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局座對戰爭動員和國民經濟動員持續研究了十幾年,撰寫了大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結合當前抗擊新型肺炎的形勢,選擇其中一些內容進行連載,供大家參考借鑑。

在“沙漠盾牌”行動開始實施之後,為迅速、有效地將部隊、物資運至戰區,美國不僅依據有關動員法規,全面動用各種軍用及民用機場、港口,而且通過與盟國的友好關係,充分利用駐在國的各種軍事及民用設施。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在沙漠之盾行動期間的F-15E機群

(圖源:美國空軍)

海灣危機伊始,美國即開始全面動員主要的機場、港口,以實施大規模的空運和海運。通過動用現代化的機場和港口設施,使美軍的早期部署工作得以順利展開,併為美軍爾後的後勤支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在沙漠之盾行動期間的F-117機群

(圖源:美國空軍)

危機初期,美國通過對其本土的機場和港口進行動員,將其用於軍事運輸,使美國第24機械化步兵師、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18空降軍在短期內迅速趕至海灣戰區。同時為適應大規模軍事部署的需要,美國還著手改造一些簡陋的軍事設施。如美國空軍實施了“豐收”系列計劃,使簡陋的空軍基地符合作戰要求。

在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中,實施快速、有效戰略運輸的關鍵是獲得支援運輸行動的機場、港口設施及中轉基地等。為此美國充分運用與盟國的友好關係,從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希臘、埃及和土耳其等國獲得了為空運和海運提供加油及其他支援的基地。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在沙漠之盾行動中的多國聯合機隊

(圖源:維基百科)

通過這些中轉基地的支援,不僅使美軍空運飛機減少了空中加油的次數,而且增大了有效載荷。部署初期,美軍主要使用沙特的宰赫蘭和利雅得機場作為卸載機場,但由於飛抵飛機數量過多,其停機場地無法滿足需要。

為此,美軍又將空運活動擴大到了其他機場,如法赫德國王國際機場等,部分停機坪上的民航飛機被疏散或轉移,為大量的空運飛機提供停放和卸載貨物場所;沙特阿拉伯有著很好的港口設施。7個主要港口每天都吞吐大量物資,其中達曼和朱拜勒港兩個重要的戰區級海港,具有重型裝運設備、倉庫、露天鐵架儲貨場、中間整備區域和良好的道路網,這些港口動員後使用對多國部隊的後勤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達曼港

(圖源:marasinews)

隨著戰況進展,大量裝備和補給品源源不斷地運抵,這些港口的設施無法滿足需要。為此美軍緊急動用陸軍工兵和海軍修建營在卸載港修建臨時儲存場,並在當地租用倉庫和中間整備場。整個戰爭期間,駐在國所提供的各種設施為多國部隊實現快速反應、快速部署發揮了巨大作用。

僅沙特阿拉伯提供的港口設施,就佔全戰區多國部隊使用港口設施的70%以上。幾乎所有的軍事基地,包括1985年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基地之一的法爾巴遷基地,都提供給了美軍使用。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在沙漠之盾行動中的C-5銀河運輸機

(圖源:美國空軍)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也廣泛動員使用了其軍事設施,特別是利用防護工程設施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早在海灣危機爆發前10多年中,伊拉克根據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的經驗,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在全國各地構築了長達200餘公里的防禦陣地工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防護工程體系。

這一體系大致包括指揮工程、地下洞庫等掩蔽工程、空軍基地工程、民防工程、陣地工程等五個部分。

空軍修建的大約300個鋼筋混凝土地下機庫,每個機庫可容納10架或更多架飛機。機庫頂部為1.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口部裝有厚0.16米、重40噸的防護門,機庫前面38米處築有鋼筋混凝土防護擋牆。這種地下機庫的設計標準比北約還高,只有多枚炸彈同時命中才能將其摧毀。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被美軍摧毀的一處伊拉克空軍機庫

(圖源:美國國防部)

所有民防設施可容納200萬人。有一個伊軍指揮部,建在地下300多米處,並進行了抗毀加固。

海灣戰爭動員案例研究:軍民用設施的徵用

2003年伊拉克的一處底下掩體示意圖

(圖源:subtopia)

戰爭中,伊拉克動用這些工程設施承受住了多國部隊數以萬噸的炸彈,基本保障了伊軍戰略的基本穩定,保存了伊軍的重要武器裝備和有生力量,以及居民的人身安全,迫使多國部隊延長了空襲時間,增大其戰爭消耗。


——摘自摘自1990年代

《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與實施》

張召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