朝规定宗族不得参与政治,所以宗族就是个吃白饭不干活的。一生当中,就是吃喝玩乐、结婚生子而已。毫无竞争压力,各方面的能力自然是很差的。


久而久之,一提到宗族。人们就会想到这几个词:富足、低能。尤其是底层人们,对宗族颇有怨念。多少拼死拼活的穷人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结不起婚。宗族们偏偏就什么不做就拥有田宅无数,吃香喝辣、穿绸裹缎,娶了无数妻妾。

到明朝后期,宗族人数达到了1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造成了社会的极大负担。加上其它地主、官僚等的剥削,穷人活不下去了。


碰到严重的灾年,更是雪上加霜。死在逃荒路上的、饿死的、吃关音土胀死的,不计其数。政府的救济看不到影子,宗族等富人更是冷漠,无路可走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起义军知道去宗族那里能弄到钱粮,宗族富得流油还没有战斗力。风险小,成功率高,收获大抢宗族成了义军的不二之选。

另外人们抢劫宗族后,宗族当然会有仇恨的心理。义军为了斩草除根,就只有杀人灭口了。义军由于平时对宗族的怨念,杀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随着农民起义的持续发展,义军总结规律来。每到一个新地方,先找到宗族杀掉。然后粮草、土地、军费什么的就全解决了。


所以说,农民起义军屠杀宗族,完全就是钱粮闹的。谁让宗族们富裕又低能呢?(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这是古代社会文明野蛮和愚昧的象征,除了诛杀全族之外还有挖祖坟。

总之什么最恶劣就干什么,什么罪不可赦就干什么,什么最阴损就干什么!

请千万不要把这种行为跟什么革命精神挂钩和联系在一起,十足的是罪恶滔天。


以李自成的起义为例,1641年农民军打到河南的洛阳,当时的明朝宗亲福王朱常洵被农民军逮捕投入了油锅,被活活的炸死。

当然,死的不可能只是朱常洵一人,那种不涉及家人的概念在农民军的头脑里是没有的,整个的家族是见一个杀一个、一个不留。

在古代,盗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一般逮到的话就是死罪难逃。

这是因为古代人非常的注重礼法,同时也非常的迷信。


在战国时期,燕国的骑劫在即墨城外挖了齐国人的祖坟,从而激起了齐国人的极大愤怒和振奋军心,最后一举大败燕军。

所以,在古代不管是盗墓还是破坏性的挖坟,都是一起非常严重的罪恶或者是行为。

一般来说挖祖坟大体会有两种形式:一是一种偷偷的破坏式的,一种则是明目张胆的野蛮行为。

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都是报复性的!

几年前曾有一部电视剧叫《关中女人》,里面的金郎中和田姓土匪就是属于前一种,偷偷的进行报复性破坏,目的就是挖断仇家的风水,让他们断子绝孙。

中国人的风水学在古代是非常流行和管用的,李自成也是非常的深信这一点。


1635年即崇祯8年,他领导的农民军队伍打到了安徽的凤阳县,此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的埋葬地方,在朱元璋称帝后,凤阳被定为中都,他父母埋葬的地点被称为皇陵,在政治上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

李自成的农民军放火烧毁了皇陵和朱元璋出家过得龙兴寺,并且还挖了朱元璋父母的坟茔。

明代有资料说:“宝顶被穿一穴,不知深浅,地方官多讳言之”。

而且李自成的农民军挖老朱家的祖坟也不止一次,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克了承天,随后派人拆毁了兴显陵享殿并挖了显陵。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已经不是简单地报复性质了,完全是带有政治性和迷信性的行为了。

李自成如此,张献忠和其他的农民军也没有闲着,虽说当时的各部起义军都在相互之间勾心斗角,但在对待朱明王朝的行动上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在见到朱姓皇族的人时,见一个杀一个毫不留情。

只是一群没有人性的杀人狂而已,这种行为上升不了革命性的阶级行为。


东方评史


明朝末年,为什么会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崇祯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马懋才上疏备陈说得好:“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熟而死矣。”

意思就是,大饥荒,没有饭吃,最后人吃人,吃人肉的人,最后也因为燥热而死。最后则是,“万历时朝廷念西军劳苦,预给三月粮,以为常。至是,秦旱,粟腾贵,军饷告匮,往往哗溃,亡命山谷,遂倡饥民为乱。时东事益急,廷议核兵饷,各边镇咸厘汰至数十万。乘乱兵多噪而下。”

意思,就是因为灾荒,欠饷,大批军人被裁撤,大批饥民亡命山谷。最后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震动大明的三十六路农民起义军就出现在了陕西。

随后,农民军就杀死大批明朝宗室,光是在山西,就杀死代王,晋王,西河王等等宗室数万人。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农民军杀死明朝宗室非常彻底,而且手法多样,从被烹,烧成灰的,剐刑的一种到蜀王全家尽杀之。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为什么这么做?农民军造反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为了粮食,财物,而这些东西谁最多?当然是占据了全国收入50-80%的明朝皇室和宗室。

清军入关也同样屠杀明朝皇室和宗室。康熙四十七年,时光已流逝六十五年,当年12岁的朱三太子朱慈焕已经77岁,还是被押入北京城在闹市凌迟,家人一妻二子三女一媳全部被绞死。这无非是对前明皇族斩草除根。


深度军事


明朝末年,托老祖宗朱元璋的福,由于他为子孙安排得明明白白,到了明末时,老朱家后代约有百万人之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寄生集团。

明朝王爷们

朱元璋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亲王年俸万石,还不包括土地等固定资产。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都由国家承担,时人评价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随着皇族人口的几何式增长,国家给他们的财政支出也是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导致从明代中叶开始,各地的财政收入已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皇族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富商勾结,垄断行业,赚取巨额利益。他们无视法律,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民怨沸腾。

李自成义军

当农民没办法生存下去的时候,反抗是不可避免的。在明末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义军把这批寄生虫当作铲除目标,所过之处,龙子龙孙鬼哭狼嚎。

起义军对皇室成员,坚决、彻底消灭。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一律杀光。而且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张献忠曾把明朝亲王“浸猪笼”,李自成更有创意,他将肥如猪的福王连同一只鹿一块炖了,取名“福禄汤”,赏赐手下分食。

张献忠义军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年这些王爷们趾高气扬的剥削压迫农民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将为这些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吧!


宰少


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

1,明未朝廷上下昏暗不明,吏治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造反总得有理由和目标吧?于是朱姓皇族便成了很好的标靶!

2,明末天灾人祸不绝,而朱家的各位王爷们却仍然在锦衣玉食,甚至酒海肉山的享受。更末曾为减少百姓的苦难而尽一份力。更有甚者,不仅不减少对百姓的盘剥,甚至变本加利!百姓们对各地藩王和皇族的痛恨可想而知!起义军又怎能不借机将他们从百姓那里盘剥的财富,再夺回去呢?朱姓皇族的下场可想而知。

3,明朝未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趁势而起逐鹿中原。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势力最大。而张献忠唯图割据蜀地,对川中反抗力量大加屠戮,蜀中朱姓皇族更是首要目标。至于李自成有取天下的企图心,在起义中更是与朱姓皇族结下了血海深仇!对朱姓皇族更是大加诛灭!

综合而言:农民起义军的参加者,多是被朝廷和官府欺压得走投无路的百姓,他们对明末腐败的朝廷和官府的痛恨非常之深!起义军首领通过诛杀朱姓皇族,既可以起到发泄参加起义者怒气的作用,又可以使参加起义者坚定"反朝廷、反官府"的信念!

上述分析只是个人看法,欢迎补充和交流。


北疆同心侃历史


明朝末年朱元璋子孙有一百多万,在江山易主的时侯,朱元璋子孙有一部分保家卫国捐躯,大部分宗室被李自成和张宪宗的农民起义军屠杀殆尽。福王,唐王,祟王,岷王,代王,蜀王等宗室皇族被整家杀掉。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是老朱家二百多年来积下太多的民愤。

朱元璋出身布衣,当过和尚吃尽人间的苦难。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不希望子孙再一次重复自己不幸遭遇,他给子孙后代制定了各种福利制度。朱元璋把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有自己的军队,希望永保朱家天下。凡朱家子孙不用考试作官,生活由国家包养。

朱家子孙十岁以后国家发给俸禄,成年结婚时国家发给房屋,各项婚庆费用国家供应,死后丧葬费国家报销。朱元璋子孙发财的渠道就是找小老婆生孩子,真正是多子多福多财。朱棣夺取天下后除了削夺藩王兵权之外,藩王各项福利侍遇不变,只是不能离开王府。

于是藩王们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展开生子竞赛。朱元璋“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亲王年薪万石几乎超过高官年俸的七倍,毕竟人数不多没有对国家财政产生太大的影响。二百多年后,朱元璋子孙呈爆炸性增长。太原晋王有后代1851人,河南周王有五千多个后代,朱氏子孙每三十年番一番,至明末达百万之众。

这些皇族子孙不纳税还让国家养活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朱家子孙占有大量土地,潞王在湖广庄田有四万顷,福王庄田二万顷,桂王,惠王,瑞王庄田各三万顷,河南省有一半土地被各藩王占有。农民则失去土地成为佃户受到残酷剥削。二百多年积累起的怨恨象爆发前的火山口。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遍及全国的战乱首先波及到朱元璋百万子孙。各地藩王经过二百多年的财富成为掠夺目标,宫室千间都化为土,子孙被杀殆尽。李自成农民军以纪律严明不好杀闻明于世。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西却杀掉万余朱家子孙,其中太原晋王高级皇族有百余人,下层孑孙千余人,太原代王一脉被杀掉的四千多人。张宪忠杀掉的朱家子孙更是不计其数。

朱元璋为子孙创造的福利待遇对明政治经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子孙埋下祸根,产生了巨大民恨。当火山喷发的时候,他的子孙遭到报应。农民军所到之处坚决撤底残酷的消灭朱氏皇族,朱元璋百万子孙消灭殆尽,幸存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改名换姓生活。





关东侠客


不管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每攻陷一座城,就大肆屠杀朱姓皇族成员。主要原因有:一丶历经二百多年,朱元璋的子孙已成千上万,凡是繁华之地都有他们的王府,他们骄奢淫逸,鱼肉百姓,当地百姓早已是满腔怒火,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二丶朱姓王掌握着大量财富,如洛阳福王,良田万顷,金银无数,而洛阳守军连军饷也发不出,吕维祺只好向福王借,福王只出三千两。国家危难之际,福王还在做守财奴。不仅百姓痛恨,就是当地官府也满腹怨言。起义军正缺钱,当然得把王府洗劫一空,然后诛其满门。三、朱姓王是起义军的主要敌人,起义军不杀他们,难道等他们来杀自己?当然有的投降了的朱姓王,如秦王,李自成便没有杀他。


和古人谈心


农民因为活不下去起义,皇族成为他们的出气筒

1、明末的农民起义归根到底是天灾人祸,所谓天灾就是当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反常,粮食尝尝绝收,朝廷的赈灾又不给力,还有各级官员贪污,真正到灾民手上几乎没有。另一方面,为了税收,对农民的征税反而在加大,对农民来讲,平常年景好歹还能活下去,灾年根本活不下去,于是起义就爆发了。

2、一旦农民起义军取得权力,他们就会把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消灭。罪魁祸首是谁?除了各级贪官污吏,朱姓皇族就是理所当然的迁怒对象,诛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一平息怒火,其二获取财物。

历来的农民起义莫不如此,诛贪官,杀皇族,向朝廷示威。


日月惟明


几代人压抑的屈辱,委屈,不公,在一瞬间爆发,破坏力是惊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